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医院校学生教学《中医学基础》目的所在

2014-03-06 18:23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整体观念中医学西医

赵 颖

(第二军医大学 附属长征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003)

《中医学基础》虽是西医院校的必修课,然而却因其课时数少,教学内容多,教学目标大,三者不相匹配,且中医语言相对已经接受西医思维的学生较为深奥难懂,往往使得该课程成为学无实效,嚼之无味的“鸡肋”课程。从我国医学教育整体设置情况来看,可增加的课时有限,即使适量增加也难以解决根本问题。西医院校的学生由于今后大多不会从事中医事业,故本文作者认为并不一定要求他们清楚地明白中医的阴阳五行、一方一药,其教学目标的定位而应该在于“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了解中医的辨证思维”,“了解中医的治病优势”等,让西医院校的学生明白这三部分内容才是教学当务之势。

1 了解中医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特色。笔者认为,针对西医院校学生的特点,让西医的学生必修《中医学基础》课程,首先任务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中医学?”、“什么是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以及“什么是中医学的特点?”。

现代医学以各大系统为分科,如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由于西医院校首先接受了现代医学的熏陶,容易先入为主,易将人体肢解成几大器官,不太能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诊疗时往往顾此失彼。

通过课程的教学,要让他们明确中医有别于西医的诊疗观念——整体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和谐、协调统一,首先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结构上不可分割,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又注重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如在治疗局部病变时,也须从整体出发,如口舌糜烂,因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热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而非单纯在舌体局部用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念有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疾病和一切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疾病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疾病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能有效提升西医院校学生乃至在今后的临床中不仅仅对一个“疾病”的认识而是对一个“人”的认识,有一个整体的评价,不再会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局面。

2 了解中医学辨证思维

辨证思维即医生面对病人,在思维中围绕“症”概念进行比较和分析 ,并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指导下,将各种症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证候归类,最后依据中医辨证纲领模式,对疾病现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做出综合概括,判断出“证”,并在类证鉴别的基础上确定诊断,给予治疗方案。然后对辨证结果进行验证或修订,并根据治疗后病情的演变再做出新的证候判断与治疗。中医学蕴含着深刻的辨证思想,其临床思维呈现出丰富的辨证思维特色。

对同一种疾病,中西医的处理方式大为不同。以头痛为例,通常而言,如果没有明显的身体原因,排除器质性疾病,西医认为头痛通常因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或者失眠等情绪问题导致的。如果情况不严重,医生通常会嘱咐“多休息,缓解工作压力等。”对于慢性头痛的人群,常见的应对方式是服用止痛药物,而中医讲究“标本兼治”,头痛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表面征兆,其根源可能是身体内某种基本元素(气、血、阴、阳、精、神)失衡或主要器官系统(肺、心、脾、肝、肾)功能缺失。中医医生认为,由于发病的根源不同,头痛的类型有很多种,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可能是因为肝阳上扰;头重昏闷可能是因痰浊上扰清窍;外感引起的头痛多痛在颈项,压力紧张性头痛多见于两侧;而女性头痛可能与月经有关等。

教学中通过多举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中西医两种不同的诊断过程,以及体会有趣的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医辨证思维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会比较注重细节,比如对于大便的辨证中,会询问大便的性状,气味,次数,浮沉等;咳嗽时,详问痰的颜色、性质等,且能将疾病的起因、气候变化、环境改变、情绪波动、饮食和生活中的不平衡以及性生活的情况综合到一起考虑。重视个体差异,讲究以人为本、因人施药,“量体裁衣”、个性定制。若西医学生能结合中医的辨证思维,运用进平素的诊疗中,有助于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不仅可以使医生更贴近患者,体现了人文精神,而且诊疗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3 了解中医的治病优势及范围

中医、西医都已经拥有数千年的文化历史,能流传于世,必然都有其优势与治疗范围,对于西医院校的学生通过《中医学基础》的教学明白两者不能互相替代,也不可或缺。

西医优势擅长在于诊断,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之上进行处理,然而临床有些疾病却往往找不到病因,在动用了各种X光、CT、MR(核磁)等“现代高级检查”下仍然不能明确的疾病,这时候往往西医束手无策,如不明原因发热,一些功能性疾病等,这时候可以寻求中医的帮助,教学中可以多举一些类似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中医特色在于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进行对证的辨别,尤其对于西医诊断不明确,但症状明显的患者,完全可以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使得疾病可以疗愈。

其次,当遇见中西医能治疗的疾病,如慢性胃炎,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等疾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使用相对副作用大的药物,如抗生素、放化疗药物等,若患者体质羸弱及药物副作用大,不能适应及配合完成治疗时,完全可以转诊中医,临证时请中医会诊,运用相对缓和的传统药物或者针灸,可能更有帮助。

另外,相对于治病,中医更强调预防疾病,中医“治未病”思想更是胜于西医“治已病”的模式,在教学与学生传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若能结合在今后的临床中,将事半功倍。

以上3方面涵盖了中医之精华特色,在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记住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中医学基础》课程,让他们了解中医不同于西医的思维方式,以及基于此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纯粹的中医一脉一证、一方一药这类技能的掌握。

教学中若能围绕以上3个方面,比较中西医学的差异,了解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学生在今后的临床中,能取长补短,形成自身的医学观,培养其创新能力。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紧抓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三大特点,重视中医思维培养可能才是今后中医学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

猜你喜欢
整体观念中医学西医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整体观念在畜禽疾病诊断和防治上的作用分析
中医整体观理念探析
中医和谐观的理论来源及意义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树立整体观念,巩固力学知识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