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评析

2014-03-05 03:12王磊
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黏性评析

王磊

[摘 要]从宏观经济理论前沿的视角,通过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假设及主要观点的评述,阐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如何吸纳传统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有用成果并建立微观基础的过程。进而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缺陷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评析;黏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91.3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2-0005-04

一、引 言

作为当前经济理论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疑已使得西方宏观经济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理论界和实践层对于宏观经济的思考方式、研究范式和实践方法,但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种前沿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当前同样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不外乎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本身存在着某些缺陷,成为学术界长期攻击的对象;另一方面,在近30年的世界经济实践中,该经济理论中某些引人关注的重要理论预测并未成为现实,导致缺少事实经验的有力支撑。但无论如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从形成之日起就对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其影响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愈加深入而广泛。因此,在这样的理论与现实背景下,同时伴随着当前西方经济思潮涌动和各种前沿理论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有必要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剖析,基于此,本文在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基础上,透过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通过代表模型的分析对该经济理论进行较全面的评析,由此来展望该理论的发展方向。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假设及主要观点评析

(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节节攀升,西方国家试图采用“斟酌使用”或“微调”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保证经济不会陷入衰退,其结果是经济衰退得以减缓但通胀却越来越严重,到了70年代中期后,西方国家大多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现象。[1]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出现,两者之间应该呈“此消彼长”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而现实却使得该理论从解释上陷入了困境,其提出的政策建议自然也难以解决“滞涨”现象,从而遭受到各方的猛烈攻击。此后,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以及以货币主义为基础并由此发展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学派等经济学流派纷纷出现,它们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倡导具有古典经济学色彩的经济自由化,一时间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从主流、正统经济学的地位上滑落下来。

到了20世纪80年代,凯恩斯主义学者认为,完全脱离政府干预的经济是运行不畅的,同时,他们注意到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用需求不足和名义工资刚性来解释失业的长期存在,并没有很好地说明名义工资刚性的原因,也未能说明价格刚性的原因。[2]而新古典综合派以及从微观视角分析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货币需求的相关理论,要么存在机械组合、难成有机整体的问题,要么存在仅从局部均衡的角度分析等问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虽然将微观经济理论作为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并能够保持宏微观经济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但其片面地追求理论结构和分析模型的完整性,忽视了经验检验,存在脱离现实的现象且其政府干预完全无效的结论也缺乏说服力,导致其理论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经验支持。

正是在以上的背景之下,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主张政府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逐渐形成,以曼昆、菲尔普斯和费希尔等著名学者为代表的该学派研究者在深刻反省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同时认真对待各方的批评并吸纳他们的精华和正确观点,创造性地给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建立其微观基础,逐步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该理论并没有简单地、完全地否定以往的各个经济学流派的理论,而是吸取其精华,并不断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体系。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及其简评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在原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结合两种经济理论中切合现实的一些假设观点上,提出了本理论的基本假设,主要概括为3个方面。

1. 市场非出清假设

市场非出清假设是新凯恩斯主义最为重要的假设,该假设实际上来自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假设条件,其基本含义在于:如果经济出现需求冲击或攻击冲击后,工资和价格并不能够迅速调整到使得市场出清即供求均衡的状态,也就是说市场将持续处于非均衡的状态。而这其中又暗含着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的假设,而在传统凯恩斯主义假设中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前者假设前提是工资和价格是可以调整的,只是调整的速度缓慢,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后者却认为工资和价格是不具有弹性的,或者说完全不能进行调整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由于西方国家长期工资合同和长期劳动合同结束时间不一致导致的工资需交错调整使得工资具有黏性,而由于菜单成本理论和价格交错调整理论导致了价格也具有黏性,而价格黏性成立又暗含着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假设。由此可见,市场非出清假设中同时又递推出另外的两个方面的假设,且该假设又不同于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的市场非出清假设。

2. 利益最大化假设

在吸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精华的基础上,为弥补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微观基础的缺失,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学者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所有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同样提出了经济当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假设。这一假设实质上源于微观经济理论,同时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承认并建立在这一假设基础之上,实际上表明了该理论已经承认宏观经济学必须具有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且认可了这一基本假设,从而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学有机地联系了起来,不得不说,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这一点上较传统的原凯恩斯主义有明显的发展和进步。endprint

3. 理性预期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就是理性预期理论,该理论强调理性预期对经济行为与经济政策的作用与影响,认为经济人是根据理性预期而作出经济决策的,市场运作的结果是使得市场出清的供求均衡。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理性预期为主要假设之一,实质上包含了3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行为人是理性的;其次,为了得出正确的预期,经济行为人在作出决策之前试图得到一切相关信息;最后,经济行为人在做出预期时随时会根据得到的信息不断调整其预期,因此,总体上从长期来看,经济行为人对未来的预期与未来的实际值是一致的。[3]事实上,该假设暗含着经济行为人能够获得完全信息这一假设,从而才能保证预期的正确性,其实也并不难理解,因为从长期来看,任何一个经济行为人总会有矫正原来信息不准确的时间,从而会准确地或趋向于能够预测到经济变量所应该的数值。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沿用了这一假设,并将其与其他两个假设结合起来,从而提出了其自身的经济理论观点。

(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评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在上述基本假设的前提下,通过理论推导与数理分析,主要持有以下观点:①否定了古典学派的“二分法”①,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换言之,货币是非中性的,而货币的非中性缘于价格是黏性的,由于价格是黏性的,并不具有完全弹性,当货币等名义变量发生变动时,根据凯恩斯主义IS-LM模型,它不仅会影响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的变化,而且会导致产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所以,古典的“二分法”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是失效的。②经济中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是理解经济波动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该观点早已被用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现象,20世纪80年代,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就基于外因并从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产生的原因,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认为实际经济周期的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用于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他们认为更准确地确定市场的不完全性是解释短期中工资和价格行为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了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从而引起产出和就业的短期波动,造成了经济偏离了自然率水平。如果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总供求模型来解释,那么就是由于工资和价格的黏性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并不是呈垂直的状态。因此,总需求的波动会引起产出和就业的短期周期性波动。由此可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更加符合现实的角度对经济的短期波动进行了较有说服力的解释。③在政策涵义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是:第一,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干预宏观经济,刺激总需求,从而达到使非均衡的经济状态能够较快地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第二,政府应该采取相机抉择、斟酌使用的稳定化政策。[4]事实上,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政策主张与传统凯恩斯主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强调政府应该“作为”,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宏观经济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从而达到减缓经济波动,稳定经济增长的目的。所以,该理论与古典学派所主张的政府“不作为”的经济自由化是完全相反的。

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现实的一个微观解释:名义价格黏性模型

在解释价格黏性这一基本假设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由于改变经济中的价格就要使用经济资源,然而厂商只有在价格变动的利益大于成本的时候,他们才会改变价格。这种解释产生的问题是,改变价格的成本很小,但是经济波动大约占GDP的几个百分点,可能变动价格的利益几乎要大于由此产生的成本,而且这种解释本身也比较宏观,显得不够具体,缺乏较强的可信度。随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在前沿理论中,能够从微观的角度比较可靠地解释这种现实的理论模型也出现了,其中,以曼昆的名义价格黏性模型最为典型。名义价格黏性模型要回答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经济中的各个厂商面临名义货币变动时,为什么依然会保持各自名义价格不变?我们在这里列出该模型的简化分析过程。

假设一个经济中的生产领域包括众多的厂商,他们在各自的市场中都有一定的垄断力量。将厂商i所面临的需求表示为:

Yi=(■)■■ (1)

其中,Pi是厂商i制定的价格,P是总体价格水平,M一般表示名义货币供给量,而ε(ε>1)是需求价格弹性。假设生产中劳动是唯一的投入要素,劳动边际产量为a,名义工资为W。作为垄断者的厂商采用成本加成的方法给产品定价。因此,边际成本为W/a,那么根据垄断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即为MR=MC其中MR=P(1-1/ε),得出厂商的定价为:

Pi=(■)■ (2) 而厂商的名义利润为:

(Pi-■)Yi (3)

如果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假设增加1%时,则名义价格和工资均为上升1%,即方程(2)中的左右两边均上升1%;因为M、P和所有的Pi均上升了1%,方程(1)中的实际需求保持不变。由方程(3)知,名义利润上升了1%,但由于总体价格水平P已经上涨,所以实际利润是不变的。现在假设各个厂商如果提高价格Pi,就必须承担菜单成本支出费用k,因此,厂商就将面临维持其当前较低价格的损失与将价格提高2%时潜在利润增长之间的取舍。以图1来说明,纵轴上以最优产出的百分比来度量,横轴表示价格偏离最优价格的百分比,曲线1表示一个中等程度垄断的厂商的利润损失。假定厂商的当前价格低于最优水平的价格1%,则厂商放弃了相当于产出0.25%的潜在利润,如果菜单成本k大于这个损失,厂商就不会改变价格,其他厂商面临同样的是同样的选择,所以也不会改变价格。由此造成的净效应就是所有名义价格保持不变,总体价格水平P仍然固定,实际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会随着实际货币供给上升。由方程(1),实际货币供给M/P与产出会上升2%。[3]

由此可见,新凯恩斯主义从微观厂商的视角,认为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各个厂商面临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少量的菜单成本就很可能大于潜在利润的变动,解释了经济中当货币价格变动时,名义价格保持不变的原因。该模型从现实出发,给宏观假设提供了严密的微观证明,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建构贡献了重要的力量。endprint

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及未来发展方向

从以上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各方面的阐释和评析中,可以看出,虽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仍然属于凯恩斯主义经济阵营,但其较之有明显的优势和进步性,它不但建立了微观基础,而且还吸纳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中的有用成果,使其理论体系更加严密,代表了宏观经济学前沿理论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其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之处,而这正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不断攻击的对象,两种经济理论在相互对立和斗争中共同推动着宏观经济学向前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主要体现在:①新凯恩斯主义一直偏重于发展理论层面,而忽视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造成经验证据比较缺乏。经济理论最终都是需要实践证据来证实的,尽管经济理论不断发展,经济模型比较完美,但是如果缺乏经验证据的证实,这是比较缺乏说服力的。②基于价格调整的小额成本,这一菜单成本对于单个厂商的作用可能是重大的,但是如果从总量方面来考虑,这种影响会不会消失?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有力的证明。[5]另外,菜单成本理论中假设厂商边际成本在短期内是不变的,这也并不一定符合实际,尽管在短期,厂商的边际成本也有可能下降。③新凯恩斯主义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仍然属于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而不是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论观点适用性可能会受到限制。④经济理论体系内部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因为该理论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某些基本假定直接吸纳,而又要结合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某些假设,两种理论主张本来就是对立的,由此造成该理论体系内部逻辑衔接和相互联系上显得不够顺畅。

尽管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同样也存在一些缺陷,但其作为宏观经济理论重要前沿之一,是宏观经济理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实践不断广泛而深入,面对实践带来的挑战,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未来也将不断调整、发展与完善,笔者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4个方面:①将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纳入到分析框架内,既要重视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又要考虑到市场体系中所有经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一般的市场体系中证明价格黏性的菜单成本理论的可靠性。②基于不完全信息假设,由此衍生出委托—代理和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和行为动机可能不一致,且存在非对称信息的影响,因此,代理人的行为可能不符合委托人的利益。他们认为非市场因素会使得道德风险问题进一步加剧。正如阿诺特和斯蒂格利茨(1991)所认为:“当发生明显的市场失灵时,非市场因素至少部分具有克服市场缺陷的强烈动机”。所以,关于委托—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研究将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6]③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相关理论研究。由于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存在,不同条件下的市场均衡水平与社会最优的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最终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如何在存在垄断因素的情况下,降低社会福利损失,提高整体福利水平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未来的另一重大课题。④价格黏性和垄断竞争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两大基础。价格调整的黏性则被认为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垄断竞争造成了经济中的无效率。近年以来,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通过结合名义黏性垄断竞争两大理论基石,形成了一个标准的货币分析框架,即“新新古典综合理论”,这也将是未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方向。[7]endprint

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及未来发展方向

从以上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各方面的阐释和评析中,可以看出,虽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仍然属于凯恩斯主义经济阵营,但其较之有明显的优势和进步性,它不但建立了微观基础,而且还吸纳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中的有用成果,使其理论体系更加严密,代表了宏观经济学前沿理论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其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之处,而这正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不断攻击的对象,两种经济理论在相互对立和斗争中共同推动着宏观经济学向前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主要体现在:①新凯恩斯主义一直偏重于发展理论层面,而忽视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造成经验证据比较缺乏。经济理论最终都是需要实践证据来证实的,尽管经济理论不断发展,经济模型比较完美,但是如果缺乏经验证据的证实,这是比较缺乏说服力的。②基于价格调整的小额成本,这一菜单成本对于单个厂商的作用可能是重大的,但是如果从总量方面来考虑,这种影响会不会消失?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有力的证明。[5]另外,菜单成本理论中假设厂商边际成本在短期内是不变的,这也并不一定符合实际,尽管在短期,厂商的边际成本也有可能下降。③新凯恩斯主义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仍然属于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而不是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论观点适用性可能会受到限制。④经济理论体系内部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因为该理论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某些基本假定直接吸纳,而又要结合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某些假设,两种理论主张本来就是对立的,由此造成该理论体系内部逻辑衔接和相互联系上显得不够顺畅。

尽管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同样也存在一些缺陷,但其作为宏观经济理论重要前沿之一,是宏观经济理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实践不断广泛而深入,面对实践带来的挑战,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未来也将不断调整、发展与完善,笔者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4个方面:①将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纳入到分析框架内,既要重视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又要考虑到市场体系中所有经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一般的市场体系中证明价格黏性的菜单成本理论的可靠性。②基于不完全信息假设,由此衍生出委托—代理和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和行为动机可能不一致,且存在非对称信息的影响,因此,代理人的行为可能不符合委托人的利益。他们认为非市场因素会使得道德风险问题进一步加剧。正如阿诺特和斯蒂格利茨(1991)所认为:“当发生明显的市场失灵时,非市场因素至少部分具有克服市场缺陷的强烈动机”。所以,关于委托—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研究将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6]③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相关理论研究。由于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存在,不同条件下的市场均衡水平与社会最优的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最终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如何在存在垄断因素的情况下,降低社会福利损失,提高整体福利水平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未来的另一重大课题。④价格黏性和垄断竞争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两大基础。价格调整的黏性则被认为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垄断竞争造成了经济中的无效率。近年以来,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通过结合名义黏性垄断竞争两大理论基石,形成了一个标准的货币分析框架,即“新新古典综合理论”,这也将是未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方向。[7]endprint

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及未来发展方向

从以上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各方面的阐释和评析中,可以看出,虽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仍然属于凯恩斯主义经济阵营,但其较之有明显的优势和进步性,它不但建立了微观基础,而且还吸纳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中的有用成果,使其理论体系更加严密,代表了宏观经济学前沿理论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其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之处,而这正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不断攻击的对象,两种经济理论在相互对立和斗争中共同推动着宏观经济学向前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主要体现在:①新凯恩斯主义一直偏重于发展理论层面,而忽视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造成经验证据比较缺乏。经济理论最终都是需要实践证据来证实的,尽管经济理论不断发展,经济模型比较完美,但是如果缺乏经验证据的证实,这是比较缺乏说服力的。②基于价格调整的小额成本,这一菜单成本对于单个厂商的作用可能是重大的,但是如果从总量方面来考虑,这种影响会不会消失?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有力的证明。[5]另外,菜单成本理论中假设厂商边际成本在短期内是不变的,这也并不一定符合实际,尽管在短期,厂商的边际成本也有可能下降。③新凯恩斯主义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仍然属于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而不是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论观点适用性可能会受到限制。④经济理论体系内部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因为该理论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某些基本假定直接吸纳,而又要结合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某些假设,两种理论主张本来就是对立的,由此造成该理论体系内部逻辑衔接和相互联系上显得不够顺畅。

尽管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同样也存在一些缺陷,但其作为宏观经济理论重要前沿之一,是宏观经济理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实践不断广泛而深入,面对实践带来的挑战,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未来也将不断调整、发展与完善,笔者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4个方面:①将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纳入到分析框架内,既要重视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又要考虑到市场体系中所有经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一般的市场体系中证明价格黏性的菜单成本理论的可靠性。②基于不完全信息假设,由此衍生出委托—代理和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和行为动机可能不一致,且存在非对称信息的影响,因此,代理人的行为可能不符合委托人的利益。他们认为非市场因素会使得道德风险问题进一步加剧。正如阿诺特和斯蒂格利茨(1991)所认为:“当发生明显的市场失灵时,非市场因素至少部分具有克服市场缺陷的强烈动机”。所以,关于委托—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研究将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6]③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相关理论研究。由于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存在,不同条件下的市场均衡水平与社会最优的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最终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如何在存在垄断因素的情况下,降低社会福利损失,提高整体福利水平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未来的另一重大课题。④价格黏性和垄断竞争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两大基础。价格调整的黏性则被认为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垄断竞争造成了经济中的无效率。近年以来,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通过结合名义黏性垄断竞争两大理论基石,形成了一个标准的货币分析框架,即“新新古典综合理论”,这也将是未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方向。[7]endprint

猜你喜欢
黏性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富硒产业需要强化“黏性”——安康能否玩转“硒+”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玩油灰黏性物成网红
基层农行提高客户黏性浅析
2015年高考政治试题评析
一种基于黏性流体介质的微振动隔振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