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国粹生辉(三十六)

2014-03-07 11:49宋冰华
北京纪事 2014年3期
关键词:梅葆玖旦角杨贵妃

宋冰华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中国古典美女的一天从化妆开始。古典美女的化妆可谓繁琐之至,而京剧旦角在化妆方面,继承发扬了古典美女的化妆理想。粉面、红唇、蛾眉、凤眼、云鬓,将传统化妆手法发展到了极致。

梅兰芳大师在京剧旦角的化妆成就上,给京剧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梅大师一生追求美的艺术,追求艺术的美,在化妆、梳头方面更是时有突破、创新与继承,使得旦角的造型艺术发展到了极高的境界。

谈到梅兰芳先生在调用脂粉上的特点,特别是谈到他在画眉、勾眼、点唇等方面的精妙绝伦,匠心独具,人们就会发现,这些都是这位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根据不同剧情、不同人物而变化着的。

旦角化妆的第一步是搽粉。这一点,梅先生非常信任多年协助他化妆的老伙伴顾宝森,因为他打的粉底子匀称而厚薄适中,即使在最强烈的灯光映照下,看起来也如白嫩的皮肤一样,使人觉察不出搽粉的痕迹。接着就是搽胭脂、画眉眼和涂口红,这些都由梅先生自己来动手了。除了搽胭脂和其他演员大致相同外,他对于眉、眼、唇的描画都是与众不同的。他在画了两道直插鬓角的细长眉毛之后,总要在眉毛上边敷上一层胭脂,并且让胭脂的红色微微渗一点到眉毛上边的皮肤上去,这样,搽了粉的额角与涂了眉膏的眉毛之间既不会黑白分明,不相调和,而角色的眉宇之间则又可以如同充满春色,增加无限妩媚的美感。至于眼圈,梅先生一向不主张画得过深,他认为:如果画得太深了,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如一对凹眼睛,非常难看。所以,他在画好了眼圈之后也要轻轻抹上一点胭脂来缓和过分浓重的黑 色。特别是在画眼角的时候,他并不用墨而是用他自制的由软木塞烧成的灰,这种墨色比较雅淡,与搽着胭脂的上眼皮容易取得协调。梅先生唱戏时的嘴型非常好看,这固然是他采用了“丹田劲”的发声法,加以唇齿功夫好,无须过分牵动嘴唇,但也得益于他善于点口红、画口型的化妆技巧。此外,他在涂上了口红之后,一定还要加敷一层从北京前门外珠宝市一家香粉店里出品的“荷花胭脂”,因为它的色彩古雅,而且经久不会褪落。

化妆的效果终究服务于戏曲本身。梅大师最杰出的化妆就是根据戏的情节、人物的内心展现服务的。譬如同为古装戏,《霸王别姬》中的虞姬与《洛神》中的洛神比较,他的眉毛画法就不相同。虞姬一开始即为楚霸王的“又要出兵灭汉”而忧,接着和霸王共困垓下饱受惊骇,而最终自刎而死的悲剧下场。所以,梅先生在化虞姬时,眉毛画得比较平坦而且两眉之间的距离画得又短,因此,他只要略一蹙眉,虞姬那种忧心忡忡的情怀就不难流于形色了。至于洛神就不相同,她是一个具有瑰姿艳逸、仪静体娴那样意态的仙女,所以,梅先生在化洛神的时候,总要鬓角插花,面貌力求浓艳,两道眉毛尤有飞扬之势,显出她并非凡胎的那股仙气。

有时候,为了表演艺术上的特殊需要,在化妆上也有一些讲究。譬如《贵妃醉酒》这出戏,杨贵妃是一个“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宫廷红人,心情畅快,意态自得,她的眉毛当然应该化妆成向上飞舞之势,因此演员自身的眉毛也应该尽可能地往上吊起一点。可是,剧情规定,杨贵妃在这出戏里喜、怒、哀、乐的感情变化很大,需要做出很多的表情。如果演员的眉毛往上吊得过高,面部肌肉过于紧张,脸上的表情也就要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梅先生往往不肯紧吊眉毛,而是利用传神妙笔把眉毛画得犹如吊起来的一般,尽可能地利用可以随意控制的面部肌肉表达出复杂的感情。

京剧上,头部的化妆术还包括头部饰物的造型及梳妆方法。不懂行的人们经常会好奇京剧旦角头部饰品是如何打理的。虽然知道那是发套和饰品梳理成型的,但是因其贴服性和高超的技巧,让人不得不赞叹头饰的自然、美观。在这方面,很多人都听说过京剧梳大头的行话。而大头梳理后的目标就是要让观众感觉到好像是演员本身的头发一样。在这里,要提到梅兰芳大师对头部梳理化妆的一大贡献。现在我们在很多大戏中看到的古装头的造型即为梅兰芳大师所创造的。古装头,主要是制作头套,当然要求长短、大小合适,而后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按角色年龄、身份和演员条件梳理出各种发髻后边再梳一至两个马尾式发型来。一般来讲,有身份的人物梳正髻为主;丫环、待女多梳偏髻。发髻的名称有:一头沉、二郎担、五梅花、凤看乌云、偏月多种。头上多以插戴小饰品为主。它始于绘画《麻姑献寿图》,后梅先生又借鉴歌舞扮相,与戏曲头面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梳妆、扮相形式,在当时反应强烈,突破了戏曲舞台仅梳大头的单一模式。

岁月更迭,京剧扮相和头面化妆尽管被很多人认为已经发展到了尽善尽美的高度,但是,随着化妆技术的不断更新,京剧的化妆技术也在不断地于细微处变化更新着。尤其是近40年来,京剧的旦角化妆有着很大的变化。从梅派的扮相化妆来看,这一点尤为明显。

为此我们采访了梅葆玖先生的化妆师佟凤翔老师。佟老师是一个快人快语、急脾气却善于创新、头脑灵活的女性。近30年来,她为梅葆玖先生化妆的生涯,也是对旦角化妆术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

童年时代就开始演戏的佟凤翔,小时候很喜欢看张君秋、赵燕侠等这些大师们化妆。在她开始为梅葆玖先生担任化妆师后,她开始运用这些技术,加上自己的创新,在梅葆玖先生的面部上进行“实验”。尽管京剧化妆有定式,但是佟凤翔有她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用梅葆玖先生的话说,她的化妆术是与时俱进的。她说:“最早梅兰芳先生脸上打的是白的底,如今梅葆玖先生的脸部化妆有了变化。我们在后台化妆的时候,有时候我想有些改变,就跟梅先生商量,咱们在底色里加点黄?梅先生就说可以啊,因为旦角化妆里一般都是红和白,掺杂在一起,也就是现在的肉色,往脸上一贴那就是底色了。我曾听张君秋老师说男旦打底里必须加点黄,显得亮,我就记在心里,在给梅先生化妆时今天加点这个,明天加点那个,不断地改进,最终达到最美的效果。”

从佟老师的采访中,看得出来,梅葆玖先生是个绝不墨守成规、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梅葆玖先生继承了梅兰芳先生对于艺术的创新追求,并在与化妆师的合作中不断改进头面的造型装扮。佟凤翔说:“90年代的时候,有次我们上演《太真外传》中的《长生殿》一折,当时拿来装扮用的头套配花,我一看,这不就是《西厢记》里莺莺的扮相么。我没跟梅葆玖先生说,就进行了改造,一朵草花都没带。给梅葆玖先生一看,梅先生非常赞赏,并且决定就用这个装扮。这个装扮显得杨贵妃特别的雍容华贵,又跟以往的杨贵妃不是一个扮相。现在大家唱《太真外传》里的杨贵妃就都是用的这个扮相。”

用佟老师的话说,“梅葆玖先生是一个毫无架子、敬业守时、对艺术追求完美的小老头。”谈起梅葆玖先生,佟凤翔老师笑声爽朗,她的眼中,梅葆玖先生不仅在艺术上继承和发扬了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更在人格、品行上拥有与梅兰芳先生相同的人生观与有容乃大的精神境界。我想,这也是梅派艺术在今天依然闪耀着经典艺术之光的原因。

猜你喜欢
梅葆玖旦角杨贵妃
戏曲扮相的“变”与“常”——从清代至民国的女子发式与旦角容妆
施光南在京剧创腔领域的探索——对现代京剧《红云岗》旦角唱腔的颠覆性设计
梁素珍广东汉剧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简析
杨贵妃死亡之谜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