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2014-02-28 01:32尚海涛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强迫性独生子女总分

尚海涛

(包头师范学院 学生工作部,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尚海涛

(包头师范学院 学生工作部,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本研究以包头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网络成瘾群 体 占 被 试 总 数 的 11.8%, 具 有 网 络 依 赖 的 有 17 人 , 占 被 试 总 数 的 10.1%。 与 前 些 年 有 关 论 文 研 究 成 瘾 10%的 比 例 , 网络 依赖 10.1%相比 略 有 所 攀 升 ; 大 学 生 网 络 成 瘾 得 分 、主 观 幸 福 感 得 分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性 别 差 异 ,男 生 分 数 显 著 高 于 女生;在是非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分数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与主观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网络成瘾

目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 关 注 , 网 络 成 瘾 , 又 称 网 络 成 瘾 综 合 征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 称 IAD), 它 是 指 个 体 反 复 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它是对网络的病态的过度的使用。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 不 集 中 、 睡 眠 障 碍 等[1]。 主 观 幸 福 感 (Subjective Well-Being,简 称 SWB)主 要 是 指 人 们 对 其 生 活 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高发人群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大学生尤为网络成瘾易感人群,其网络成瘾和幸福感应该存在联系,我们发现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网络行为对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都可能会有影响,对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均是不利的。

一、实验部分

(一)被试

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包头师范学院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 181 份,收回有效问卷 168 份,有效回收率为 92.4%。 被试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情况

(二)工具

1.网络成瘾量表。我们采用台湾陈淑慧编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的白羽和樊富珉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 原问卷共有 26 道题,修订后为 19 道题。 方法是 Likert自评式 4 点量表记分方法,即“非常符合”记 1 分,“符合”记 2 分,“不符合”记 3 分,“极不符合”记 4 分。 全量表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总分越低表示网络成瘾倾向越高。 修订后的 CLAS-R(19 道题目)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达到 0.90,该问卷被广泛用于多项网络成 瘾 的 研 究 , 被 证 明 有 较 好 的 效 度 和 信 度[2]。

2.主观幸福感量表。 我们采用国内段建华修订后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总体幸福感量表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 , 用 来 评 价 受 试 对 幸 福 的 陈 述[3]。 国 内 段 建 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 本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 0.48 和 0.78 之间, 分量表与总表的 相 关 为 0.56-0.88, 内 部 一 致 性 系 数 在 男 性 为0.91、在女性为 0.95。间隔 3 个月后重新测查了其中的 41 名学生,发现重测一致性为 0.85。

(三)数据处理

人工筛选极端数据;用 SPSS1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及讨论

(一)不同群体在网络成瘾分量表上差异分析

为考察性别对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造成的具体影响,对男女大学生在网络成瘾各分量表得分进行比较后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男生分数显著高于女生分数,在量表总分以及人际问题、时间管理、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四个维度上差异明显。 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分量表得分比较

为考察独生因素对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造成的具体影响,把大学生分为独生组和非独生组,在网络成瘾各分量表得分进行比较后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强迫性及戒断反应和时间管理两个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具体情况见表 3。

表3 是否独生大学生网络成瘾分量表得分比较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情况

以大学生被试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平均值为因变量,分别以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为变量进行 t检验,以生源地、年级为因素变量进行 ANOVA 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独生子女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生源地差异(F=0.68,p>0.05)和年级差异(F=1.61,p>0.05)均不显著。

表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情况

(三)网络使用依赖程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分析

为考察网络成瘾、网络依赖及正常群体主观幸福感造成的具体影响,把大学生分为三组,在主观幸福感得分进行比较,比较后结果显示不同程度的网络使用群体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相关,不同程度的网络使用群体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多重比较显示网络成瘾、网络依赖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高于正常群体。

表5 不同程度的网络使用群体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

表6 不同程度的网络使用群体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多重事后比较(Scheffe 法)

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网络成瘾量表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 情况见于表8。

表7 网络成瘾量表总分和主观幸福感总分之间相关分析

表8 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分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分析

将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分量与主观幸福感做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与主观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耐受性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不显著。

(四)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分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分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以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时间管理、人际与健康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由结果可知,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对主观幸福感显著的预测作用。 (F=14.283,p〈0.001)。

表9 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分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三、结论及建议

(一)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分析

本次调查中,168 名大学生里有 17 人网络成瘾测验分数显示为网络依赖,占被试总人数的 10.1%;有 20人网络成瘾测验分数显示其已经网络成瘾,占被试总人数的 11.9%。 这说明网络成瘾现象较严重地存在于大学生中。

1.为了获得大学生成瘾人群的一般特征, 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了分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是否为独生子女两个因素对网络成瘾影响较大。在性别特征方面,网络成瘾人数中男生所占比例要明显高于女生,这是因为:一是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对于网络游戏有更大的兴趣,而男生的自控力相对较弱,出现成瘾情况时更难以自拔。 二是网络是一个十分方便的交流平台,无关乎长相地位等,网络的虚拟性更吸引男生从中得到交友、娱乐的需要,从而导致网络成瘾。三是网络内容也决定了男女生网络成瘾的差异。

2.在独生特征上,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网络成瘾强迫性分量表、总量表得分、戒断反应分量表上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这说明,在有网络成瘾后,前者更容易受到网络的吸引,而在戒除网瘾的过程中则更容易产生消极情感与情绪,出现问题的概率也更高。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中大部分是来自城市,大多数家庭中都有随时上网的条件,所以独生子女有更多接触网络的机会。

其次,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家中的地位相对优越,生活负担与责任相对较少,有更多的时间在网上进行娱乐。

此外,独生子女大学生相对更不容易顺利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在面临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自主从网络上寻求帮助的可能性更大,而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也能满足他们交友、 娱乐等精神需求,这就极容易导致网络成瘾,而网络成瘾后则又会加剧在现实生活中的不适应状态。

(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分析

1.从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来看,女生明显低于男生,即女生比男生有更低的主观幸福感和满足感。这种现象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其一,因为男女社会角色不同而造成的。男性在社会上的角色对于情绪的表达很少强调,而女性则有更多的情绪表达;同时,因为女性感情细腻,所以一般在感情体验上比男性更快也更明显,这种差异引起男女对幸福的判断不同,导致女生比男生具有更低的主观幸福感。 其二,在包头师范学院这所师范院校,在很多院系存在着女生的人数多于男生的现象,男生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男生的主观幸福感。

2.从生源地来看,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主观幸福 感 没 有 显 著 性 差异 ,这 与 朱 国 军[4]等 人 研 究 结 果 相一致。一方面,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相对来说物质生活比较丰富,进入大学后环境与原来的变化不大,没有产生新鲜感,而来自农村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新生活充满了憧憬与向往,对新的生活满怀好奇,同时,对于很多农村的学生来说,上大学就成为了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是一家人的骄傲,与那些没有考上大学而不得不外出打工的人来说,他们是幸运者更是幸福者;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城乡差异逐渐减小,再加上近几年,城市里噪音、交通、环境、人口等问题也越发突出,从而降低了生源地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三)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

1.少量的已有研究均表明,网络成瘾者与正常群体、网络依赖者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导致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因为过度使用网络而带来的消极生活事件频频发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与家长老师容易出现矛盾,焦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感体验增强,以及生活习惯发生较大的改变等,都有可能降低网络成瘾者的生活幸福感。 崔丽娟等(2006)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幸福感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幸福感有显著性差异,非网络成 瘾 青 少 年 比 成 瘾 青 少 年 更 具 有 幸 福 感[5]这 些 结 论都与本研究一致。

2.就网络成瘾的分量来说,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与主观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且进一步验证了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分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以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时间管理、人际与健康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 由结果可知,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对主观幸福感显著的预测作用。强迫性上网是一种不由自主想上网的心理症状,患了上网强迫症的人会把一天有大部分上班时间混在网络上,聊天、发帖等,并为此乐此不疲。

(四)建议

1.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学校应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从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其次,学校应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建设绿色的校园网络环境,努力使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 再次,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的辅导工作,创建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能够满足个人交往的需求。

2.社会应当营造良好的氛围。 社会应当加大对合理使用网络的宣传,弘扬网络道德和伦理观,积极建设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以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国家还要加大对公共教育、娱乐、体育等休闲设施和场所建设的投入,积极扶持公共服务项目的开展,引导大学生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走出虚拟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其兴趣爱好,满足其自我发展的需求。

3. 大学生自身要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学会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同时还应在使用网络中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和规范意识,客观地认识网络的积极作用以及危害,不断提高自身在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和辨识能力。此外,大学生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上,不仅可以了解社会,还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独立的品格,在努力参与现实社会活动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自我效能感。

[1]Dei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3):542-575.

[2]邢 占 军 , 黄 立 清.Ryff 心 理 幸 福 感 量 表 在 我 国 城 市 居 民 中的 试 用 研 究[J].健 康 心 理 学 杂 志 ,2004(3) :231-233.

[3]张 宏 如.网 络 成 瘾 大 学 生 动 机 与 人 格 特 质[J].健 康 心 理 学 杂志,2003(5):80-82.

[4]崔 丽 娟.网 络 成 瘾 对 青 少 年 的 社 会 性 发 展 影 响 研 究[J].心 理科学,2006(1):34-36.

(责任编辑 倪玲玲)

B844.2

:A

:1671-9123(2014)03-0031-04

2014-05-24

尚海涛(1962-),男,内蒙古包头人,包头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强迫性独生子女总分
儿童期虐待与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关系: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虐恋为何总是如影随形
近六成港人强迫性囤货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支付方式对于有强迫性购买倾向消费者的影响研究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