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go: 与线条嬉戏

2014-03-05 05:44熊明心
艺术与设计 2014年2期
关键词:线条雕塑绘画

熊明心

Gego(1912-1994)原名格图德·路易·哥希米德(Gertrud Louise Goldschmidt), 1912年生于德国汉堡富裕开明的犹太家庭,童年过得无忧无虑。父亲是银行家,银行由曾祖父创建于1815年,迫于纳粹压力在1938年关闭。1932年,Gego进入斯图加特技术学院,学习建筑和工程学,1938年获得学位。教授博纳茨(Paul Bonatz)在学业上给予Gego很大支持,并敦促她尽快毕业离开德国。1939年,作为最后一名离开德国的家庭成员,Gego锁上家门,将钥匙扔进阿斯特湖,飞往英格兰,再抵达委内瑞拉首都卡拉卡斯。

27岁的Gego,不会说西班牙,独自生活,从头开始。她在卡拉卡斯结婚,生育了两个孩子,零散做过些建筑设计工作。1953年离婚后,与伴侣设计师罗伊菲特(Gerd Leufert)搬到塔玛(Tarmas)暂居,在罗伊菲特的陪伴和鼓励下,41岁的Gego正式开始从事艺术工作。1953年-1956年,是Gego寻找自己造型语言的艺术探索期,她实验了各种技法与媒介,包括石墨、彩铅、毡头笔、水彩、蛋彩、酪酸涂料、油毡版画和木版画,她的作品色彩饱和,主题多是周边风景和人物。

平行线时期

1956年,Gego与罗伊菲特搬回卡拉卡斯,同参与抽象几何艺术和动态艺术(Kinetic Art)的艺术家奥特罗(Alejandro Otero)、苏图(Jesús Rafael Soto)及克鲁兹-迪耶兹(Carlos Cruz-Diez)等交往。50年代委内瑞拉经济繁荣,首都卡拉卡斯充满生气地扩张,这些艺术家从事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项目,在艺术界和建筑界声望颇高。尽管Gego本人并未投身任何艺术运动,但当时艺术和建筑界对空间、运动、光影争论的影响,在Gego 50年代中期以来的作品中可见一斑。1957年她的首次三维实验“黑色震颤”(Vibración en negro),深受苏图影响。该作品是真人躯干大小、涂黑的平行铝条制成的波浪形线条的开放造型。雕塑从天花板垂下,随着观者走动引起的空气流动微微摇晃。开放式造型,令颤动的光影既投射于作品内,也投射于所处建筑的地面和墙面上。

1958年开始,Gego在委内瑞拉中央大学城市建筑与规划系任教,开设《水彩与水粉》课。之后在奥特罗推荐下,在克里斯托·罗家艺术造型学院(Escuela de Artes Plásticas Cristobal Rojas)开设雕塑课程。克鲁兹-迪耶兹曾在1959制作电影《空间中的运动与震颤——Gego的雕塑》。

1960年,Gego在纽约旅行了几个月,遇见了诺姆·加博(Naum Gabo)、约瑟夫·艾尔伯斯(Josef Albers)和他的妻子安妮·艾尔伯斯(Anni Albers)。加博作品的动态结构、弹性尼龙线雕塑营造的透明无形感与光影交互作用,都给Gego影响与启示。Gego和包豪斯出身的安妮·艾尔伯斯,都把编织看作一种艺术手段,认为编织品是被观看的艺术品而不是被当作坐垫地毯的物品。在纽约期间,她观看过建筑师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的展览,她对富勒的穹顶(geodesic domes)非常感兴趣,深有研究。50年代中期开始,Gego开始探索线条的魅力。她说,早年学习建筑时,线条是限制的象征,限制形状和空间。在Gego眼中,线条不是限制,不为图像或者叙述服务,线条是自主的,有独立的生命。保罗·克利(Paul Klee)对线条的韵律与结构的评价给Gego很大启示,“线条积极行走,自由移动,没有目标。为了行走而行走。”1965年,Gego设计了一本名为《线条自传》(Autobiography of a Line)的极简风格的书,书页风琴式折叠,从不同角度“读”书,平行线条看似彼此排斥或融合。正如书名所意味的,线条自主独立地书写自己的生命——这点贯穿Gego一生,她的探索时而是游戏实验式的、时而是冷静研究式的。1957年-1971年,Gego的创作以平行线条构成的二维和三维作品为主,这15年被评论家称为“平行线时期”。

线条跃入三维空间

Gego探索着如何令线条进入空间,构建体积。Gego创作雕塑前,从不绘图打稿,她直接从三维空间思考出发,利用她能掌控的材料,令想法直接成为作品。她很看重文献记录, 1957年-1982年间的作品全都配有详细编目记录,以便不断反思自己的创作观念。

Gego能够如此流畅地创作,受益于她对国际最新建筑工程学和数学的不断研究。除了富勒的“张拉整体”(Tensegrity),给Gego最大启迪的是克里奇鲁(Keith Critchlow)编写的建筑师、设计师指南《空间中的秩序——设计源卷》(Order in Space: A Design Source Book, 1969)。这部著作是数学和艺术的结合,系统分析定义了空间、格局分布,从数学角度解析点如何移动为线,线如何移动为面,面移动成块,通过旋转成为球形。Gego将这本书放在手边,做了大量笔记和草图,成了她课堂上的“圣经”。

60年代开始,Gego利用互相连接的直线创作自我支撑和独立悬挂的模块。她在1967年前后创作受富勒穹顶启示的“球体”系列(Esfera),最为复杂精密的是1977年的《七个三十二面球体》(Siete icosidodecaedros),七个球体互相连接、打破彼此的表面。

Gego一直在作品中追求透明性。60年代末期,她首次接近这个目标。她的代表性三维作品“网域”(Reticulárea),重新定义了雕塑。1969年6月Gego首次在加拉加斯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第一件“网域”,她亲自在展馆安装了三个月;11月,另一件特制的“网域”在纽约美洲关系中心展出,引起轰动。“网域”是由彼此连系的金属丝线条编成的大型多节点三角格网络,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中心、没有边界、没有层级、没有重心。通过扭曲、变形、挤压、拉伸,Gego用网状结构建立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空间。

“网域”的透明感给人以不见边界的印象,不仅仅是线条,线条之间的“空”也成为雕塑中的元素。观者可以注视“网域”,又可以看穿它,其形状随观察的角度不断变化。Gego摒弃传统的雕塑是封闭的体积与块的观念,技巧性地游移于透明与体积、有与空、轻与重、二维与三维、运动与静止之间。1975年在卡拉卡斯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网域”,是Gego最大的作品,高2.1米,横向2.6米,但利用绳子悬挂,令作品看上去轻盈通透。

1982,Gego参加在法兰克福老歌剧院举行的国际艺术展“游戏空间——空间游戏”(Spielraum-Raumspiele),70岁的Gogo亲自在李斯特厅安装“网域”的最终版,在从地面到天花板之间的梯子上不断攀爬。不同于早年的“网域”,这次Gego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电线、尼龙绳、金属电极、电缆等,展示了更为游戏性、实验性的一面。同时,Gego将早年作品的大幅黑白照片布置在地板上,像海上漂浮的岛屿,通过这种方式把早年作品融入其中。隔壁展厅中,约翰·凯奇(John cage)的《罗拉托里奥》(Roaratario)每日通过扩音器播放两遍。Gego强调线条之间的“空”,而凯奇将词语间的无声也视为声音的平衡,二人用不同形式,交流回应着结构之间“空”的概念。

因为不认同传统的雕塑观念,Gego不愿把自己的三维作品称作雕塑,而是把自己80年代末期的小型雕塑作品称为bicho或者Bichito,意为小动物或小虫子,一般是对不确定的人或事物的贬称。这是Gego给自己雕塑作品的昵称,这些巴掌大小的雕塑也如小动物般顽皮,可以与之玩耍,但有时也难以掌控。

这个系列作品的材料都源于Gego工作室里的剩余材料,网兜、废电话线、旧电线、螺丝、海绵等。作品在轻盈、弹性的结构中暗示着无尽的联系,接受重力又反抗重力,是对规模、重力、光与空间的进一步探索。Gego非常享受纯手工的工作过程,在小规模、色彩鲜艳的系列作品中,观者能感受到Gego装配组合时的欢欣。

三维绘画、无纸绘画和编织

Gego强调绘画相对于雕塑的独立性,绘画不是雕塑的草图研究。Gego被线条深深吸引:空间中和平面上的线条,线条间的空白,线条交织时的闪耀。绘画是Gego探索线条的好搭档,她感兴趣的不仅是形式和体积,还有结构和透明。

1980年前后,Gego再次运用50年代中期常用的水彩画技巧,在几个月内创造了25幅“无题”(Sin título)系列水彩作品——运用水彩的透明性,自如表达三维的观念,在纸媒上再现“网域”。一方面,Gego用水彩勾勒“网域”式的复杂精微的线条,线条自由自在地延伸、挤压和扭曲;同时,以不同色调的透明水彩色块表现线条之间的“空”,令不可见的空间变得可见,以留白表现线条,在平面上呈现透明的层次与空间。

Gego充分欣赏绘画的自由和表达,喜欢挑战在空间中和墙上创作绘画。1976 年以来的12年期间,她创作了综合作品系列“无纸绘画”(Dibujos sin papel)。这个无框无纸的系列,把绘画从二维平面上解放出来。

Gego将工作室中的金属丝、塑料线、网袋等材料信手拈来,制作成各种结构。这些作品,看似扁平的雕塑,相隔一定间距挂在墙上,又与墙保持一点距离,好像悬浮在空中。投下的影子强化了无形与透明感。Gego特地在工作室的院子里安装了悬挂的轨道,专门观察光影效果。

编织(Tejeduras)是Gego最晚系列的作品。她用二维平面形式再次探索线条和网络,不是在纸上,而是用纸。该系列类似于纺织品,用纸条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线进行编织。这些纸条来自于旧杂志、香烟包装的金属纸,或者是她早年旧作的照片。晚年的Gego,回归到大多数德国孩童年幼时学过的编织技能,既是用新形式探索线条与连接,也是对过去的回顾与反思。

汉堡美术馆以“作为对象的线条”(Line as Object)为题,2013年末至2014年3月为这位出身于汉堡的犹太拉美艺术家举办纪念展。人们得以有机会再次走近Gego的作品,体验她与线条的嬉戏,反思雕塑与绘画的边界。

猜你喜欢
线条雕塑绘画
巨型雕塑
写实雕塑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