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开拓进取:打造协和儿科新辉煌

2014-03-04 19:31宋红梅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学协和

宋红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北京 100730

·专家论坛·

继承传统开拓进取:打造协和儿科新辉煌

宋红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北京 100730

电话:010-69156271,E-mail:songhm1021@hotmail.com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创建于建院之初,当时隶属于内科,设专人管理,1923年从内科独立,由美国儿科学领军人物艾米特·霍尔特 (L. Emmett Holt)任客座教授;以后又有数位具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美国教授到协和儿科工作,特别是辛辛那提医学院儿童医院儿科主任阿什利·魏吉 (A. Ashley Weech)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协和儿科的学术建设。直到1936年,才由具有中国儿科之父之称的诸福棠教授担任了儿科主任,这是协和儿科建科以来第一届华人主任,也是当时北京协和医院唯一的中国籍主任。

诸福棠教授1927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在做住院医师期间深得当时的儿科主任阿什利·魏吉的赞许,称其为“难得遇见的非常负责的住院医生”;其在美国留学期间被认为是一位“人格优美的良医”,并被赠予嵌有“哈佛”字样的书镇作为纪念。1936年诸福棠教授回国后升任为协和儿科主任,在此期间编写的《实用儿科学》是我国第一部儿科学专著;抗日战争胜利后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兼科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将其创办的私立儿童医院无偿捐献给国家,并在此基础上筹建了北京儿童医院,任首任院长,成为我国儿科学的奠基人。诸福棠教授于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生物学部委员(现称院士)。

协和儿科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发展休戚相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历经坎坷和磨难。1947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和复校,儿科也随之复建,由周华康教授担任复建后第一任主任。周华康教授194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1949年回到北京协和医院后历任副教授、教授及儿科主任,是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他从医50余年,从未离开临床第一线,治愈了无数危重疑难病儿,深受广大病儿及家属的尊敬和爱戴,在国内及国际享有很高的声誉。1958年周华康教授与诸福棠教授一起创建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建立了多个儿科实验室,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为我国儿科学的科研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周华康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妇幼保健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鉴于周华康教授对中国儿科事业的卓越贡献,卫生部和加拿大中国儿童健康基金会授予他第一届诸福棠奖;并因在中国儿童医疗保健事业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及在临床、学会、杂志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周华康教授获得实用医学荣誉奖杯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协和儿科自建科至文革前期,除以上两位主任外,还出现了诸位在儿科发展史上大师级的人物。毕业于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祝慎之,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1937年第一任主任委员;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陈翠贞教授,曾在本院任住院医师及助教,于1950年创办了《中华儿科杂志》,该刊现已成为中国儿科界的顶级杂志;曾任《中华儿科杂志》副主编、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的邓金鍌教授;全国各地多家儿童医院院长出自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包括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吴瑞萍教授、天津儿童医院院长范权教授、上海儿童医院副院长苏祖斐教授、苏州儿童医院院长陈务民教授等。

上世纪80年代,籍孝诚教授赴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圣迭哥分院做访问学者,回国后,首先在北京协和医院创建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从一台呼吸机和3台婴儿暖箱起家,为抢救危重患儿生命奠定了基础;并倡导成立围产医学小组,强调儿科医生下产房,与产科医生共同讨论高危产妇的母婴健康问题,形成制度并一直坚持至今。赵时敏教授获国家教育部奖学金公派出国,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及维多利亚女皇医学中心新生儿科及儿科遗传组学习,回国后与著名遗传学家罗会元教授、孙念怙教授一起,大力推动协和儿科、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遗传室合作,组成了一个集临床、基础和产前诊断为一体的北京·中国遗传医学中心,开设了全国首家遗传咨询门诊,诊断了很多复杂、疑难的罕见遗传病例;在全国首次报告甲基丙二酸血症,研究生玉米淀粉治疗肝糖原贮积症获良好疗效并应用于临床至今,进行多种遗传病的基因诊断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获院级医疗成果奖,使协和儿科遗传学在全国享有盛名并成为本科室的传统优势专业。

20世纪90年代初赵时敏教授提出“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生存质量”,在卫生部临床科室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积极加强新生儿队伍建设,加强产、儿科协作,降低了新生儿窒息、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近闻佳音,赵时敏教授被中华医学会授予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在国人中普及和增强,魏珉教授大力倡导并扶持协和儿科儿童保健的发展,开设了儿童保健门诊,传播现代健康理念和儿童保健知识,对婴幼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营养状况评价、早期教育指导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为北京协和医院创造了良好声誉。

经过数十年几辈人的不懈努力,协和儿科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开放床位50张,设有门/急诊、儿童病房、NICU和实验室;在职医生23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21人,其中博士学位11人;设有新生儿、儿科遗传学、儿科肾脏/风湿病、儿科消化及儿科血液肿瘤疾病等多个亚专业学科,逐渐形成了为儿童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的综合性儿科;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吸引了大量危重、疑难病症患儿慕名而来,此类患儿占本科住院人数70%以上,发挥综合医院多科协作的整体优势,疑难病诊治在国内儿科系统享有盛誉。

协和儿科新生儿专业实力雄厚,依托北京协和医院围产中心及综合儿科的优势,对危重、复杂或母亲有严重合并症新生儿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与随访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每年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ELBWI)近100例,目前救治成功的早产儿中胎龄最小的仅25周、出生体重最轻的仅520 g,VLBWI抢救成功率98%(国内平均水平75%),ELBWI抢救成功率79%(国内平均水平40%),达到和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注重肠内肠外营养策略、强化母乳喂养、贫血预防、眼底和听力筛查与随访以及早产儿联谊会等综合管理,使到本院就诊的早产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协和儿科儿童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专业历经三代学科带头人的共同努力,在相关疾病诊疗方面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及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国内率先开展肾穿刺活检技术,依托内科风湿免疫专业实验室,每年诊断和治疗大量难治性儿童风湿病患儿,并通过长期规律随访、注重并发症防治和生活质量提高,明显改善了患儿的预后。近年来,对儿童免疫缺陷病的研究跻身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开展了对临床诊治困难的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基因诊断,新认识和诊断了数例国内首例罕见疾病,包括慢性婴儿神经皮肤关节综合征(chronic, infantile, neurological, cutaneous and articular syndrome,CINCA)、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贫血-脂膜炎性脂肪萎缩综合征 (joint contractures, muscular atrophy,microcytic anemia, and panniculitis-associated lipodystrophy, JMP)等。目前,协和儿科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风湿免疫学组副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了相关儿童风湿病临床诊疗建议。

儿童遗传性疾病的诊治是协和儿科的传统优势,目前可以开展多项分子遗传学检测项目,包括X连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Prader-Willi 综合征等疾病的基因诊断,以及Fabry病、糖原贮积症Ⅱ型、神经节苷脂储积症、脑白质营养不良等多项生化遗传学检测;特别是与妇产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遗传室合作开展了多种遗传病的产前基因诊断与咨询,避免了相关遗传性疾病患儿的出生,减少了多个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了家庭生活质量,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作出了贡献。同时发挥北京协和医院的综合优势,与内外科多个专业学科合作,使儿童消化、儿童血液肿瘤、儿童呼吸以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等亚专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协和儿科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内分泌/遗传学组副组长单位。

协和儿科承担着协和医学院和护理学院本、硕、博、继续教育及实习带教工作,以及住院医师、进修生、实习生的临床培训工作;是北京市首家综合性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国家教委批准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在职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多年来培养了几十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医学人才,医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协和儿科注重临床科研,承担过多项国家、卫生部、国家教委、医科院、协和医院等立项的科研课题和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参与著书几十部。

今天,在我们为协和儿科辉煌历史感到自豪的同时,更感觉到肩上的重任,传承协和文化,弘扬协和传统是历史赋予吾辈的使命。我们要以每年纪念周华康教授的活动为契机,让年轻一代了解协和儿科的发展历史、领会协和传统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秉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践行“待病人如亲人,待同事如家人”的办院理念,为协和儿科辉煌的历史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为迎接协和百年贡献力量。

R72

A

1674-9081(2014)04-0363-03

10.3969/j.issn.1674-9081.2014.04.001

2014- 08- 19)

猜你喜欢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学协和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分层培养小组模式运行情况的评估与分析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协和学子“爱星”献爱心
协和-霍普金斯老年医学论坛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招收进修医师通知
应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
组建“协和队”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