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实用和多元——爱默生的实用主义哲学观

2014-03-04 01:15杨水平杨小刚
关键词:爱默生实用主义哲学

杨水平 杨小刚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 四川南充 637007)

人本、实用和多元——爱默生的实用主义哲学观

杨水平 杨小刚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 四川南充 637007)

从实用主义的视角解读爱默生的作品,提炼其在本体论、认识论及实践观三方面的核心思想,我们发现他持有人本世界观、实用价值观和多元人生观。爱默生将上帝从天堂“移居”到超验的“自我”,从关心“神”的问题转移到关心“人”的问题,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他摒弃了传统二元对立式看待世界的模式,兼收宗教治心和科学治物两者的实用性。爱默生还提倡积极行动,敢于创造,承认差异,多元包容等实用主义人生观。

爱默生; 实用主义;人本

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十九世纪美国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散文与演讲优美而富有哲理,其代表作《论自然》、《论自助》及《美国学者》等均成为了传世经典。但其作品长期被西方哲学界所忽略,直到上世纪80年代,斯坦利·卡维尔(Stanley Cavell)、理查德·波里尔(Richard Poirier)和康奈尔·韦斯特(Cornel West)等学者才开始注意到爱默生的实用主义倾向[1]22。其中,韦斯特将爱默生奉为美国实用主义的先驱,声称“爱默生是实用主义传统的真正起点”[2]6。劳伦斯·布埃尔(Lawrence Buell)也认为“宣称爱默生是美国最具特色的哲学传统——实用主义——的先驱人物是恰当、贴切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威廉姆·詹姆士和约翰o杜威都尊称爱默生为前辈。”[3]2杜威认为爱默生在美国“应该是与柏拉图相提并论的人物”[4]17。 詹姆士在爱默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说,称他为“真正的先知”[4]17。詹姆士·阿尔布雷特(James Albrecht)也认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预示了威廉姆·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即,观念是人类有限的工具,观念的真实性在于它促进人类行为的能力。”[5]107国内对爱默生实用主义哲学的研究更是寥若晨星。北大博士宫铭曾提到爱默生“经验”(experience)一词与美国实用主义思想传统演变的关系[6],但他的论述较为简短,且未涉及其他相关论题。

大众读者通常把爱默生和超验主义联系在一起,很难相信爱默生持有实用主义观。布鲁克斯指出,“自美国文明形成之日起就存在着两条思想主线:一条是出自清教徒宗教虔诚的超验主义倾向,它在爱德华兹那里形成一种哲学,并传到爱默生;而另一条把握一切机会攫取好处的思想倾向,则起源于清教主义中的讲究实际的倾向,它在富兰克林这里形成另一种哲学。”[7]86-87实际上,后者即指实用主义哲学。这种模式容易误导大众将爱默生置于实用主义的对立面,但深入挖掘后会发现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研读爱默生的文学作品,提炼其在本体论、认识论及实践观三个方面的核心思想,解读爱默生以人为本、实用价值与多元包容等实用主义哲学观。

一、人本世界观

学者钱满素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归纳出实用主义的第一条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经验主义”[8]39。“以人为本”,即是以世俗的人为中心,“给人以智慧, 帮助人学会如何应付环境、改造环境, 取得成功,”[8]39所谓“经验主义”即是“将哲学与人类行为和生活经验直接相联,把哲学从哲学家的问题变为探索解决人的问题。实用主义关注的是人作为生物体的活动,并且将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应用到社会科学,依照科学模式来构造哲学,以便指导社会实践。”[8]39她归纳的这一基本原则与爱默生对世界的认识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以人为本看待世界的方式大量浸透在爱默生的文学作品中。爱默生指出“人被置于存在的中心,而其它存在形式都被纽带之光贯穿,并与人联系起来。”[9]23面对自然,爱默生坚持人主宰一切。“大自然完全是个中介物,它天生是为人类服务的。它接受人的主宰,驯服得像一头任由救世主跨骑的毛驴。”[9]31自然的用途就是为人类活动提供无限宽广的天地,自然中的一切皆为人所备。爱默生认为人是世界的主人,是世界的“头脑和良心”。在《论自然》中,他借用乔治·赫伯特的诗颂扬人至高无上的地位,“风吹,地憩,天转,泉涌,/这一切运动都是为了我们;/举目四望,万物皆为我备,/或是让我们高兴,或是为我们珍藏;/天地之大,要么作为我们的食盘,/要么作为我们娱乐的广场。”[9]53世界虽大,但“世界微不足道,而人才是一切。”[9]83爱默生明确指出人是世界之本,人是宇宙之心,人是万物之灵,所有物质存在皆为人所备,为人所属,为人所用。

以人为中心的哲学同时也是爱默生继承、改造和调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关键。实用主义哲学家认为,对“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这样的概念和问题争论不休”是“毫无意义的咬文嚼字”,这些二元之争让哲学远离了人的生活,“传统哲学割裂主体客体、精神物质, 把原本不该分的东西分开, 然后又来侈谈弥合, 纯属荒谬。”[8]39在传统清教文化里,上帝和撒旦,天堂和地狱,科学和宗教,唯心和唯物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面。人只能选择一边,没有第三个选择。爱默生认为“唯心论比大众信仰高明的地方在于:它恰是以一种最为迎合心灵的观念显示了世界”,但唯心论“不把天下的人与物、行动与事件、国家与宗教的纷繁现象看作是一点一滴辛苦积累与万年进化的结果。”[9]46唯心论确有其高明与实用之处,并不滑稽可笑,但是它否认人的努力和自然的演进,理应受到批判。

爱默生认为科学致力于改造物质世界,宗教则能慰藉人的心灵,宗教和科学一样对人有用。宗教的力量对于人类历史演进、人类文明发展以及人的实际生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声称,“宗教感情的力量结束了把人当祭品的现象,遏制了欲望,激发了改革运动,激发了对暴君的反抗,唤起了自尊,限制了农奴制和奴隶制,建立了自由,创造了宗教建筑……,还促成了英语《圣经》、祈祷文、僧侣传、《迪韦齐斯的查理的编年史》。”[9]974他还赞许英国教会有许多好的方面,比如“它谦恭而有效的服务使人们变得仁慈博爱,使人们得到鼓舞、陶冶,使吃饭、医疗、教育问题得到解决。”[9]975表面上,爱默生是在颂扬宗教,实际上,他肯定了宗教对人类作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强调了宗教对人的服务作用。这显然也体现了他以人为本的思想。他曾说,“按宗教,他倾向于统一;按智力或感觉,他倾向于多样。”[9]704无论是宗教的统一还是科学的多样都统一于为人类服务。爱默生的世界观不再是以耶稣或上帝为中心,追求纯粹抽象的、形而上的唯心主义,也不是以物质世界为中心,追求纯粹逻辑的、具体的、形而下的唯物主义;而是以人为本——只要对人有用,无论唯心还是唯物都可以接受,只要对人没有实际用处,不管唯心还是唯物都不关心。爱默生消解了毫无意义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之争,强调哲学融入人类现实生活。相对于传统西方哲学的二元论架构,这种以人为本的原则正是实用主义哲学解释世界的智慧所在。

爱默生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但他并未与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权威发生正面冲突,他将“神”世俗化的同时也把“人”神化,“人拥有进入上帝智慧殿堂的渠道,他本身正是一个有限意义上的造物主。”[9]49就这样,爱默生名义上赞美神的权威,实际上他是肯定人的权利。在深厚的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爱默生这种以人为本,积极创新的实用主义哲学带领美国思想先驱迈出了极具意义的一步。

二、实用价值观

爱默生评判知识、真理等的准则是它们是否对现实生活有用。以人为本的哲学强调对宗教和科学兼收并蓄,对宗教一元论和科学多元论进行辩证统一,将实用主义价值观作为新的价值评判标准,即,有用即好,好即有用。所谓“实用”,是指事物在人类应付环境、改造环境过程中所发挥的功用与效能。对于实用的功能方面,爱默生对唯心和唯物并无偏袒。他说:“一个摇铃和一张犁铧各有它们自身的用处,可是谁也代替不了对方的功能。”[9]30“无论大自然是一种无需依赖心灵而存在的实体,抑或它仅仅是人类心灵的一种天启形式,对我来说,它都是同样有用,同样值得尊敬。”[9]37“大自然的游戏总是有教益的,在她大量的堆积与废物之中都藏匿着确定而有用的结果。”[9]31又如,“任何东西的好处在于它能为人使用。”[9]32爱默生清楚地指出,在评判事物价值时,我们要坚持实用主义的原则。

爱默生也注重教育的功用,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指出纯理论学习的空洞和无用。他在《新英格兰改革家》中谈到,在几十年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学习的都是毫无实际用处的东西。我们“只装了一脑袋的空话,记了一肚子的单词,除此之外一无所知。我们不会用自己的手脚、眼睛和臂膀。林子里有什么可吃的草木,我们不知道;如何依星辨路,我们说不上;如何望日定时,我们不明白。”[9]653爱默生坚持教育对社会实践与生活的实际作用,认为判别知识的标准是它能否为人所用。他还强调培养动手能力,主张在实践中学习,“理科课程也该注重实验。通过望远镜观察行星抵得上所有天文学的课程;电火花在肘部产生的电击比所有的理论都可贵;一氧化碳的滋味,模拟火山的燃烧胜过卷帙浩繁的化学书籍。”[9]653这种对经验积累的认可、对纯理论知识积累的否定在后来被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发挥到了极致。

爱默生也强调语言的工具性。他明确指出,“语言是大自然用以帮助人类的第三种工具。”[9]21而且,“所有的语言都是运载工具,就像渡船和马匹,善于运输,而不像农庄和房舍宜于安家。”[9]514爱默生没有将语言看成反映世界的镜子,而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他指出,语言就像渡船和马一样具有实用价值。语言的实际用处是帮助人们传递思想、交流感情,从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解决问题和让人们生活更加美好的目的。如迈克尔·麦吉(Michael Magee)所言,“他(爱默生)的语言将不会有任何意义除非我们把语言当做工具来建构。”[10]52关于文学的功用,爱默生在《论圆》中指出,文学的功用就像是给我们提供了一座高台,站在上面我们可以俯瞰现实生活;它还像是给我们提供了一台起重机,我们可以用它移动现实生活[9]451。因此,通过阅读文学著作,我们能看清生活现实,改变生活现状。总之,所有现象和事物都在某种情况下为人所用,“务请记住:这些事情全都是实在有用的,而每一种现象都根植于心灵的功用与情感之中。”[9]57威廉姆·詹姆斯后来提出真的即是有用的,有用的即是真的一观点与爱默生的实用价值观一脉相承。

爱默生对书籍的有用性也有过经典论述。他说,“书籍使用得当,它是最好的东西。将它滥用,则变成最坏的东西。”[9]68他反对把书籍的知识当做圭臬,书真正的功能是启发人的思维,发展属于读者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让人被动接受、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如果书无益于人的成长、提升,就是坏的东西;如果书能启迪读者的思维,指引实践,产生好的结果,那就是好的东西。这与我们常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有异曲同工之妙。爱默生关于书籍的辩证分析可看成他对二元对立的反对,对一与多相互转化的认可。在他看来,任何东西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要使用得当,对人的实际生活有益就是好的。“孩童的游戏虽纯属胡闹,然而却是有教育意义的胡闹。”[9]531即使胡闹也可以在特定场合和特定人身上发挥出它的价值和作用。正如他所说,“万事万物都是好坏参半的,浊流也一样洗刷着我们的制度。”[9]656他甚至认为,“没有哪种罪恶不在某种情况下含有美德。”[9]213爱默生坚持多元、全面的评价体系,反对片面地看待世界和评价事物,这充分地体现出他的实用主义哲学。

三、多元人生观

实用主义者反对绝对主义,他们“主张多元, 承认和容忍差异的合法性, 但要能辨别好坏。他们既反对道德绝对主义的那种独断专横的压制, 也反对道德相对主义的那种不负责任的宽容。他们要从僵死的教条和抽象的原则中解放出来, 提倡理性思考和思想开放。”[8]40实用主义原则反映在生活中就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处世原则。爱默生毕生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形成了多元包容的人生观。在《论圆》中他强调,“对我来说,没有一件事实是神圣的,也没有一件是渎神的。我仅仅在实验,我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者,身后没有过去。”[9]454-55爱默生反对教条、形式,反对保守、停滞,提倡超越传统,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他也维护宗教传统与权威,坚信宗教对生活具有科学不能替代的精神慰藉作用。

爱默生反对教会的权威,反对宗教仪式的教条和形式主义,提倡发挥个体的创造性,这些都体现出他积极的人生态度。爱默生出生宗教世家,却敢于辞去牧师职务,不惧权威,追求自己的信仰,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爱默生一生忙于思考、写作与演讲,他利用讲坛传递自己的思想。在其演讲生涯的鼎盛时期,“他每年都会在近50个不同的城市或市镇发布大约70场演讲。”[11]78在离世的头一年,他还作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演讲。对他来说,演讲也是哲学实践的一部分,他通过演讲实践自己的哲学思想。他说,“真正的学者舍不得放过每一次行动的机会,他会觉得这如同是放弃权力。”[9]72他鼓励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思想付诸行动。这也是美国后来的实用主义代表詹姆士和杜威所推崇的。他还认为个人的能力是无限的,所有伟人能做的一切普通人也可以做到。他高呼,“世界为你而存在,因为你才真正是一种完美现象。…… 亚当所有的一切,凯撒能做的一切,你都完全拥有,也能全部做到……所以说,建造你自己的世界吧。只要你尽快按照心中的想法去改变生活,生活就会同样迅速地展开伟大的前景。”[9]58对于教条主义,他痛心疾首,他说“假如没有心灵来温暖这个仪式,那种空洞、干枯、吱吱作响的仪式就太简陋浅薄了。”[9]98关于积极行动,发挥个体的创造性,他更加激情满怀地宣扬:“常人怀抱希望,天才却去创造。无论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只要他不创造,它就不会拥有上帝智慧的清纯泉涌——或许已经有了煤块与烟雾,但却点不着火焰”[9]68。他还说,“真正的成功是在行动中,在私下对心灵的依顺中,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万物之理的不倦探索中。”[9]121爱默生唾弃随波逐流、随声附和,摒弃陈规陋习和世俗偏见。我们“既要创造性的写作,也要创造性的阅读。当心灵得到劳动与创造的支撑时,任何书籍都会页页生辉,意义倍增。”[9]70正如“风向与潮汐永远站在最能干的水手们这一边。”[9]17因此,爱默生对人生的根本态度是积极、自信、乐观,他鼓励人们通过行动、实践、创造实现自身的价值。

爱默生也维护宗教传统,体现出他保守的一面。对于宗教,爱默生赞扬它对于提升人类今生和当下幸福感的现实作用。正如詹姆士认为宗教的意义在于它对人类心灵的效用,“宗教已经成为那么多人的心灵安慰、精神上的休假日。他不去否认创世主, 但并不指望创世主的拯救, 他强调世界的可塑性和得救的可能性, 认为创世者给了每个人机会, 得救要靠个人的积极行动和努力。”[9]36爱默生在《对神学院毕业班的演讲》中谈到,宗教感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幸福,“它吸引人、控制人的力量是奇妙的。它是山霭、是世界的营养剂、是没药、是苏合香、是氯、是迷迭香。它使天空和山野壮观,它使星斗默默地歌唱。是它使宇宙安全,适宜居住,而不是科学或力量。”[9]89正是宗教感而不是科学或力量使宇宙安全,适宜居住。宗教之所以能给人类带来幸福,之所以像山霭,是营养剂,是因为它能慰藉人类的心灵,让人感觉安全、平和,能对人们的生活能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对于宗教权威爱默生也有保留,这一点在其超验主义思想中体现明显。在《超验主义者》的开篇,爱默生对比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二者的不同点,将超验主义界定为那个时代“带有特殊色彩的唯心主义,”[9]215具体来说,就是“那种要求尊重直觉,并且至少要求在我们的信条中给予直觉胜过经验的全部权威的倾向。”[9]215很明显,在爱默生的哲学思想中,唯心的倾向具有“压倒”性优势。爱默生没有放弃宗教权威,坚持多元包容的人生观,这受制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家庭环境。总之,爱默生承认差异、多元包容的人生观正是其实用主义哲学的表现。

四、结语

在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方面,爱默生将上帝从天堂“移居”到超验的“自我”,从关心“神”的问题转移到关心“人”的问题,将人置于宇宙和世界的中心。在实用主义价值观方面,他摒弃了二元对立式地看待世界,兼收宗教治心和科学治物两者的功用性。他认为宗教致力于慰藉人的精神,科学致力于改造物质,宗教和科学一样对人有用。爱默生关心现实生活而非哲学的“本质”与世界的本源。对于真理是什么他不去争辩和界定,同时他认为辩证法和技术也各有各的妙处。爱默生在评判真理与知识的标准时坚持实用主义的原则。他对语言工具性和书籍有用性的论述更加凸显出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在多元人生观方面,他强调行动、创造和实践,注重现实经验与入世体验,时刻接受新的经验对已有观点的改变。爱默生主张积极进取、多元包容的人生态度给后世读者无限的激励和启迪。

[1] Goodman, Russell B.Pragmatism: A Contemporary Reader [M].New York: Routledge, 1995.

[2] West, Cornel.The American Evasion of philosophy: A Genealogy of Pragmatism [M].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9.

[3] Buell, Lawrence.“Introduction” Ralph Waldo Emerson: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C].Ed.Lawrence Buell.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3.

[4] Goodman, Russell.“Ralph Waldo Emerson”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Criticism[C].Ed.Juliet Byington,Thomas J.Scoenberg, and Lawrence J.Trudeau, Vol.98.Detroit: Gale Research Company, 2000.

[5] Albrecht, James M.“'Living Property': Emerson's Ethics”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Criticism[C].Ed.Juliet Byington, Thomas J.Scoenberg, and Lawrence J.Trudeau.Vol.98.Detroit: Gale Research Company, 2000.

[6]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1.

[7] 盛宁.传统与现状——对美国实用主义的再审视[J].美国研究,1995(4):86-87.

[8] 钱满素.作为美国民族精神的实用主义[J].社会科学论坛,1999(Z3):36-41.

[9] (美)爱默生.爱默生集[M].波尔泰,编.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3.

[10] Magee, Michael.Emancipating Pragmatism-Emerson, jazz, and experimental writing [M].Alabama: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2004.

[11] Wilson, R., Jackson.“Emerson as Lecture: Man Thinking, Man Saying”.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Ralph Waldo Emerson [C].Porte, Joel and Saundra Morris ed.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Humanity,Utility,andDiversity——Emerson'sPhilosophyofPragmatism

YANG Shui-ping,YANG Xiao-gang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 Department,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637007,Sichuan,China)

The pragmatic approach facilitates our analysis of the crucial points in Emerson's works: human-oriented principles, pragmatic value system and a multidimensional view of life.Emerson displaces God from heaven to “transcendental self” and focuses on “human” rather than “God” and he also abandons the traditional binary oppositions.He places man in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and accepts both the healing power of religion and the practical benefits of science.His pragmatism is made more obvious through his emphasis on action, innovation and his tolerance of the differences.

Emerson, pragmatism, human-oriented

2013-10-24

杨水平(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杨小刚(1957-),男,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四川省教育厅2012年科研项目"从宗教视角解读爱默生文学中的实用主义观"(项目编号:12SB032)

B712.41

A

1672-4860(2014)02-0019-05

猜你喜欢
爱默生实用主义哲学
实用主义电动车 体验一汽丰田BZ4X&BZ3
微言大义
现实与虚拟
由《美国学者》看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菱的哲学
360岁
We Know Someone
爱默生的“尊严”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经典实用主义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