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驾驶员专业化培训模式探讨与实践

2014-03-08 03:28陈红民孙华武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驾校专业化驾驶员

□陈红民 孙华武

机动车驾驶员专业化培训模式探讨与实践

□陈红民 孙华武

驾驶员;专业化;培训模式;西培中心

一、当前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市场概况

1.驾驶员培训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先后制定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2013年又联合公安部发布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并召开全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工作会,部署培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积极创造政策条件,营造公平发展环境,推动了驾驶员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共有驾驶员培训机构10347所,教练车达到37.7万辆,教练员43.9万人,全年培训机动车驾驶员接近2000万人,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学习驾驶的需求。但是,近年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提升的新要求相比,驾驶员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六重六轻”。一是重招生,轻服务;二是重技能训练,轻理论培训;三是重考前模拟练习,轻系统知识学习;四是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五是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六是重资质条件,轻诚信自律。

3.单一化培训模式的主要弊端

所谓单一化培训模式,就是由驾校自行招收学员,自行完成全过程的理论培训和实作训练的管理模式。据统计,全国每所驾校平均拥有教练车36.4辆、教练员42.4人。虽然有体量和规模大的驾校,但多数驾校是“小而全”。这种培训模式的主要弊端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增大了培训成本。单一化培训模式要求每所驾校都必须建立规范的理论教室,配置教学设施设备和专职理论教师,这势必增加投入,增加培训成本。二是学员素质教育无法保证。驾校重考试、轻培训的现象普遍存在,学员的理论培训形同虚设而无法落实。三是无法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小而全”的单一培训模式下,驾校难以做大做强,容易出现无序竞争,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四是影响培训服务质量。而在“小而全”的单一培训模式下,学员进入规模大小不一、教学水平不一、管理制度不一的各种各样的驾校,参加不同质量的教学培训,既得不到标准化的服务,也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还难以避免出现各种问题。五是社会效益难以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满足众多的民众学习驾驶的需求,体现的是社会效益,然而,对于许多小、弱的培训机构而言,他们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难以保证必要的社会效益。

二、驾驶员专业化培训模式是培养安全文明的高素质驾驶员的必然选择

驾驶员专业化培训模式就是遵循社会化生产的基本原理,将驾驶员理论培训和实操训练按专业属性要求进行分离,由专业培训机构负责理论培训,驾校负责实操训练,这种培训模式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1.有利于推进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提升道路交通文明程度

(1)有利于对驾驶员的理论教育。学好理论是增长知识、提升素质、修身养性的基础和前提,是驾驶员的必修课,是学好驾驶技能的钥匙。专业化培训模式可以全面、系统、规范地进行理论教学,使全体学员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汽车驾驶是一门综合知识强、综合素质要求高的工作,营运驾驶员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驾驶技能、严谨的驾驶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强化理论知识培训和安全文明修养。

此类花岗质岩石中所含造岩矿物数量一般是,钾长石30%~55%,石英25%~40%,斜长石12%~30%,暗色矿物很少,其中可见少量黑云母2%~4%。由于黑云母和斜长石受后期岩浆的侵入遭受了交代蚀变,所以钾长石与石英的变化很大。

(2)有利于职业道德的锤炼。从现实情况看,不文明驾驶行为不仅仅是一种陋习,甚至会引发交通事故,多数事故源于驾驶员的主观过失和驾驶习惯、职业道德等因素。据资料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85%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又占了绝大部分。这就意味着对驾驶员职业道德的锤炼是极其重要,而通过专业化、严格、高质量的培训,可切实提高驾驶员的道德水准,增强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全国道路交通文明程度。

2.有利于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机动车驾驶员是高风险职业,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培养安全文明的驾驶员,是夯实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工程,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为规范行车环境,有效防止和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必须对驾驶员强化安全教育。要从驾驶员主观意识的源头抓起、抓好,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文明修养、守法观念和驾驶技能。专业化培训模式可凭借师资力量优势、设施设备优势、教学科研优势,集中进行安全与习惯、安全与道德、安全与修养、安全与法规等知识的系统培训。让学员在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在培训的具体内容中,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在典型案例的反思中得到启迪,得到感悟。

在专业化培训中,坚持按照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系统地施教于广大驾驶员,就能极大地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重庆市11年来推行驾驶员专业化培训模式,通过集中统一的系统性理论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机动车总量和驾驶员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衡量道路交通安全的两项指标(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每年都呈现递减态势。实践证明,专业化培训有利于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3.有利于培训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驾培市场规范化发展

驾驶员培训市场是一种社会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社会资源的最佳效能和作用,是政府和企业所期盼的。专业化培训模式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趋势,改变当前驾驶员培训市场“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实行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训练按专业属性合理分工,驾校可参照驾驶员公共实训基地的理念构思,集中精力发挥优势,依据专业属性和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搞好驾驶员实际操作训练。

从事驾驶员理论培训的专业培训机构,应按照职业学校建设的标准要求,建设规范的培训场所,完善符合驾驶员理论培训所必须的设施设备,配备符合要求的专职理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攻关,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真正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

在专业培训模式下,理论培训和实操训练按专业属性实行分离,按专业化的标准、市场化的要求,将实操训练建成开放式的公共实训平台,面向学员,规范服务;将理论培训建成职业学校的课堂,规范教学、特色服务,把驾驶员培训市场规范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4.有利于贯彻落实《培训教学大纲》,促进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全面涵盖了驾驶员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文明常识、道德规范、操作要领及机械常识,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范驾驶员培训和考试工作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让广大学员自觉学好系统知识,使其全面掌握培训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这是毫无疑问的本质要求。专业化培训模式的严格管理为贯彻落实这个本质要求营造了氛围、构建了平台。首先,重实操训练、轻理论培训被彻底纠正,对理论培训的应付性、应试性和唯利性行为被有效制止。其次,在驾驶员培训过程中,推行的计时打卡实时监控制度的严格实施,为确保大纲规定的培训课时的落实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三,学员的自卫和舆论的监督,可以震慑培训过程中的不正之风。

三、重庆市驾驶员专业化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重庆市驾驶员专业化培训模式已走过了11年。11年来,经历改革的阵痛、探索的艰辛,专业化培训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重庆市驾驶员专业化培训模式的形成过程

以前,重庆市驾培行业存在多家管理、多家培训、多家收费、多家发证的状况,成为当时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它呼唤着从根本上摒除驾驶员培训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为此,重庆市政府在2001年改革了驾驶员培训管理体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市场运作、专业分工”的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组建专门的培训机构承担驾驶员理论培训工作。在主城区及近郊区(县)组建重庆市西南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以下简称西培中心),负责辖区的初学驾驶员理论培训、营运驾驶员培训和驾驶员继续教育;远郊的每个区(县)组建区(县)培训中心,负责本区(县)初学驾驶员理论培训、营运驾驶员培训和驾驶员继续教育。西培中心和18个远郊区(县)培训中心便在此项改革中应运而生,运行至今。

2.重庆市驾驶员专业化培训模式的特征

(1)专业性。按照专业分工原则,西培中心专业从事驾驶员的理论培训,不承担实操训练。配置专业教学设施设备、专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专业的员工队伍承担教学任务。

(2)服务性。构建“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机制。提供优质服务、特色服务、个性服务、跟踪服务,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和能力。

(3)社会性。西培中心的性质是民非企业性质的民办职业教育机构,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确立了“便民利民、服务群众”的办学宗旨,实施“感恩国家、回报社会、服务学员、善待员工”的工作方针,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增强社会公信力。

3.重庆市驾驶员专业化培训模式的实践成效

11年来的艰辛探索、奋力前行,西培中心社会服务功能极大增强,彰显了较强的社会公信力。

(1)有力保证了培训教学质量。西培中心参照职业学校办学标准,构建60多间教室,配备专职理论教师56名、兼职教师10余名,成立教学科研机构,专门负责教学创新和科技攻关。在“以德为先”教学思想的感召下,大力实施因才施教、以德施教、以法施教,收到较好效果。在2013年1月开始实施公安部123号令的前几天,科目一的合格率竟为13%,引起了学员的恐慌,西培中心及时分析原因,教研机构立即进行学术攻关,利用公休时间组织全体专兼职教师上示范课,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修编教材教案,很快扭转了局面,学员普遍感到满意。据2013年9月27日《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市科目一考试合格率超过80%以上,排在全国第一。

(2)减轻了学员负担。西培中心树立“以减轻学员负担为己任”的为民服务理念。一是在主城九区设立了12个教学点,学员除得到方便外,也节省了时间和交通费用。二是与其他培训中心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建立“一心三环”培训网络,学员可就近报名、就近培训、就近考试,大大方便了广大学员。三是低廉收费,让利于学员。市政府改革收费性质,将其确定为经营服务性收费,降低收费标准。四是建立扶困助学基金。对家庭困难且学习优秀的学员减免培训费用或进行奖励,11年来受助学员近6万人,发放学员奖励、扶困助学金达200多万元,改革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了广大学员。

(3)有效节约了社会资源。重庆市目前有315所驾校,如每所驾校都自成一体、按照“小而全”一体化培训模式运行,需建理论教室500间以上,教学设施设备500套以上,聘用专职理论教员至少400人以上,一次性静态投资1亿元以上。而按照重庆实行的专业化培训模式,可减少教室数量400间以上,减少静态投资3/4以上,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专职培训机构尽心搞好理论培训,驾校专心搞好驾驶技能实际操作训练,有效节约和优化配置了社会资源,减少了重复投资。

(4)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西培中心坚持“感恩国家、回报社会、服务学员、善待员工”的工作方针,突出了社会性特征。一是由于西培中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力量强,每年开展教学攻关,收获了成果。为了把成果转化为新的生产力,西培中心每年免费对全市200多名专职理论教员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提升了全市理论教员的理论水平和施教能力。二是承办和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为提升营运驾驶员素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管理部门要求,西培中心成功举办了重庆市第三届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机动车职业驾驶员技能大赛,为农民工驾驶员开启了成才之门;经民政部、财政部核准,西培中心承接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试点项目,中央财政直接拔款50万元,西培中心配套30万元,资助3357名贫困农民工、困难城镇居民享受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提供的驾驶员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费用的援助。三是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重庆市慈善事业、红十字会事业、残疾人事业、老年人事业、青少年事业等奉献力量,累计捐款达500多万元;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为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和抗洪、抗旱救灾等捐款累计达300多万元。四是践行学雷锋活动。免费30多万元为“重庆出租汽车行业雷锋的士志愿服务队”的驾驶员完成客运驾驶员培训,采取“一条龙服务”流程,提供快捷、方便、优质的培训服务,受到企业的好评和雷锋的士驾驶员的赞誉。

(作者单位:重庆市西南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

10.3963/j.issn.1006-8864.2014.6.003

猜你喜欢
驾校专业化驾驶员
太空驾校欢迎你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驾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工读驾校
工读驾校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起步前环顾四周是车辆驾驶员的义务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