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浦“老八样”

2014-03-03 02:30钟正和
饮食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肉皮咸肉浦东

◎钟正和

周浦“老八样”

◎钟正和

周浦成陆于隋唐以前,迄今1300余年,别名澧溪、杜浦等,文化源远流长。南宋淳熙年间,已是人烟稠密之大村落。明代始称“周浦镇”。清朝为浦东漕运之重要枢纽,素有“浦东十八镇,周浦第一镇”之美誉。上海开埠后,为粮棉集散之中心。民国初年,商号多达数百户,时有“小上海”之称。

前年春节期间,笔者与几位老友约好来到浦东周浦镇,品尝了一回地道的“老八样”,领略到一次纯正的本帮风味。

车到周浦,我们先到镇上打探了一下,发现挂着 “老八样”招牌的饭店不下十几家,便就近选了一家。一推开古色古香的木质门,农家菜特有的清香便扑鼻而来。尤其让人感到亲切的是店堂中摆设的老式台凳和器具:八仙桌、长条凳、竹筷、粗瓷蓝边碗,很有些当年办流水席的阵势。尽管过了用餐高峰,大堂仍被食客挤得满满当当,其中既有本地居民,也有从各处慕名而来的饕餮客。

刚坐下不久,老板便拎了一个古典式清紫大茶壶上来招待我们。听他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尽管经济不富足,但当地人过年时的生活毫不乏味,各种吃食花样迭出,南瓜饼、年糕、春卷、八宝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这“老八样”。

所谓“老八样”的“老”,指其传统厨艺老,流传年代早;“八样”指的是扣三丝、扣白斩鸡、扣咸肉、扣红烧鱼、扣蛋卷、扣三鲜、扣蹄肉(走油蹄)、肉皮汤八道热菜(具体菜肴按时令、习俗稍有出入),外加一个什锦拼盘组成的一整套菜肴。

作为浦东地区的传统佳肴,“老八样”在那时是颇有档次的,只有过年或结婚的酒席上才吃得着。由于“老八样”对厨师的刀功和菜肴的色香味要求很高,每道菜都有一整套特定工序,所以旧时烧制老八样,必定要请灶头功夫最过硬的厨师来掌勺。

正说话间,什锦拼盘先上了桌。且不说滋味如何,单是那一大盘色彩缤纷的佳肴如小山般摆放在眼前,已令人吃惊不小。细看下,油爆虾、糖醋小排、白切肉、肚片、猪肝、爆鱼、海蜇等比肩排列,再拌以肉松、松花蛋、花生等,“山顶”撒以香菜。当你“拣”走几块肉后,便显露出“小山”底下的酸辣菜来,荤素搭配,爽口清新。听老板说,这什锦拼盘素以食材丰富、装盘简捷而著称。在过去的婚丧嫁娶中,一道大拼盘,便可解决所有的冷菜。

当然,这什锦拼盘还只是“序曲”,之后还有一道道陆续登场的“老八样”,场面愈发热闹了。

瞧那热气腾腾、色泽红艳的走油蹄,用手抓住盆边轻轻晃动,盆内的蹄膀便会随之出现微微的颤动,显然火功已届。提箸夹上一块送入嘴里,肥而不腻,酥而不烂,口感极佳,深得本帮菜之精髓。

再看那水笋蒸咸肉,粗瓷蓝边碗里大块的五花咸肉下垫的是嫩水笋,肉的咸香、水笋的鲜嫩,入口咸鲜滋润,简直可用“无可挑剔”来形容。

而那道肉皮三鲜汤,因只用肉皮、黑木耳和冬笋三款主料,反而更考验厨者的功力。听说此菜的好坏,肉皮质量很关键。次一点的肉皮较薄,入口老且腻;而上乘肉皮发好后很蓬松,满口腴香,再加以长时间熬制的高汤,味道鲜美无比。

最精彩的当然还是那扣三丝,肉丝、火腿丝、嫩笋丝切得极细,排得十分整齐,摊在烩盆里,形态优美、错落有致,清澈的鸡汤上面飘着碧绿的菜叶,色彩鲜艳,不愧为本帮菜中的扛鼎之作。

整餐下来,诺大一个圆桌上被盅、碗、盘、盆堆得满满当当,直撑得在座各位是肚圆腹胀,即便如此,依旧有人禁不住诱惑直伸筷子,真是心满意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菜肴品种越来越丰富,烹调花样也日新月异。但回归菜肴的本真味道,始终是不少人心中常会滋生的情愫。或许,原汁、原味、原样的“老八样”,吃的正是这份回忆。

责任编辑/刘洋

猜你喜欢
肉皮咸肉浦东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浦东从先行者到引领区
贪吃反被吃
文怡拿手菜:扁尖枸杞鸭腿汤
肉皮冻
前有深圳、浦东 今天的雄安新区潜力有多大
小时候作死被揍的经历
巧辨肉皮冻优劣
浪淘沙·浦东上海自贸区
咸肉中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