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创业教育研究

2014-03-06 18:23杨秋宁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课程教育

杨秋宁

(徐州医学院 学工处, 江苏 徐州 221004)

2012年教育部正式下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 制定了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 医学院校以文化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质上就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多样化途径, 推动医学模式观念和实践方面的转变, 达到国际医学教育的基本标准[1]。所以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开办公司的培训,创业也不是无法就业后的无奈之举。创业教育应纳入终身教育的范畴,创业教育应围绕人的素质培养进行, 也可以看作是人文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者所在校目前在所有本科学生中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就我国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框架下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方案总结如下。

1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在本科生中开办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并发起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教育部开始进行创业教育试点,探索创业教育模式[2]。2005年中央电视台(CCTV)举办了第一届“赢在中国”(Win in China)全国性创业大赛,引起全国对创业的思考,起到创业知识的普及性影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其他组织也积极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KAB (Know about Business)和NFTE (The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等创业基础课程被引入,并结合中国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探索。我国许多高校借鉴国外高校的教材进行了课程开发与探索。浙江大学借鉴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在工科本科生中开设“浙江大学本科学生高科技产业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 以管理学和MBA基础知识为主,每年从工科类三年级选拔60名学生参加,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经营管理才能、较高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及创新技能的高科技产业经营管理创业型人才。复旦大学举办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面向毕业生创业精英,邀请企业家到校开课,打破传统讲授模式,设计和安排了系统高效的学习体系,采用名师名家+实践案例+分组讨论+总结分析+课后总结+训练营+顾问咨询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员投入其中,学以致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创新与创业大讲堂,由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和上海交大、台湾新竹交大的教授分别为大学生讲授《创业创新管理课程》,选课的1,800名学生将分为60个专题小班,每个小班再分为5人一组,每个组都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柳传志、马云、沈南鹏等企业家将为学生讲授创业的实践课程。但是各地高校参与积极性仍然冷热不均,创业教育在各地高校开展的程度也参差不齐,逐渐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回避的问题。

2 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缺乏对创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建设。目前,由于创业教育没有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我国的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且多使用翻译过来的国外教材,缺乏对中国文化,学校特色和专业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和修订。这种与学科专业脱离,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创业教育,远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要求,使创业教育失去丰厚的教育土壤,制约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数量不足,水平有限。作为新兴的教学科目,创业教育主要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大多还停留在采用纯知识教授的方式。虽然有对高校教师的相关的创业教育培训,如创业咨询师培训等,但远远不能胜任高校创业教育的要求。因为人的创造性是不能像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教授和传授的,创业教师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能从思想上深入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勇于担当风险,从而调动他们的潜能,准确的识别和理性选择创业时机和机会,去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创业文化氛围欠缺。浓郁丰富的创业教育环境是学生创业的基石。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Guenter Faltin教授认为“一个能够融合经济、艺术和社会活动为一体的创新企业家精神文化,最终成为人类创造文明史上的核心价值之一[3]。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两种类型。其中包括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所形成的强大社会创新力量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德国这方面的做法可以借鉴,如表彰长期致力于创业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并产生积极社会影响的学术精英,如Faltin教授曾获得德国总统奖。创业文化既体现为一种观念也体现在学校的制度和物质环境中,它对创业素质的提升具有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的功能,具有耳濡目染、点滴渗透的效果。

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本身教育作用存在局限。创业计划大赛作为一个实践平台,向大学生提供了积累创业所需的经验素质和社会网络资源的机会,也提高了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然而有关调查显示,曾经多次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学生仅有3.5%,参加过一次的占11.3%,有85.2%的受访者表示未曾参加过这样的活动[4]。作者所在校创业调查显示,曾经多次参加过市级创业计划竞赛的学生不到0.2%, 参加过一次的低于1%, 可见相对于综合大学而言,医学院校由于专业等原因,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创业计划大赛中来。同时创业计划大赛存在着偏重高科技而忽略商业模式的现象。而事实上具有高创新技术,市场潜力巨大的开发项目是不可能完全交给一些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来操作的。这似乎偏离了创业大赛的宗旨,即发现和鼓励有商业运营综合水准而且有好的创意的创新人才。而有些创业计划书,在比赛时闪亮登场之后,就消失在幕后。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思想碰撞,往往分工合作,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更为遗憾的是学生创业计划书的跟进和后续教育几乎是空白,学生的创业思想和创业精神得不到肯定和发扬,所遇到的创业困难也得不到及时解决。这既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浪费了有效的资源。

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不够明确。首先,是高校管理者应对创业教育有全面认知。许多高校管理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学生开办企业的咨询活动,对创业教育还停留在知识层面的传授,缺乏实践操作。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学生,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还未引起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其次,是大学生的认知偏差。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面临的问题也愈来愈多,其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日益严峻。医学院校的学生也会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认为拥有医科毕业文凭,在医院找到位置才是唯一的出路。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作为创业教育的工作者,在创业辅导和创业教育中支持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从事执业医生职业的选择,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要以学业为重。因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有前瞻观念和勇于探索的实践者。这与创业教育中所强调的创新精神不仅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考虑到专业设置不同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事实说明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应对生活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潜能,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之,无论是从事医学事业还是相关或其他的专业,医学的背景知识都可以是很好的发展平台,所以并不能忽视医学教育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业理念。

3 构建医学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体系

设置明确的创业教育目标。毋庸置疑,传统医学教育在过去的医学人才培养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却显得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胜任21世纪的人才需求,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培养目标和医学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高层次的创业能力,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的人格特质,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竞争力和生存力。为了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具有医学开拓精神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医学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缺乏将创业理念融入专业的课程建设。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以相关课程有机整合和整体优化的课群建设,将创新、创造、创业教育贯穿在整个医学阶段的教学之中。还可以单独开设创业课程,系统介绍创业理论、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案例等,增加跨专业、跨科学的课程,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基础[5]。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是加强基础课程中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对医学生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专业教育, 也不是从外部多开设几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就能达到目标, 而是要按照医学教育规律从专业本身开掘出其内在的人文意蕴, 并在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地养成专业技能、使学生基础厚实,知识广博,拥有高尚精神与世界眼光。二是加强创业教育中机会识别和创业过程中对文理知识的综合要求,培养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探讨、分析问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设置综合课程,创设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加深文化底蕴,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

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医疗卫生公益创业活动,营造创业教育浓厚氛围。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都起源于创业设计大赛,高校定期组织开展各种专业竞赛、科研活动、创业设计竞赛活动,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竞赛中选拔出来的部分应用性强的成果,通过改进、提高、推广并最终走向产业化,也有利于造就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以公益项目为载体,对有创业冲动和潜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育,突出“尊重生命,保障健康,服务社区,公益创业”这一特色,力求更好的辅助医学院校专业的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具备创新的意识,结合专业,培养创新力,发掘创业机会,培养毕业生敢于在医学领域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开展创业教育的院校,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接受短期的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后就为学生授课,往往流于理论讲解,缺乏实际经验,将创业教育课程化、学术化。要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及创业实践体验;可以和相关机构合作,选派有潜力的教师到实施创业教育较好的高校或到国外合作学校进行短期学习与培训;选聘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投资专家、管理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各种类型的创业经验与教训。针对医学院的学科特点,让教师、医生以主持、参与组建项目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业训练和实施创业实践。这个“项目”可以是学校各类研究课题,各种创业创新类竞赛,各种医疗卫生公益项目等。

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应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针对医学院校的特点,建立健全创业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通过惠普式教育对学生进行创业启蒙,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对于有创业冲动和潜质的学生进行精英式的培养。可以开发公共选修课《创业学》,具有专业特点的选修课和企业管理实务类专业选修课《企业管理》等多个课程体系,满足创业启蒙和创业实践的不同需求,为学生今后的人生规划奠定理论基础。

加强创业孵化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做好创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创业的优惠政策,创业贷款申请等政策,避免学生们不经过调研就盲目投资创业。通过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搭建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导师、创业资源、创业政策等咨询服务。普及创业法律服务,为大学

生提供创业方面的法律知识培训和法律援助。

总之, 创业教育作为一项新兴学科,引领着中国创新和创业发展趋势,是实现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不断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找到其在医学教育规律中的定位,从而挣脱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枷锁而按照教育固有的规律去实现教育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武玉梅. 医学人文——医学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标志成果[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08,22(3):130-132.

[2]蒲清平,赖炳根,高 徽. 中德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J]. 中国青年研究,2010(12):89-92.

[3]Faltin G, Creating Culture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y, 2001,2(1):132-137.

[4]陆 军. 高校创业教育五大难题待破解[N]. 中国教育报, 2013-04-01(4).

[5]王云鹏,吴 萍. 医学院校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的困境与突破[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21-23.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