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诺沙星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1例

2014-03-09 09:06云雄邓立新韩方璇
医药导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疱性药疹沙星

云雄,邓立新,韩方璇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 570311)

依诺沙星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1例

云雄,邓立新,韩方璇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 570311)

依诺沙星;不良反应;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8岁,因“咳嗽、乏力4个月”于2011年2月7日入住我院急诊病房。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有少量白色黏液痰,感四肢乏力,行走站立困难,既往有高血压史,最高血压180/110 mmHg (1 mmHg=0.133 kPa),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5 g静脉滴注,q12h;贝那普利片10 mg,qd,po。以及其他对症治疗。由于患者有尿道梗阻、尿道感染,需解除梗阻,于2011年2月24日由急诊病房转至泌尿外科,改用进口头孢甲肟2.0 g静脉滴注,bid,完善相关检查准备行手术治疗,患者肺部感染有所好转,仍有咳嗽,麻醉科会诊建议控制肺部感染后再行手术,并于2011年3月2日9∶45加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规格100 mL∶0.2 g,批号: 101109)0.2 g静脉滴注,qd,次日7∶50患者眼睑红肿,结膜充血,24 h后开始发热,最高39.6℃,阴茎、阴囊及会阴皮肤出现剥脱,创面积脓,口腔、眼睑红肿明显,全身皮肤弥漫性暗紫红斑,可见较大片松弛皮肤及水疱,尼式征(+),局部已糜烂,暴露浅表潮红糜烂面。根据患者服药过程中单一加用依诺沙星注射液次日出现皮疹的特点,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怀疑是依诺沙星注射液所致,立即停用依诺沙星注射液。停药后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20 mg·d-1,5 d后效果欠佳,改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60 mg·d-1),并给予抗组胺药、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利尿治疗,2011年3月16日体温降至正常,阴部创面较前干燥,分泌物减少,背部糜烂面也较前干燥,但眼睑似糜烂、分泌物多,分泌物培养提示白念珠菌感染,夜间出现少尿症状,急查肾功能、电解质提示:尿素氮34.1 mmol·L-1,钠离子(Na+)148 mmol·L-1,氯离子(Cl-)111 mmol·L-1,肌酐662 μmol·L-1。由于患者血肌酐逐渐升高,尿量减少,需要床边血液滤过,呼吸急促随时需要开放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于2011年3月17日转至重症监护室加强治疗及监护,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继续抗过敏、护胃、强化胰岛素、乌司他丁抗全身炎症反应、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抗感染、持续床边血液滤过、氟康唑抗真菌、胸腺素增强机体抵抗力、皮肤清创护理等,之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2011年3月20日血培养回报有念珠菌生长,考虑存在脓毒血症。随后,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血压难以维持,需要反复推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患者因病情危重及家属个人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电话随访,患者于返程途中死亡。

2 讨论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属第Ⅳ型变态反应,与患者的过敏体质有一定联系[1],由于药物或其代谢物固于表皮(基底层)细胞表面或其间蛋白质上,导致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及结合补体,使局部组织遭到免疫损伤[2]。临床表现为大片表皮炎症、红斑、水疱,继之松解坏死和剥脱的一组症候群。该病起病急,发展快,可损害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严重者可因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而死亡[3]。

依诺沙星为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临床上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等感染。常见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为主,偶见于皮肤。近年来由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时有发生[4-6],本例患者在抗感染治疗中加用依诺沙星注射液第2天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出现肾功能损害,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合并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属于重症药疹,临床罕见。

防范或减少ADR损害的方法: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时刻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发挥其抗菌作用,尽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医师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注意交叉过敏,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用药指征,合理用药,选择适宜给药途径,减少使用药物品种,杜绝滥用药品,同时药师应积极教育患者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意识,警惕迟发型变态反应,了解药疹等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应对之策,防止不良反应进一步发展。

[1] 刘军.头孢拉啶片导致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1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278.

[2] 董国珍.致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的药物[J].医药导报,1998,17(5):337.

[3] 陈洪铎.皮肤性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63.

[4] 吴春国.环丙沙星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1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4):233.

[5] 陈枫.口服司帕沙星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J].西部医学,2008,20(2):452.

[6] 张青.诺氟沙星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J].临床医学,2005,25(1):84.

DOI 10.3870/yydb.2014.03.039

R978.1;R969

A

1004-0781(2014)03-0403-02

2013-07-08

2013-08-10

云雄(1988-),男,海南海口人,药师,学士,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898-68622576,E-mail:18889718868@163.com。

猜你喜欢
疱性药疹沙星
盐酸安妥沙星片中右旋安妥沙星的测定*
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生物质炭及草炭吸附模拟废水中恩诺沙星特性的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TiO2光催化降解马波沙星的研究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Baby girl’s rare skin condition makes hugging impossible
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的诊断和临床分析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
探讨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