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易拉罐画更璀璨夺目

2014-03-07 11:40刘会生
北京纪事 2014年3期
关键词:易拉罐

刘会生

在深秋时节走进位于石景山海特社区的肢残人陈雁洲的工作室,仿佛进入了银色的世界。在东墙是两幅用易拉罐皮做的画。左边的一幅叫《双锦图》,在绿草茵茵的大地上,一只开屏的公孔雀正站在树上眺望远方,企盼大展宏图,边上的母孔雀正在哺育后代;右边的《龙凤朝阳》更是抢眼。银白色的龙凤在阳光的沐浴下,正在奋力向前。银白色的材质在绿绒布的衬托下,明暗分明,立体感强,给予人极大的视觉冲击力。而西墙上的《飞龙仕女图》和梅、竹、兰、菊四条幅更是显示了他在易拉罐皮画上的艺术功底。

与死神拼击不言败

陈雁洲的童年是非常幸福的。在父母等长辈的精心呵护下,他读完了小学和初中,而特别喜欢画画的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这方面的才华。在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就画了家中一个古花瓶上的牡丹花,正好他母亲的同事,当时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的美术编辑罗锡鹏叔叔看了他的画,对他非常赏识,当即给他买来画笔、画夹和画纸,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小画家。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刚刚初中毕业时,他常感到右下肢疼痛,走路越来越无力,并发现右腿明显比左腿细了。在一个北风刺骨的夜晚,他疼得实在受不了。“妈妈,我腿疼得难受。”当母亲看到儿子细细的右腿时,忍不住哭了起来。在北京某重点中学任教的父亲吃过饭后刚刚入睡,听到哭声也立即走了过来。他当机立断,背起儿子到医院看病。从此,他离开了学校,在父母的陪伴下,开始四处求医。经过积水潭等医院的会诊,确诊为无法根治的“脊髓空洞症”,他将终身残疾。听到这个噩耗,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那几天他不吃不喝,想摸电门一死了之,母亲更是以泪洗面。看到母亲痛苦的样子,他陷入沉思:如果我死了,一了百了了,父母怎么办?我的画怎么办?想到这,他又振作起来。

白天,他到外边打工,减轻退休父母的经济负担。晚上,回家后,他不忘画素描、水彩画,并尝试着烙画。但好景不长,他的左腿也开始隐隐作痛。他只得作罢,回家养病。

随着时间的延续,“脊髓空洞症”致使他的左腿和右腿功能丧失,不仅不能走路,而且经常大小便失禁。他不能到外边写生,每天只能坐着轮椅从这屋到那屋。

他是一个要强的人,看到父亲退休后还出去打工,他也不愿吃闲饭。于是,他一边画画,一边在家干起了养鸟挣钱的行当。但他没想到的事发生了,1997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当他打开养鸟的屋门时,他的鸟全都被偷了。他的心血白费了。顿时,他感到天昏地暗,一头栽倒在地上。

天塌西北,地陷东南,天地尚有缺陷,更何况人呢!在父母和罗叔叔的开导下,他又重新振作起来,将全部精力用在了他的画上。

畅游银色世界创易拉罐画

一天,在收拾自己的房间时,一个鸟笼子的铜制盖板上的画吸引了他。只见上边两条凸起的龙栩栩如生,立体感很强,他拿起来仔细端详。“我要是能画出这样的画就好了!用什么原料画才能出这种效果呢?”他自言自语道。这时,阳台上放着的一个啤酒易拉罐进入了他的视线。易拉罐皮既薄又能弯曲,柔韧性好,将银白色的背面拼接起来不是可以作画吗!想到这,他找来裁刀,将易拉罐的两头切开,用大剪子豁开圆桶,展开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他用桌子角蹭平,嘿!就像一张图画纸。他顺手拿起旁边的一根毛衣针就画起了月季花,感到凹凸感不强,他翻过易拉罐皮又描了一遍,一个富有立体感的月季花诞生了。看着自己创作的作品,他开心地笑了。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问题又产生了。易拉罐皮虽然柔韧性好,但一画就变形,而且边沿很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将手划破。更令他失望的是做出来的画很粗糙,不细腻。于是,他拨通了罗叔叔家的电话。

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编审的罗锡鹏听了他的想法和情况后,非常高兴。“你用易拉罐皮作画的想法很有创意,一是这样做可以使废弃的易拉罐变成宝贝;二是这种方式独特,属特种工艺品,我帮你一起做。”罗叔叔的一席话使小陈热泪盈眶。

从此,罗锦鹏隔三岔五地就从城里来到他家,给他讲构图、讲色彩、谈技巧。他遇到问题也通过电话向罗叔叔请教。这就为他的创作创造了条件。

一次,他在翻看《历代仕女白描图》时,有了将《抖空竹》进行再创作的想法。他先在一张纸上用铅笔画出小样,确定小样尺寸,然后精选易拉罐皮,选出15张颜色一致,没有划痕的皮,裁剪出头发、脸、手和身子的大致模样。在此基础上,用他自制的各式各样的铜制雕刻笔进行精雕细刻,刻出柳叶眉、双眼皮、樱桃嘴和扭动的腰枝,为了刻出神韵,他一遍遍地反复刻。有时,一不小心刻坏一个线条还要返工。最难的是要将15个接缝拼好,为了拼得不露痕迹,又结实,他按照罗叔叔教的要领,精心地用特制的钳子窝边并扣上,为了突出头发,他还在里边填充进长度不等的胶带,使立体感增强。制作这幅画,他整整用了一个星期。

为了提高画技,他又钻进书的海洋。他先后阅读了《中国山水画》《中国人物画》《中国花鸟画》和《中国画技法》。通过画中学,学中画,他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画的修养。使他感到学无止境。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先后制作了《金陵十二钗》《五牛图》《五马图》《飞龙仕女图》等65部作品。

画《群龙图》献奥组委

陈雁洲的画和他的事迹引起了社区的关注,他的易拉罐皮画在海特社区民间艺术展上引起轰动,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2006年的腊月二十八,小陈一家提前过年了。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朱宝光与石景山区残联、苹果园街道领导来到他家,为小陈一家演出了京剧《智取威虎山》等选段,并送去了节日慰问品,与他全家一起共度新春,使他和家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在外企工作的宋女士从媒体上看到他的事迹后,深深被打动。当得知他作画需要易拉罐时,就主动提出为他提供易拉罐,一次就为他送来了130个易拉罐。北方工业大学的5名大学生了解到小陈的急需后,利用业余时间为他捡拾了1000个易拉罐。在五年的时间内,他的邻居、老红军、北方工业大学的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共为他送罐达两万个。

媒体的报道、政府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使他感受到了温暖,同时,他的眼界开阔了,对国家大事更关心了。当他在电视上看到中国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摘金夺银的场面时深受感动;当了解到全国人民都在为筹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而奋力拼搏时,他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我虽然不能走路,但我有两只手,我要用我的画为举办奥运出点力。”经过数月的构思,他提出要用易拉罐皮雕刻出56条龙,体现全国各民族为奥运争光的精彩场景。他的想法得到罗叔叔的肯定,并主动提出和他一起构思设计,一起创作。

战胜褥疮成就梦想

2006年春天,正当雁洲踌躇满志准备制作“群龙图”,表达期盼奥运的心情时,在臀部底部至尾骨处生长的可恶的褥疮向他袭来。溃烂的伤口最长处达12厘米,有20天高烧达38-40度,去市内多家医院治疗也没控制病情。当时,全家向社会各界发出帮帮雁洲的呼吁!

在这紧要关头,区残联领导带领街道、社区的残疾人组织到家中看望慰问雁洲,不仅给他送去了营养品和救济款,还鼓励他与疾病抗争,战胜病魔。社区残协的同志几经周折在网上找到了专治褥疮的北京复生医药科技开发公司,并将他自强自立的事迹贴在了网上。

令雁洲一家没想到的是专治褥疮的北京复生医药科技开发公司的杨培洲大夫从网上看到信息后,立即赶到他家,免费为雁洲治病。祖国中医药的神奇功力使雁洲三天就退了烧,伤口出现了转机。从2006年春至2008年5月,杨大夫先后从北京管庄到石景山雁洲的家中为雁洲治病达8次,送药100瓶,价值人民币一万元。杨大夫研制的复生神力多用膏在雁洲身上产生了奇效。12厘米的伤口渐渐愈合,人也能坐轮椅活动了。从2008年春天开始,他开始在罗老师的帮助下,日夜兼程地制作“群龙图”。

2008年6月18日是肢残人陈雁洲圆梦的日子。在这一天,他将制作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大型易拉罐工艺品画赠给北京奥组委。这幅长2.56米,宽1.66米的恢宏作品使用了500个易拉罐。在大红色丝绒布上,镶有用彩色易拉罐皮制作的熠熠生辉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会标;在长城和祥云图案的映衬下,正中央“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十个大字银光闪烁。字上精细雕刻的56条龙形态各异,表达了中华56个民族的儿女对北京奥运的企盼。

打造高品位的易拉罐画

奥运会、残奥会后,小陈开始打造具有立体感的升级版易拉罐画。他开发出了十二生肖易拉罐画。在15x15厘米的画面上,龙、虎、牛、狗栩栩如生。特别是为马年制作的奔马更是具有收藏价值。一匹银色的马腾空向前奔跑,寓意深刻,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以京西法海寺壁画为背景创作的《水月观音》起拍价达到了2000元,为收藏爱好者喜爱;他创作的《十臂观音》获得北京市当代艺术家组委会颁发的当代艺术家成就金奖。现在,他又在探索创作铜版画,向金属画艺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在石景山区残联和苹果园街道残联的资金支持下,他开设了艺术工作室,创作条件改善了;他的画作销售也使他的生活得到改善。更让他高兴的是一位东北姑娘在网上看到他的事迹后,对他产生了好感。经过接触,已与他谈上了恋爱。现在,他新的梦想是:申请的廉租房能早日入住,并成家立业。同时,通过艺术创作养家,孝敬父母,享受生活,踏上新的追梦圆梦的征程。

猜你喜欢
易拉罐
易拉罐“金字塔”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变“瘦”的易拉罐
易拉罐乐队
可乐罐自己变扁了?
流浪的易拉罐
危险的牙签弩:30 厘米远可轻易射穿易拉罐
崔维琪:易拉罐剪出多彩人生
易拉罐制做的帆船
易拉罐美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