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2014-03-10 09:03李宗福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氯化钠蔗糖溶液

李宗福

在初中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是教师展示教学的主要阵地。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能力。目前,随着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的不断更新,各类教学活动铺天盖地而来,如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观摩课等,诸多教学流派风衣而起。高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线教师对教学的不懈追求。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设计教学流程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了一些化学的概念、理论、实验技能和生活常识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流程可设计如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与原有的知识联系→教师引导进入新课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对知识进行转化和巩固→利用练习对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巧妙设计教学流程,以实现高效学习。

【案例1】

现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为例。

利用课本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上课伊始,先展示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不同颜色的溶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9—1“蔗糖的溶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溶液如何形成及溶液的概念,再通过学生交流进一步探究溶液的性质和组成(学生完成实验9—2、实验9—3),以达到对知识转化和巩固目的,最后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依据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的自主课堂

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从“指挥者”变为“引导者”。教师根据情景特征,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在目标和自我效能驱使下获得知识。下面是自主教学的教学设计图解。

【案例2】

现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课时中的教学难点“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为例。

师:氯化钠、蔗糖和水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展示氯化钠、蔗糖和水三种物质的构成粒子结构模型图)

生: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师:分子和离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①质量小,体积小;(教师补充:肉眼看不见。)

②不断地运动;

③之间有间隔。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用微观知识解释氯化钠和蔗糖的溶解现象(固体消失)。

生:蔗糖分子、氯离子和钠离子分散到水分子之间,因此看不见了。

师:结合溶液的宏观概念和上述的知识,讨论溶液的微观形成过程。

生:构成溶质的粒子均匀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之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师:多媒体展示“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形象直观,进一步演示学生的结论,强化学生的记忆。

自主课堂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自主课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自主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合理呈现。

三、重视学生情感教育,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高效课堂的动力。师生之间通过语言和信息工具进行知识交流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上的交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对全体学生所有生命的关怀。情感教育内容包括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对化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元素”一节时,可介绍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不屈不挠、执着奉献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结合“保护空气”教学内容,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稀有气体时,讲解雷利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放过相差仅千分之几的密度误差,从而发现稀有气体,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endprint

在初中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是教师展示教学的主要阵地。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能力。目前,随着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的不断更新,各类教学活动铺天盖地而来,如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观摩课等,诸多教学流派风衣而起。高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线教师对教学的不懈追求。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设计教学流程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了一些化学的概念、理论、实验技能和生活常识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流程可设计如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与原有的知识联系→教师引导进入新课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对知识进行转化和巩固→利用练习对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巧妙设计教学流程,以实现高效学习。

【案例1】

现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为例。

利用课本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上课伊始,先展示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不同颜色的溶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9—1“蔗糖的溶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溶液如何形成及溶液的概念,再通过学生交流进一步探究溶液的性质和组成(学生完成实验9—2、实验9—3),以达到对知识转化和巩固目的,最后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依据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的自主课堂

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从“指挥者”变为“引导者”。教师根据情景特征,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在目标和自我效能驱使下获得知识。下面是自主教学的教学设计图解。

【案例2】

现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课时中的教学难点“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为例。

师:氯化钠、蔗糖和水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展示氯化钠、蔗糖和水三种物质的构成粒子结构模型图)

生: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师:分子和离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①质量小,体积小;(教师补充:肉眼看不见。)

②不断地运动;

③之间有间隔。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用微观知识解释氯化钠和蔗糖的溶解现象(固体消失)。

生:蔗糖分子、氯离子和钠离子分散到水分子之间,因此看不见了。

师:结合溶液的宏观概念和上述的知识,讨论溶液的微观形成过程。

生:构成溶质的粒子均匀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之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师:多媒体展示“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形象直观,进一步演示学生的结论,强化学生的记忆。

自主课堂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自主课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自主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合理呈现。

三、重视学生情感教育,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高效课堂的动力。师生之间通过语言和信息工具进行知识交流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上的交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对全体学生所有生命的关怀。情感教育内容包括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对化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元素”一节时,可介绍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不屈不挠、执着奉献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结合“保护空气”教学内容,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稀有气体时,讲解雷利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放过相差仅千分之几的密度误差,从而发现稀有气体,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endprint

在初中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是教师展示教学的主要阵地。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能力。目前,随着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的不断更新,各类教学活动铺天盖地而来,如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观摩课等,诸多教学流派风衣而起。高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线教师对教学的不懈追求。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设计教学流程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了一些化学的概念、理论、实验技能和生活常识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流程可设计如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与原有的知识联系→教师引导进入新课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对知识进行转化和巩固→利用练习对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巧妙设计教学流程,以实现高效学习。

【案例1】

现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为例。

利用课本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上课伊始,先展示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不同颜色的溶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9—1“蔗糖的溶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溶液如何形成及溶液的概念,再通过学生交流进一步探究溶液的性质和组成(学生完成实验9—2、实验9—3),以达到对知识转化和巩固目的,最后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依据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的自主课堂

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从“指挥者”变为“引导者”。教师根据情景特征,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在目标和自我效能驱使下获得知识。下面是自主教学的教学设计图解。

【案例2】

现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课时中的教学难点“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为例。

师:氯化钠、蔗糖和水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展示氯化钠、蔗糖和水三种物质的构成粒子结构模型图)

生: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师:分子和离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①质量小,体积小;(教师补充:肉眼看不见。)

②不断地运动;

③之间有间隔。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用微观知识解释氯化钠和蔗糖的溶解现象(固体消失)。

生:蔗糖分子、氯离子和钠离子分散到水分子之间,因此看不见了。

师:结合溶液的宏观概念和上述的知识,讨论溶液的微观形成过程。

生:构成溶质的粒子均匀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之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师:多媒体展示“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形象直观,进一步演示学生的结论,强化学生的记忆。

自主课堂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自主课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自主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合理呈现。

三、重视学生情感教育,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高效课堂的动力。师生之间通过语言和信息工具进行知识交流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上的交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对全体学生所有生命的关怀。情感教育内容包括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对化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元素”一节时,可介绍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不屈不挠、执着奉献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结合“保护空气”教学内容,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稀有气体时,讲解雷利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放过相差仅千分之几的密度误差,从而发现稀有气体,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氯化钠蔗糖溶液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掺HRA 对蔗糖超缓凝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冷胁迫与非冷胁迫温度条件下桃果实的蔗糖代谢差异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