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口语”课程改革之探索

2014-02-28 03:39武洪彦
关键词:教师职业普通话口语

武洪彦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该阶段的学生要“能说普通话。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1](P7)该目标的提出,无疑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口语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主要阵地,其培养的师范生口语技能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了中小学生口语技能能否达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问题。

“教师口语”是培养师范生普通话和口语交际的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未来的教师掌握教师职业口语技能,并能对中小学生及幼儿的口语训练进行科学指导。从1993年5月起,“教师口语”课程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陆续开设,至今已有20余年了,但由于该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师专业化能力不强、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等原因,导致了“教师口语”教学质量偏低,课程的任务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从调查得知,目前的中青年教师,普通话水平尚可,但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教育教学口语能力普遍欠佳,很多教师存在着“口欲言而不逮”、满腹经纶,但无法表达的状况,本身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受到很大影响,更谈不上对学生口语交际进行有效指导。这些现状的存在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大师专“教师口语”课程改革,确保课程人才培养质量,已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将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改革思路。

一、优化课程设置,改变课时量不足、课程内容名不符实的局面

(一)确保必要的课时量

1993年,国家教委在《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这门课要有一定的学时保证,师范本科不得少56学时,师范专科不得少于72学时。但是直到目前这门课的课时量远没有达标。下面表1是笔者近年对30所高师院校“教师口语”课时量所作的一个调查。

表1:30所高师“教师口语”课时量(数据百分比采用四舍五入法)

从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30所师范院校中有70%的学校课时分别为28、30、36节,远远低于“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数。

“教师口语”是一门能力训练课,学生口语技能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大量的训练之上。因此,保证充足的课时量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前提。针对这种课时量严重不足的情况,笔者认为,解决的途径有两条:

首先,学校有关部门要高度认识到“教师口语”课程对师范生职前口语技能的形成和职后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标准课时量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执行。

其次,实行分段教学,科学安排开课时段,充分利用相关学科,来解决课程门类多、课时紧张的问题。比如,针对语文教育专业,第一编的普通话教学,可以利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现代汉语”语音课的优势,进行合并教学。同样,第三编 “教师职业口语训练”可以利用实习前一学期开设“教学法”等课程的优势,科学合并教学。

(二)确保课程名实相符

“教师口语”课程内容共分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个部分,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教师口语技能训练这一有机的整体。其中,普通话训练是前提,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承上启下,教师职业口语技能是师范生从教必备的基本技能,是三部分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由于课时量的短缺,师范生普通话测试的压力以及任课教师本身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等因素,很多学校不得不压缩或干脆删除后两部分的训练,长期以来,造成了很多学校出现了“教师口语”课程名不符实的状况,下面的表2,就清楚地反映出这一问题。

表2:30所高师“教师口语”课程内容

从表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的院校教师口语课程,都把普通话训练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其中直接把教师口语训练等同与普通话训练的院校达到14所,占总数的47%;除进行简单的发声技能训练外,几乎也把教师口语课程开成普通话训练课程的院校共12所,占总数的40%,两者相加共87%。而三部分内容全部开设的院校只有1所,占总数的3%。

针对目前仍存在着的“教师口语”课程名不符实,以致严重影响到师范生良好的职业口语技能形成的状况,解决的途径有两条:

首先学校有关部门除了要保证必要的课时数,以免因为课时紧张的因素随意压缩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还要加强日常的教学监督,确保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其次,作为口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身普通话水平的达标,还要深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去,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教师职业口语技能,真正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确保指导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技能训练时能够游刃有余。只有这样,课程“初步掌握运用教师职业语言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并能对中小学生和幼儿的口语进行指导,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语言素质”[2]的任务才能圆满完成,也才能为基础教育输送教师职业口语技能合格的人才,进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师资培养机制,改变“教师口语”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的局面

教学质量的提高,师资是关键因素。但是由于“教师口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师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缺少专职的“教师口语”教师,大多数“教师口语”课程教师,都是由普通话测试员临时担任;很多该课程教师由于年龄偏大,不能娴熟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科研能力不强;大部分没有受过系统的职业口语训练,在职业口语技能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如此诸多问题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时只重视普通话训练,而淡化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状况。其结果是,由于在学校没有受到系统的职业口语技能训练,学生在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后,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两方面来抓。

(一)完善师资培养机制,为“教师口语”教师提供培训进修及同行间交流的机会

针对目前“教师口语”教师大部分没有受过职业口语训练的这一情况,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寒暑假,举办“教师口语课程研修班”,邀请口语方面著名的专家学者任教,对在职的“教师口语”课程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还要为教师提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同行经验交流的平台,使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断完善,提升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学校要采取奖惩机制,督促教师自我加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

“教师口语”作为一门训练学生职业口语的技能课,要求其课程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要熟练系统地掌握普通话理论知识,并能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方音辨正。其次,要熟练掌握口语表达的技能技巧,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提供科学的指导和良好的示范。最后,课程教师还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由于“教师口语”课程起步较晚,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供教学时套用,这就需要教师课余认真研究,善于总结,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上面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上的要求,学校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督促教师逐项认真对照,查找不足,加强学习,完善结构,使自己早日步入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三、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改变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强的局面

“教师口语”是一门公共课,由于很多学校对公共课老师不够重视,再加上“教师口语”兼职教师较多,他们大多忙于自己的专业研究,对教师口语课程缺少改革热情,所以很多教师上课时依然采用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了学生对这门课缺乏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为基础教育输送教师职业口语技能合格小学教师。鉴于此,必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确保课程任务的完成。

(一)立足实践性教学,构建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分组训练模式

上课前,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成绩、性别、性格等各种因素,科学进行小组的划分。通过小组成员推选的方式,确定一小组长,确保训练时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每节课训练前,教师要确定本次的训练任务,结合具体实例讲清理论要点,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时,小组成员逐个发言,其他成员针对每个同学的表现逐个点评。因为要点评,在一个组员“表演”时,其他同学都不敢懈怠,而要全神贯注地观看、分析,否则,无法点评到位。通过分组训练,不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指导别人口语训练的能力也初步形成了。在学生分组训练时,教师绝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在各小组间走动,观察学生的训练情况,及时的纠正、示范、点评。

2.情景训练模式

在进行口语训练,特别是在进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时,情景训练是一种高效的训练模式。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让一同学扮演“教师”,其余同学扮演“学生”。针对每个“教师”的表演,老师和学生要认真观摩、分析,并作出恰如其分的点评。由于学生“身临其境”,有了当老师的“切身感受”,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会空前高涨,训练的实效性也会得到切实的保障。

(二)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借助普通话智能评测及学习系统软件,快速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录音机在普通话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科技的进步,由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的普通话智能评测及学习系统,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进行训练,相对与录音机这种传统常规媒体,该系统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所在的学校的语言综合实训室就配有这一系统,通常普通话教学的第一节课,我会让学生上机模拟测试一下,测试结束后,系统显示出一个发音诊断报告,然后,系统会根据诊断报告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在接下来的声韵调的教学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练习、对比练习和听辨练习。通过模拟测试,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普通话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清楚的认知,有助于克服学生思想上的畏惧或麻痹心理;多种形式的训练,及时的评测,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训练的积极性。

2.借助电视录像示范模式或微格教学模式,确保口语交际教学质量。

一般口语交际特别是教师职业口语交际类型繁多,如果仅仅靠教师口头讲授一些技能、技巧理论,学生必然会消极倦怠、昏昏欲睡。借助电视录像这一声画并茂的视听媒体,播放诸如演讲、朗诵、教育教学中各种交际类型的范例,供学生反复观看和模仿,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除了电视录像示范模式外,微格教学在训练口语技能方面也是一种很好的模式。训练是在一个配有录像设备的微格教室里进行,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清晰地拍摄下来,训练结束,师生共同观看录像,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继续训练,直至掌握技能为止。

四、完善课程评价方式,改变学生只重视普通话训练的局面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能否获得良好的职业口语技能,关键是其主体性能否很好地发挥。由于师范生都要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且要获得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还有相应的等级要求,所以,学生对普通话训练普遍重视,训练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对于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由于目前国家在这两方面还没有硬性的要求,而且在期末课程考查时教师也往往只考普通话,口语技能的高低并不影响学生的学生的现实利益,因此,学生对这两部分训练普遍缺乏重视,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了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口语技能普遍不高的状况的局面。鉴于此,必须采取措施,尽快扭转这一局面。

(一)完善课程评价方式

1.改变过去课程评价以普通话考核为主局面,增加口语技能特别是教师职业口语技能在考核总分值的权重,三个部分占总分值比例分别是30%、30%、40%,以此促使学生注重口语技能的训练。

2.改变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课程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具体表现为课程期末总成绩等于平时成绩50%加期末50%,以此提高学生对平时技能训练的重视。

3.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口试考核方式,代之以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既考理论又考技能,以此督促学生全面掌握教师口语技能。

(二)提高认识,激发动机

1.要让学生认识到口语技能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传道、授业、解惑”,需要教育教学口语技能;与学生家长交流,需要一般口语交际技能。可以说,判断一个教师是否优秀,教育教学口语技能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2.要让学生知道,目前各中小学招聘教师时,都要进行讲课或说课,教师职业口语技能的高低,会直接决定应聘是否成功。

(注:本文系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重点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试行)[J].语言文字应用,1993.

[3]张辉.高师教师口语课现状及教学改革 [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109-111.

[4]陈红.“教师口语”课程:问题与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 晓东.高师“教师口语”课程实施建议[J].语文建设,1994,(6).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普通话口语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酒中的口语诗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17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