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习主席重大战略思想努力推进国防动员实战化建设创新发展

2014-03-07 12:56赵宗岐
国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动员国防建设

赵宗岐

坚决贯彻习主席重大战略思想努力推进国防动员实战化建设创新发展

赵宗岐

国防动员服务打仗、保障打赢,各项工作和建设只有向保障能打仗、打胜仗的战略目标聚焦,才能有效把国防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坚持以实战化建设为导向,以使命任务为牵引、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以军民深度融合为路径,着力构建能打仗、打胜仗的国防动员体系。

国防建设 实战化建设 创新发展 国防动员

作者:赵宗岐,济南军区司令员,中将

国防动员因战而生、为战而存。各项工作和建设只有向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略目标聚焦,才能有效把国防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推进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实干意识,坚持以实战化建设为导向、以使命任务为牵引、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以军民深度融合为路径,努力构建能打仗、打胜仗的国防动员体系。

一、牢记强军目标,科学把握国防动员建设的实战化方向

习近平主席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勾画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新蓝图。贯彻习主席重大战略思想,让强军目标在国防动员领域立起来、落下去,是推进国防动员实战化建设要解决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

一要深悟领袖之思。习主席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国防动员建设方面集中体现在:全党事业、全民参与的国防观,统筹兼顾、主权为本的安全观,整体布局、周边为要的战略观,注重特色、发挥优长的人民战争制胜观,军民融合、改革创新的发展观。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博大精深。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只有紧跟习主席战略思维、悟透习主席战略思想,才能凝起国防动员的“魂”、聚起国防动员的“力”。

二要紧扣方针之要。军事战略方针是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军事战略方针围绕“积极防御”这条主线,因时而动,顺势而变,实现了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面对当前国际风云变幻、战略环境变迁、使命任务变化的新情况,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审时度势,适时赋予“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新的时代内涵,核心思想是增强军事战略指导的进取性和主动性,根本目的是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必须用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审视当前的国防动员工作,统领今后的国防动员准备,自觉摒弃落后的观念、陈旧的模式、过时的做法,以方针为基点确定国防动员目标、以方针为准绳校正国防动员方向、以方针为尺度检验国防动员成效。

三要紧盯形势之需。当今世界,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和深入调整时期,动乱不止、小战不断成为常态,中东乱局、乌克兰内战等都是大国博弈的结果。我国正处于大国崛起的利益碰撞期,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具多样性、突发性,“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悬而未决,“台独”“藏独”“疆独”活动猖獗,“三股势力”加快渗透,存在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必须强化为战、保战、参战的国防动员实战意识,强化备全、备足、备准的国防动员备战观念,强化全程、全时、全域的国防动员应战思维,随时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势和突发事件的准备。

四要紧贴任务之实。不同的战略方向,担负不同的使命任务,必将对国防动员提出不同的建设要求。随着信息技术、战争形态和作战任务的变化,动员准备难免会时过境迁,只有坚持动员准备与作战任务一体联动、有机衔接,才能有效促使动员与作战效益同步提升。加强国防动员实战化建设,必须按照保障打赢的本质要求,立足战略方向的需求实际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阶段性特征,系统理解把握动员任务的新背景、新内涵、新特点、新要求,着眼应对最复杂、最困难的局面,进行科学设计和周密规划,使其更加贴近形势发展、满足任务需要、体现区域特色。

二、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实战化建设水平

加强国防动员实战化建设,必须针对当前战争形态转变、经济社会转轨、军队建设转型的新常态,坚持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基本路径,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革新手段,有针对性地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瓶颈问题上加快突破步伐。

针对制胜机理的新变化,突出信息化动员。习主席指出,当代军事领域的变革以信息化为核心,战争制胜机理的根本变化是信息主导。目前,信息主导动员建设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军地之间、行业之间网络联不好、贯不通的问题仍然存在,高科技领域编组难、征集难、储备难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必须按照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路线图,坚持从源头统起、从基础管起,加强军地协调,搞好整体设计,明确建设标准,解决项目审批监管乏力的问题;着眼作战系统与动员系统的有效衔接,注重把“一张网、一平台、一幅图、一流程、一个库”向动员领域延伸,把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人武系统和地方职能部门捆在一起抓、合在一起建;加大对军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对现有信息网络的实践运用,加大对信息化装备人才的调配使用,最大限度地把信息主导的功能发挥出来。

针对联合作战的新特点,突出体系化动员。习主席强调指出,未来作战是联合作战,要树立全军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观念。当代军事强国的联合作战就是国家层面的联合作战,只要组织联合作战训练,地方职能部门都有指挥席位,都要全程参与进来、实际展开作业。必须借鉴外国外军的先进经验做法,充分发挥作战任务的导向作用和牵动功能,细化明确在动员领域的具体要求,深化对战场预置、兵力编配、储备布局等现实问题的对策性研究,抓紧构建与使命任务相适应的动员体系。加大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动员训练演练的力度,统筹协调战区内的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国防动员各要素,灵活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分类施训、要素强训和集成合训,提高体系化动员能力。建立军地各部门经常性的联动联演制度,健全军地双方职能衔接、力量链接、行动对接机制,确保联战联训出质量出效益。

针对双应能力的新要求,突出常态化动员。提高平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力是国防动员的主要任务和根本要求。现在突发事件、意外情况越来越多,国防动员必须把工夫下在常备不懈、一以贯之上,有效防止忽冷忽热、时紧时松的现象。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能打仗打胜仗都是部队的硬任务、国防动员的硬杠杠;无论何类部队何种力量,都要把应战、能战、胜战作为聚焦点,真正让动员保障服务于实战、成果运用于实战、效益显现于实战;着眼发挥军地双方综合优势,合理运用法治、行政、市场、科技等手段,坚持建、管、训、用、保一体,把治散、补短与集优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双应能力的整体跃升。

针对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突出精确化动员。未来作战,大数据将成为战斗力生成的核心要素,战争将更加呈现出精确控制、精确制导、精确打击的特点。国防动员必须顺应这一新趋势,注重在潜力调查、训练演练中采集数据,在战场建设、需求提报中积累数据,做到平时敢用常用、战时会用善用。必须克服重硬轻软的倾向,确立算数、算术的动员理念,解决动员建设无“数”可用、有“数”不会用的问题;克服概略评估的倾向,确立精细、精准的动员理念,解决动员需求大而化之、动员底数模糊不清、动员能力心中无数的问题;克服盲目求大的倾向,确立实用、管用的动员理念,解决不计成本、不求质量、不讲效益的问题。

针对全面过硬的新标准,突出实案化动员。国防动员服务打仗、保障打赢,决定了国防动员必须来实的、碰硬的、动真的。要注重研“实”,紧盯作战对手,紧贴作战任务,扎实开展作战问题研究,切实搞清动员什么、动员多少、为谁保障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案化动员方案,坚持做到实案实备、实需实建、实情实练。要注重编“实”,坚持属地编组、优选编组、行业编组相结合,编强城市防空、重点目标防卫、支援保障队伍,加强信息、网络、数据等新质动员力量建设,始终保持任务部(分)队人员在位率、专业对口率。要注重抓“实”,扑下身子、深入实际,把情况摸准、措施定实,特别是针对国防动员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紧抓快办、不推不拖。

三、强化使命担当,确保国防动员实战化建设落到实处

加强国防动员实战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基础性工程,必须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努力把各项建设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在培植国防文化上更加用心。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坚持“文以布道,文以立德,文以化人,文以兴国”。习主席进一步指出,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助推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大力加强国防文化培育,既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实际举措。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思想,岳飞“尽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和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精神,都凝聚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对激发国防意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必须充分发掘运用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积极培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国家利益至上等理想信念;加强对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纪念场馆和部队军史馆的建设,为国防教育提供生动课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爱军尚武的浓厚氛围。

在锻造人才方阵上更加用力。国防动员工作重在动员高素质人才,国防动员建设有赖于高素质人才。把人才建设作为重大战略工程,坚持从兵之初、官之初抓起,从现役干部、专武干部、普通职工、预编人员抓起,从教导训练机构抓起,突出动员指挥人才、专业骨干人才、关键岗位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一抓到底的韧劲和狠劲,对认准的事情要盯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尽快使人才素质强起来,让更多明白人脱颖而出。

在强化规章制度上更加用劲。制度机制最具根本性、长远性。当前,尽管国防动员领域出台的法律比较多,但规章制度不配套、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靠感情、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必须尽快扭转这一局面。督导落实“已有的”,对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军地各级制定的政策规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健全问责制度。修订完善“过时的”,对与国家层面法规不一致的、与时代发展相冲突的,及时组织修订,确保地方法规与国家政策法规相衔接。创新建立“急需的”,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善配套应急动员、军民融合发展、兵员征集储备、物资征用补偿等具体实施办法,建立依法动员、依法建设的良好秩序。

在凝聚军地合力上更加用功。习主席指出,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要调动全党全国力量,齐心协力做好工作。革命战争年代,军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中华儿女积极参战、踊跃支前,“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继续巩固发扬军地携手、互促共赢的优势,抓经济不忘强国防,搞建设不忘兴武装,共同谱写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把国防动员建设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履行管方向、管建设、管保障的责任,落实议军会、述职会、双向兼职、现场办公和军事日等制度,以制度落实推进工作落实;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贯彻国防要求,在经费预算中向国防建设倾斜;纳入领导干部责任考评范围,把国防动员建设情况作为政府工作报告和“双拥模范城”评比的重要内容,与干部调整使用直接挂钩,促其切实履行管武装、强国防的责任。

(责任编辑:伍锡星)

E25

A

1002-4484(2014)-11-0024-04

猜你喜欢
动员国防建设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