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心血管系统影像诊断学教学方法实践与体会

2014-03-06 18:23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留学生影像学心血管

于 薇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 100029)

留学生教学是近年来医学教学领域热点话题之一。医学留学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医学教育得到世界的认可。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国力强盛,教育、科技与国际交流不断增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医学留学生的日渐增多,使教学经验的交流更加广泛和深入。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教研室自2010年接受《医学影像学》的留学生教学工作,作者作为心血管系统的理论授课教师,四年的英文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方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1 教材的选用和教学内容的设置

医学影像学是借助现代影像成像技术来揭示疾病病理改变,并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一门新兴的、充满前景的临床医学学科。心脏及血管影像检查方法从普通X线、超声、核医学、心血管造影,发展到多层螺旋CT(MSCT)和MRI技术。如此众多的影像手段和专业知识难以在仅有的三个学时中讲授完毕。因此,必须根据各种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优势有针对的讲授,如X线检查为绝大多数心脏疾病的基本筛选方法,可在整体上显示心脏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和搏动,对肺循环变化的评价是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近年发展起来的MSCT已经成为冠心病检查中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之一。在评价冠状动脉起源、狭窄、支架开放、桥血管通畅性、定性和定量检测冠脉斑块方面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疾病诊断快速、准确,是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的首选无创诊断方法。而MRI对心脏形态、心脏功能、心肌活性和心肌灌注评价有很高的准确性,是评价心肌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心脏造影检查虽仍被视为诊断心脏疾病的金标准,但属有创检查且存在并发症,主要用于介入治疗[1]。考虑到留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尚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在讲授的内容上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用两个课时从平片上分层次逐渐从影像解剖,到正常影像表现再到常见疾病的诊断。CT、MR作为扩展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心血管影像的最新进展及在临床的应用。

教材主要参考由吴恩惠教授组织编写的英文讲义《Radiology》。根据多年针对中国学生的教学经验、教学思路和教学课件进行备课,教材还参考了刘玉清教授编写的《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学》为X线部分的主要教材,CT和MRI以张兆琪教授编写的《64排CT心血管疾病诊断》,《心血管疾病MR诊断》为参考,辅以相关文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讲授以后,允许学生拷贝回去自学。2013年教研室根据近几年教学经验组织教师编写英文教材,作为今后教学之用。

2 心血管系统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心血管系统有别于其他系统,心脏、大血管结构复杂、内容繁多、专有名词,特别是作为不断运动的器官,其病理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一向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的着手点要把复杂问题层次化,概念、定义、病变征象的讲授,需要把所涉及的内容划分为多个步骤,依照逻辑关系,进行讲解,将复杂问题层次化,进行层次教学[2]。对于基本概念,借助示意线图、解剖图片、x光图片等平面图片,对应教学内容中的基本点。病理及血流动力学方面,采用FLASH动画模拟展示病理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通过理解不同疾病导致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才能清楚影像学上的改变。此外,动态视频图像,特别是CT三维后重建效果可以直观的展示可达到满意的效果。除常规影像图像外,在课件中结合不同疾病的临床特征表现插入患者典型图片,加深对病变的理解。这种模式的课程设置既保证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调动其学习兴趣,立体三维彩色的CT重建图像使心血管从X线灰白黑的平面变成彩色的立体图像,影像更加清楚,结构更加细致,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下去。也避免讲授内容繁杂、枯燥,保持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最后,课件明确重点和难点问题,课后留置复习题,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3 课前的充分备课

备课是实施英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与传统教学相比,英语教学需要更长时间的备课。有资料显示,英语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通常要达到20:1[3]。针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翻阅大量地英文原版专著,专业词汇和用语一定要准确,对自己拿不准的单词一定要查阅字典,标注音标,保证发音准确,避免在课堂上因语音错误,引起歧义,影响授课效果。对深奥、难懂的心血管结构、功能以及血液动力学尽量使用公共英语词汇或近义词来解释,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备课时尽量写出英文讲稿,并把讲稿熟练地背出来,直到可以脱稿自如讲解的程度。授课前进行试讲及集体备课,由其他教师或采用录音的方式对授课时口语发音和语速进行纠正,指出授课过程中那些重点概念、定义更应适当重复,以强调其重要性。

4 课堂基于问题的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影像思维能力

通过对最初两届留学生的教学,发现留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 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上课有问题时随时提问,课堂气氛较活跃,非常愿意配合教师的提问,进行分析解答。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容易开展启发式教育,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发挥,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后两届的教学中我们尝试将基于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法(PBL)渗透在课堂上。依据PBL教学的几大关键要素[4-5],如:临床案例的完整性,典型性,影像资料的完整性,设计问题的深度及广度且及普遍性,鼓励式总结等,模拟留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作者及团队设立了1-2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比如,讲解先心病时,选取房间隔缺损,首先介绍患者的临床体征和主诉,让学生给出可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影像学方法得到辅助诊断的依据,以及引起影像学改变的病生理基础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在影像分析的过程中,渗透心血管系统特有的节段分析法[6],逐步明确心房,心室,大血管解剖结构,以及心房-内脏,心脏房-室连接,心室-大血管连接的关系。保证在分析过程中不会遗漏重要的征象。通过近两年的实际教学发现,当学生通过自己一步步地分析得出疾病对心血管的影响以及相应征象时都非常兴奋,对心血管系统地学习也更为自信。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5 重视影像学实习带教,提供实践机会

实习课是影像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实习课采用多媒体方式,制作从正常到基础再到典型病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正常的影像特征,病变部位、形态、密度、边缘及周围情况。带教教师采用启发式提问,由学生进行分析和诊断,教师最后针对学生实习过程的问题进行总结,再次强调重点与难点。

总之,留学生的医学影像学英语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要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建立影像思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去。因此,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是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白人驹,许 克,等.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七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32-138.

[2]葛 湛,何学军. 心血管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及应用[J].现代医院,2007,5:141-142.

[3]何琼琼,程瑞雪,文继舫,等.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几点体会[J]. 实用预防学,2006,13(2):458-459.

[4]路 欣,汪秀玲,荣玉涛,等.案例式PBL教学在全英文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10(5):990-993.

[5]张 振,王振康.PBL教学法在留学生心脏外科英文见习中的应用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940-943.

[6]刘玉清.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9-336.

猜你喜欢
留学生影像学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