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冬季密闭式鸡舍内环境的控制

2014-03-06 21:28康永刚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6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4年9期
关键词:密闭式垫料氨气

康永刚(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221006)

冬季的养鸡生产中,密闭式鸡舍既给家禽养殖带来了自动化养殖等方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封闭式鸡舍为了防寒保暖,难以兼顾保温和通风换气,造成鸡舍内有害气体的积累,如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在为了控制鸡舍内有害气体的产生和积累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湿度降低,粉尘会大量存在于鸡舍的空气中,为致病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载体;同样,鸡舍湿度过大,也会产生多种多样的问题。所以在冬季,封闭式鸡舍的内环境控制需要找到一种平衡,让各种对鸡群生产有负面影响的因素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使养殖效益达到最大化。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现场的实践经验谈谈冬季时密闭式鸡舍重点进行哪些内环境的控制。

1 对密闭式鸡舍内氨气的控制

封闭式鸡舍在冬季时一般以较高的密度饲养,保温和通风换气难以兼顾时,会导致鸡舍内空气中有害气体(主要是氨气)的增多。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在鸡舍内主要由含氮有机物,如鸡粪、饲料和垫料等分解而产生,有实验证明,鸡在5×10-6氨的环境中,会对健康造成影响,达到200×10-6时就会引起角膜、结膜发炎,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严重下降。因此,笔者建议按以下几点措施来防止氨气的危害。(1)在密闭式鸡舍,氨气的主要来源是鸡粪尿、饲料和水的混合发酵分解。

①首先要准备充足的后备垫料,用以吸收鸡粪尿和空气中的水分,要对鸡舍内垫料薄的地方及时进行补充,同时捡出结块的垫料。

②饲料的热量很高,也易吸收水分而发酵,所以要求饲养人员确实负起责任,防止饲料溢出料线或撒在料筒外面,对有损坏的料线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③对饮水设备做到及时检修,防止漏水、跑水。已经被水浸泡的部位要想办法降低存水量,如用生石灰等。

(2)氨气的密度小,在温暖的鸡舍内则大部分上升到舍顶,因其产生于地面鸡体周围,如果条件允许时,适时翻动1次垫料,能减少舍内有机物发酵产生氨的机会,同时促使产生的氨气尽快散开,在保证舍内温度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利用风扇将舍内产生的氨气排除掉。

2 冬季密闭式鸡舍通风控制的管理

密闭式鸡舍在冬季时主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风扇温度感应器设定温度时应以偏高为宜。

(1)在寒冷的冬季,因鸡舍水帘的入风口一般开设较低,必须用薄膜等封住水帘,单独使用较高位置的风门,这样外界空气可在舍内高处与舍内空气充分混合,避免外界冷风直吹鸡体,防止热气外泄。

(2)条件允许的话,应根据鸡群在灯亮和灯灭时不同状态而区别通风。

①鸡舍亮灯后,由于鸡群采食、运动等原因,体热较多,耐冷能力较强,舍内粉尘也较多,这时应使用较强的通风设置。

②鸡舍灭灯后,鸡群进入睡眠状态,体热减少,同时舍内的粉尘也减少,此时保持基本的换气要求即可。

③在育成鸡舍,外界温度较低,开启排风扇台数较少,而且在限饲的情况下喂料,鸡群因饥饿抢食激烈,会出现大量的粉尘,此时,可适当增加排风扇台数。

3 密闭式鸡舍在冬季控制湿度的重要性

对鸡而言,60%~70%为其适宜的相对湿度,低于40%为低湿,高于80%为高湿。

(1)鸡舍湿度低时,容易造成雏鸡机体脱水,出现卵黄吸收不良、羽毛发干或死亡等情况。育雏期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80%。

(2)成年鸡也会因为舍内相对湿度过低而羽毛生长不良,发生啄羽。鸡舍低湿时,空气干燥,鸡只裸露的皮肤和黏膜发生干裂,从而减弱了皮肤黏膜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3)当鸡舍处于高湿状态时,同样会引起鸡体抵抗力下降,发病率上升。空气湿度高能促进某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繁殖,有利于无囊膜病毒的存活,使相应的疾病发生流行。

①高温高湿时,饲料、垫料易于腐败,可使雏鸡发生曲霉菌病,还有利于球虫病的传播。

②在低温高湿情况下,由于空气的容热量大,使鸡因湿热过多而受寒,易于发生感冒。

4 冬季密闭式鸡舍内浮尘的影响

冬季的密闭式鸡舍内多为干燥状态,造成空气中浮尘含量较多,特别是鸡群运动较多的时候。这为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媒介,同时也会刺激鸡只呼吸道,诱发呼吸道疾病。有研究表明,从分层空气浮尘中测得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靠近地面处的微生物含量最大。在人的呼吸高度微生物相对较少,但大部分为致病微生物,对饲养员的健康造成威胁。所以舍内低湿状态也容易间接导致鸡群的发病。

猜你喜欢
密闭式垫料氨气
鸡群垫料质量评定与管理
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密闭式矿热电炉生产锌粉节能优化设计
肉鸡养殖中的垫料管理
鸡场垫料的选择及使用管理
密闭式吸痰器与一次性吸痰管使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