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钢琴演奏分析

2014-03-06 02:09贾凌月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21004
大众文艺 2014年19期
关键词:拉威尔圆舞曲莱德

贾凌月 (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321004)

莫里斯·拉威尔 Maurice Ravel (1875-1937) 是20世纪初法国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作曲家之一。他生于法国南部山区小城西布勒(Ciboure)。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四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多次冲击法国“罗马大奖”,但由于创作不受学院派约束,招致评委反感而未成功。音乐学院毕业后,拉威尔在艺术上追求标新立异、反对保守,使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期,创作了许多反映他对于异国情调的兴趣与爱好的作品,钢琴曲《高雅而伤感的圆舞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拉威尔的创作与印象派音乐有着诸多的共通之处。如微妙的音色追求,喜欢采用异国音乐素材,在旋律、和声、调式上追求个性化的处理等等”1拉威尔的音乐具有典型的法国音乐的特征,风格清新典雅、曲式简洁凝练、旋律宽广优美动人。他偏爱舞曲体裁,并将其处理得典雅精致、明晰优美。他运用的调式、和声新颖别致,常用自然调式、五声音阶及不解决的七和弦、九和弦等,但总是以传统和声为基础,从不在无调性的领域里走得太远。他采用的节奏追求气势和动力,“多半不脱离节拍的约束,用斯特拉文斯基的话说,他象‘瑞士的钟表匠’一样精确。”2他创造了独特的管弦乐配器法,充分发挥每个乐器的表现性能,形成精美与华丽多彩的效果。在和声、配器上的独特创新也使他的音乐个性鲜明,自成体系,是位公认的管弦乐大师。

拉威尔音乐总的风格倾向于遵从古典的艺术形式和规范。他在音乐上追求清晰明确的结构和丰富多彩的配器营造出一个个意向的花园,洋溢着想象和激情。“从后来拉威尔创作的发展来看,他逐渐摆脱了印象主义的美学思想的拘束,写出形象更加清晰、感情更加明朗的作品。”3

一、《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创作背景

拉威尔的《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创作于1911年,这也是在他钢琴音乐创作的成熟期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品“标题模仿舒伯特的《高贵圆舞曲》,op.77和《伤感的圆舞曲》,op.50(均为钢琴独奏曲)”。4该曲 1911年5月由路易·奥贝尔(Louis Aubert)隐去作者的姓名作为钢琴曲首次上演,作品大量不协和音程的不解决的处理,在公演时引起了听众对作曲者的猜测。

《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后改编成管弦乐。“作为芭蕾舞音乐《阿德莱德或花的语言》,1912年上演与巴黎。”5此曲首演并不出色,后应舞蹈家特鲁哈诺娃之邀,将它编成一部情节类似《茶花女》的芭蕾舞剧《阿德莱德.或花的语言》则轰动一时。

《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的舞台形式称为《阿黛莱德或花的语言》(Adelaide,ou le langage des fleurs),舞剧剧情描述的是男女间的挑逗戏谑。1825年,巴黎交际花阿迪莱德家中举行舞会,女主角轮流向她的求爱者、公爵和风流的罗列当献花(每种花象征着某种姿态和感情),高雅的罗莱丹借花向女主人求爱。故事情节对我们并不重要,但其音乐会形式则十分重要。该芭蕾舞剧于1916年在歌剧院重演,此后,它的戏剧形式受到冷落,在拉威尔的有生之年也没再上演过。由于这首乐曲具有较强的芭蕾舞剧特点,所以但它一直以钢琴曲或管弦乐的形式在音乐会演奏。本文分析的是钢琴曲《高贵与感伤的圆舞曲》。

二、《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的结构及音乐形象

拉威尔的兴趣与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钟情印象派的题材外,他还写了《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小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等体裁和内容都是更为“传统”的古典风格之作。而圆舞曲则是拉威尔较偏爱的体裁之一。

《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全曲由八首小圆舞曲组成,表现了不同的场景,各小圆舞曲速度对比鲜明,乐曲性格、音乐形象各异,表现女主人阿迪莱德以各种不同的舞姿表达她对求爱者的情感,其中也不时穿插着他的追求者(青年罗莱丹、公爵)的形象。全曲段落的划分十分清晰,具有古典气质。见下列图表:

结 构 速 度 调 性 音乐形象(剧情内容)第一小圆舞曲中板, G大调 描写家中舞会,众男女愉快起舞,女主人周旋于宾客之间。第二小圆舞曲表现青年罗莱丹向阿迪莱德表露衷情的场面。第三小圆舞曲缓慢地 降B大调中板, G大调 阿迪莱德回送菊花给罗莱丹,表示拒绝,罗莱丹让她再考虑一下,她表示不予考虑。第四小圆舞曲生气勃勃地 G大调 一位富有的公爵上场,罗莱丹把他看作情敌,心情不愉快。第五小圆舞曲缓板 E大调 公爵送给阿迪莱德一条钻石项链,另送她一束向日葵,向日葵象征着短暂的财富。第六小圆舞曲活泼地 C大调 罗莱丹一心追求阿迪莱德,她一次次躲避,但他仍不甘心。第七小圆舞曲相当活泼地 A大调 公爵请阿迪莱德跳舞,她却不受邀请,反而请罗莱丹充当舞伴,他起初拒绝,随后终于与她翩翩起舞。第八小圆舞曲(终曲)缓慢地 G大调 剧中表现舞会后,阿迪莱德倚窗而坐,陶醉于夜来香这种自恋的花香中。罗莱丹手上拿着象征失望的金盏花,拿手枪企图自杀。阿迪莱德睁开眼,把插在胸前的红玫瑰丢在地上,投人罗莱丹的怀抱。

三、《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的演奏

在拉威尔钢琴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即使极少数的踏板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不能想像在他的作品中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严谨地分析作品并使用好踏板,因为踏板在拉威尔的钢琴音乐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踏板帮助保留难以延长的时值

在第一小圆舞曲中,乐段的1-4小节(见谱例一),尖锐而未解决的不协和音表面上可以说是自由的无调性体系,具有勋伯格的音乐特点。重音巧妙的落在第3拍上,颠覆了传统三拍子舞曲重音落在第一拍的规律,变化的重音和富有活力的切分节奏,如同舞剧《阿黛莱德》中,青年罗列丹正在趾高气扬的发挥着自己的舞蹈天赋,并在这一重拍上突然转身,因此在演奏上,第3拍的音色要与前两拍有截然不同的共鸣效果,即我们应该听见第3拍和弦弹其所有音的余音效果,这就需要踏板的帮助,我们可以在第3拍上加浓踏板,但由于第2拍到第3拍为大跳关系,很有可能在演奏第2拍时忽略时值长度,不能准确保第2拍的四分音符时值,这时需要用踏板在弹第2拍时轻踩二分之一的踏板,(即一半踏板的深度)来延长其时值,但为了区别第2拍与第3拍的音响效果,踏板应该从第2拍的二分之一不断加深,一直延续到第3拍,这样,即延保持了第2拍的时值,又突出了第3拍和弦的音响效果。

【谱例一】

2.踏板与持续低音的关系

在第八小圆舞曲中,拉威尔创作中的持续低音(即ORGELPUNKT)特点展现在我们眼前。他遵循传统的和声写作手法,低音声部永远都有个很远传来的持续低音,丰富饱满了整曲的音响效果。体现了作曲家在追求乐思的自由之外,还是遵从古典的艺术形式和规范。

该段是展现持续低音最具体的一个段落,为了能演奏好持续低音,踏板经常是好几个小节连续踩(1-4小节,见谱例二)。因为持续低音跨小节,演奏时不能因为弹其他声部而断掉持续低音,因此踏板也需要跨小节踩至第二小节结束,音色多至四个层次声部,而为了突出弱音器的效果,弱踏板也是连续的使用其中。一般我们看见pp的标记时,都可以把弱踏板加入,在演奏过程中,由于踏板经常一踩就好几拍,难免会产生较糊的音响效果,这需要演奏者用耳朵来仔细聆听,换二分之一的踏板,或者运用中踏板,目的能让持续低音保持正常的时值。持续低音在整个圆舞曲中,大篇幅的运用,这一用法使得整首乐曲立体化,丰富化,使得我们往往忽略的左手伴奏声部更加具有生命力,持续低音勾勒出的优美低音旋律线条,是拉威尔绝妙之笔。

【谱例二】

3.三拍子节奏重叠的演奏

我们可以看出拉威尔的音乐中除了踏板的重要作用之外,节奏也是相当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其节奏具有气势和动力,一般不脱离节拍的约束,甚至相当精确。

在节奏上,作曲家喜欢用小三拍和大三拍重叠使用,如第一小圆舞曲7-10小节(见谱例三),即右手以四分音符为1拍,每小节3拍,左手中声部的节拍韵律是以每2分音符为一个拍节的三拍子形式。这样与右手以4分音符为一拍的三拍子形成一种交错。造成一种摇曳的效果。两只手同时进行,从而直接体现舞曲的性格。中声部采用大三拍子,右手第一声部仍然用小三拍子,使舞曲更加有节奏韵律,为了演奏出这种节奏韵律,演奏者要注意最易被忽略的中声部大三拍的RE、 MI 、SI,应多加练习,使得这个大三拍的旋律音能够突出,而低音声部醇厚的音色更加支撑住了这几小节的进行,踏板应二分之一,让听众听见这朦胧延续的低音声部,这样,才能有丰富的音响效果,使音乐更立体。

【谱例三】

4.演奏重视不协和和弦外声部的旋律线条

拉威尔从不试图把自己列入音乐前卫派(avant- garde)的行列。他所做的就是在其作品中大量运用许多倚音、七度和弦、九度和弦、十一度和弦以及奇特的增五度和弦,这些大量不和谐的和弦,我们在演奏时不能盲目的直接弹出,应该充分的表现出这些和弦的色彩感,甚至让听者能感觉到,是不同的,立体的,丰盈的,华丽的一个个色块,所有这些色彩和弦的成串运用,使音乐显得极不容易分割。

例如:第三小圆舞曲是纤巧、优美但绝不俗气的乐段。整段曲式结构整齐,几乎都是以8小节为一乐句的写法,体现出拉威尔在不失自己的创作特点同时,又遵循了古典八小节乐句的创作规律。在演奏第33—36小节时(见谱例四),突出外声部,即和弦的层次感 ,和弦中每个音担当的角色都不同,所以我们要突出右手和弦外声部的声音,再连起来,一条清晰明确的旋律才能勾画出来。

【谱例四】

拉威尔这种创作方法与古典时期的创作手法有着明显的不同,颠覆了单纯右手旋律,左手伴奏的创作手法,使得旋律在和弦中清晰明确,即不失旋律的美感,又多了音色的层次感,确立了印象派的创作风格,整首圆舞曲都是如此。这也加深了演奏此曲的难度,因此我们在演奏时要不断的提醒自己把两只手当成4只手甚至更多只手来演奏作品,这样,丰富的音色变化才能被渲染出来。为了音色的效果,此段的踏板一定要二分之一的换,既不能换干净,又不能听上去模糊,这是个难点。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拉威尔的音乐中除了踏板的重要作用之外,其节奏相当精确,曲式结构清晰严谨,大量的不协和和弦及持续低音的运用是拉威尔和声手法中一个极具个性化的技术,使音色变化丰富多彩,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艺术气质。

综上所述,拉威尔的音乐具有典型的法国音乐特征,风格清新典雅、曲式简洁凝练、旋律宽广优美动人。他是及严谨与完美于一身的音乐创作大师,他的作品在艺术和技术上都力求尽善尽美,洗练、精致、天衣无缝,形成了独特形而鲜明的艺术气质,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通过对《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拉威尔的音乐、创作等方面有更全面的认识,更好的演绎该作品。

注释:

1.江向东.《拉威尔钢琴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分析》.交响,2006.2.

2.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法国.东欧部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218.

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379

4.上海音乐学院研究所.《外国音乐词典》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812.5.同4.

[1]约瑟夫.韦克斯贝格.王嘉陵译《西方音乐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2]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法国.东欧部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

[4]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5]张洪岛.《欧洲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6]罗传开.《外国通俗名曲欣赏词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7]冯伯阳.《音乐作品欣赏导析》.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8]王伟任、王顺通.《音乐欣赏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拉威尔圆舞曲莱德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大海边的浪漫圆舞曲
找回237个买主
节日圆舞曲
杭州康莱德酒店
师院圆舞曲
名师不收高徒
第六堂写作课
从蒙马特走来的莫里茨·拉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