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黑腐病的危害及高效综合防治措施

2014-03-04 16:17饶卫华,敖礼林
乡村科技 2014年21期
关键词:维管束染病大田

油菜黑腐病的危害及高效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黑腐病广发于油菜产区,是一种易发、多发、常发病害。特别是近些年,由于气候、栽培方式的改变,该病发生情况趋重,一般病田发病率10%~20%,重病田发病率60%~80%,减产30%~50%,应重视防控。

一、病原及发病规律

该病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除油菜外,还可侵害萝卜、芥菜、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该病可通过带病种子、病株、风、雨、流水、肥料、生产工具等传播。幼苗染病时,病菌主要从子叶边缘的伤口和气孔等处侵入;大田植株染病时,病原主要从叶片伤口等处侵入,在薄壁细胞内大量繁殖,后进入维管束和植株各器官;角果发病时,病原从果柄处侵入,经维管束进入种子皮层,使种子带菌。该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6~29℃,最高39℃,最低5℃,在51℃条件下10分钟会死亡;适于其生长发育的pH值为6.1~6.8,最适pH值为6.4。附着于种子上的该病病菌能存活28个月,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病源。温暖、多雨、高湿环境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发病多而重,油菜连作或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栽培过密、偏施或只施速效化肥等会促发该病。一般平均气温达15℃时开始发病,15~28℃时加重发病,5~8℃时停止发病,大田降雨超过25~30毫米时病情蔓延加快。

二、病症

油菜在全生育期均可受害,且越到后期发病越多、越重。叶片染病时,先从叶缘发病,病斑呈“V”字形、黄色;叶脉初为灰褐色,后变为黑褐色;叶柄呈水渍状,暗绿色,有的出现黄色菌脓;叶片上病斑多时会逐渐黄化干枯。茎枝染病时出现水渍状长条斑,呈暗绿色;田间湿度大时可见大量黄色菌脓,后变黑褐色腐烂。切开染病主茎,可见维管束变黑,横切面有黑色环;重病茎枝多卷曲萎缩,最后枯死。角果染病时,病部初为褐色,后变为黑褐色、稍凹陷,重病者多枯死。种子染病时,病斑初为油渍状,呈褐色,且只存在于表皮上。根部染病后,若条件适宜,会迅速向全株扩展;重病株无腐臭味,维管束黑变,干枯死亡。

三、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油菜最好不要连作,也不要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否则会加重发病。建议油菜与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可减少发病30%~40%。不要到疫区调种,检疫不合格的种子不可启运他地。甘蓝型油菜和杂交油菜品种相对抗病,可侧重选用。雨水多、湿度大的地方,最好不要栽培白菜型油菜。要及时清除留种田的病株、病叶等,并带出田间深埋或烧毁,留种油菜要单收、单打、单晒、单贮。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和稻茬油菜应进行深沟高畦栽培。雨雪天要常到田中巡视,出现积水应及时排除。油菜收获时,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残株、落叶等,并集中深埋或烧毁。平衡施用农家肥和氮、磷、钾肥,禁止纯施化肥,不要施用未经高温腐熟的农家肥。干旱时不要大水漫灌,以沟灌为好。要及时有效地防治蚜虫、菜青虫、菌核病等病虫害,以降低发病率。育苗田每667平方米播种量要控制在400~500克,大田栽培以每667平方米留苗7 500~8 000株为宜。栽培过密会使田间通透性不良,加重该病的发生。在翻耕整畦时,每667平方米可撒施生石灰100千克进行消毒,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2.药剂防治。可用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浸种15~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2~3次,晾干后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1%中生菌素水剂100倍液拌种,按200克种子用药液15毫升,完全吸收后晾干播种。也可用50℃温水浸种25分钟,后取出放入自来水或井水中冷却,过滤后晾干播种。病初,可全株喷洒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施50~60千克;或全株喷洒40%福灵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60千克;或全株喷洒150~200毫克/千克的新植霉素溶液,每667平方米喷50千克;或全株喷洒农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5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60千克;或全株喷洒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60千克;或用70~100毫升/千克的农用氯霉素溶液全株喷洒,每667平方米喷50千克。苗期和大田用药防治该病时要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8~10天。

饶卫华 敖礼林 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330700

猜你喜欢
维管束染病大田
偶感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茎秆维管束性状比较分析
花期摘叶和摘萼片对库尔勒香梨维管束发育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氮肥对超级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结构的影响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爱 情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