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中国梦之逻辑进路与构建途径探讨

2014-03-11 05:31宋敏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权制度

宋敏

比较视野下中国梦之逻辑进路与构建途径探讨

宋敏

(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以国家、民族和人民为切入点,借由制度,解析解读美国梦,可以看出,通过人权外交灌输西方普世价值、自由主义引导公民个性张扬,民主制度保障意识形态落地,美国梦得以实现。比较视野下,本质体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以健全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石与旨归的,实现了借鉴与超越。

美国梦;中国梦;逻辑进路;构建途径

通过人权外交灌输西方普世价值、自由主义引导公民个性张扬,民主制度保障意识形态落地,美国梦得以实现。比较视野下,本文以为,本质体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以健全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石与旨归的,实现了借鉴与超越。

一、美国梦:一个先在的案例

2013年6月7日,习近平在美国访问时提出“中国梦与美国梦是相通的”。美国梦作为一个先在案例,对其科学解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实现中国梦。相较于中国21世纪提出中国梦,“美国梦”一词早在1931年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所著的《美国的史诗》中出现,即“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美国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美国梦是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人权;狭义上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不断拼搏奋斗就能获得更好生活的信仰。美国梦为众多美国人所信仰,其作为精神动力加速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进程。美国梦作为一个先在成功范例为世界许多国家借鉴和模仿。美国梦之所以获得美国人民认同而成为美国的全民信仰,不是靠精英人士空喊口号,最重要的是它所倡导的理念与美国一直倡导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相吻合。

(一)人权外交灌输西方普世价值

“人权”是美国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存权、受教育权、工作权、自由迁徙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等。美国一直标榜自身在确保人权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并以此作为攻讦别国的武器,虽然这种打着人权幌子的外交带有霸权主义色彩,但不可否认作为美国梦的主要支撑,美国在维护人权方面确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国度,鼓励在保障个人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满足个人追求和欲望,主张人权自由和个性化。人权保障是美国的建国之本,在被马克思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独立宣言》中就确立了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和人民革命权利等基本原则。不仅如此,人权保障还一直是美国宪法的核心命题,美国《联邦宪法》将人的生命自由、正当程序、言论和宗教自由、要求陪审团审判、禁止酷刑等人权的基本精神融入了最高层面的价值上的保护。[1]此外,美国还通过人权教育向一代又一代灌输人权思想,使这一思想在美国各民族内根深蒂固,成为民众追逐美国梦的一大精神支柱。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在学校教育中灌输人权思想,直到1993年,戴维·施曼出版美国的第一个人权课程——《人权教学》,标志着美国学校人权教育的成型。除了设立了相关的教育课程,把美国历史上各种争取人权的重大事件写入教科书,还通过创立人权教育期刊、出版人权教育丛书以及建立各种组织机构等途径推行人权意识教育。这种人权教育不仅提高了美国人民自身的维权意识,还加强了民众对美国政府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美国梦的认同和肯定。

(二)自由主义引导公民个性张扬

“自由”是实现美国梦的方式,体现了美国梦对公民个体的尊重的治国理想。《独立宣言》开篇就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人人享有自由是美国梦的前提,美国梦的实质就是人人都能够通过自己艰苦努力而获得个人成功,鼓励个人成功与奋斗。因而,普通的美国公民对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具有极强的认同。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自由和开放是美国社会的一大特色。纵观美国梦的演变路径,不难发现:幅度巨大的社会阶层纵向流动,尤其是由下层阶级至上层阶级的社会流动是美国梦表现出来的最为显著特征。[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涌现了以卡耐基、福特、洛克菲勒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底层人士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成功,激励更多民众对美国梦的向往。

美国倡导公民自由,确保公民言论自由的基本权利。美国第一宪法修正案就明确规定了公民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在美国,政府无权任意审查或事先限制公民的言论,在公民言论发表后,仍可获得相当程度的保障。马丁·路德·金曾说:“我们可以争取到自由,因为在我们发出的要求呼声中,有着我们国家神圣的遗产和上帝的永恒意志。”因此,确保言论自由是保障美国公民权利和利益的重要武器,也是加强对政府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既保障了公民的基本言论自由权利,又使公民感受到其在国家中的主人公地位,更进一步强化对美国政府及其倡导的政策和价值观念的认可。此外,在美国还专门建立有以“捍卫和维护美国宪法和其他法律赋予的这个国度里每个公民享有的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为目的的美国公民自由联盟,致力于维护美国公民的言论、宗教自由等基本权利。

(三)民主制度保障意识形态落地

“民主”是美国的政治制度伦理精神,也是美国梦的生成土壤。美国梦不是空谈的政治口号,而是在法律和制度保障中实现价值转化。美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民主制度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国家,但它的民主制度是在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的,是一种具有美国特色的、适合美国国情的民主制度。[3]民主这一价值观和原则渗透在美国的各项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权分立、代议制、政党政治、利益集团政治、新闻自由和公民权利等。在纵向层面,美国采用联邦体制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实现地方分权独立和中央协调统一的有机结合。这种联邦制是各个具有自治能力的州在尊重和维护联邦的权威和权力的前提下,共同参与和执行联邦政府的决策,并在不损害联邦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行使各自自治权,实现自治和共治的并轨。在联邦制体制下,联邦和州之间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法律地位,联邦和州的权力通过联邦宪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受宪法的保护,有效地避免国内社会动荡。在横向层面,美国是采取典型的三权分立结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归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所有,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局面。据统计,从1789年宪法生效到1984年,美国总统成功否决国会议案达241次,国会否决总统议案有96次;国会组织独立法庭弹劾和审判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更成为了史上少有的画面。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避免了权力过分集中,有利于防止专制,保障了制度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组织层面,美国实行两党制。美国两党制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到今天逐步演化成熟。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大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赢得总统竞选进行轮流执政,两党之间相互对立相互监督,不断扩大了美国选举的范围,具有较强民主性和较高参与度,有利于推动民主进程的发展,加强民众对政权的认可和维护,也是美国保持政局长期稳定,经济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建立这一系列的民主制度,更好地扩大了民主范围,加强政权的合法性和认可度,使民众达成共识,有利于坚守美国本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美国梦历经两百余年的发展逐步成熟,深刻融入大多数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中,成为凝聚美国民族的强大力量。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内涵与时代特征,但它始终渗透着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构筑了美国精神与美国文化的基础,强化了自身的主流意识形态。[4]

二、中国梦的意涵:以健全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石与旨归的借鉴与超越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中国国家富强、中华民族振兴与中国人民富强三重因素的有机统一,并以健全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石与旨归。

(一)国家富强

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实现中国梦,于国家意味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意味着中国的军事实力、文化软实力大大增强,意味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共产主义梦想的实现。国家富强既包括加强经济、科技和军事等在内的硬实力,又包括提升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在内的软实力。[5]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飞跃,而且促进了全球贸易增长。但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仍很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扩大的趋势有待扭转,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深化发展,要实现中国梦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培养本土产业,提高自身经济独立性和抗风险能力,保持经济稳步发展。当前的国际竞争已不仅仅停留在硬实力的竞争,软实力成为了各国竞争的重要砝码。文化软实力、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际影响力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新时期,西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消极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许多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冲击,腐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的感召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民族复兴

民族复兴作为中国梦的核心,既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新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梦想和追求。实现中国梦,于民族意味着近代以来饱受战乱和屈辱的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着在民族复兴的路上以一种更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团结各族人民个体性力量。面对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外来入侵,面对积贫积弱的民族现状,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就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道路。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帝国主义侵掠中国的历史,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先后展开了救国之路: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器物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开始意识到借鉴和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篇章。正是这近百年的艰辛发展历程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使民族复兴梦更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意义。正如习近平所说:“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三)人民幸福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落脚点和终极目标。实现中国梦,于人民意味着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富裕安康的生活,意味着社会相对公平、社会保障殷实,意味着精神生活充实美好,人民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个人是民族和国家的基石,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只有个人梦想得到实现才能实现国家富裕、民族复兴的梦想。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据统计2013年我国人均GDP排89,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保障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解决一直以来困扰人民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生活问题,使民众对未来怀有信心和憧憬。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仅靠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资料是难以满足人民的幸福感,要使人民感到幸福还必须注重人民群众的精神层面的富足,满足人民的精神诉求。因此,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归宿,也是中国梦的最终旨趣所在。只有人民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体会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给他们带来的积极变化,才能切身认识到中国梦的真正价值所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和根本动力。

(四)制度健全

制度健全是中国梦的基本依托和可靠保障,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制度保驾护航。实现中国梦,于制度层面意味着将“自由、民主、平等、文明、开放、法治、和谐”的精神原则内化于其所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成熟、定型,意味着各族人民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进入到攻坚期,社会生活中各领域、各阶层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必须要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对个人与组织行为进行激励与约束,从而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我国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能够基本满足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一些具体体制和机制还存在不少漏洞和弊端,必须要从发展的角度进行制度创新。“如果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严重地脱离了广大群众”,[6]必将会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也就难以实现中国梦。在中国梦实现的背后如果没有一套与之相对应的民主制度作为有力支撑,那一切梦想也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才能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任务,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三、比较视野下中国梦的构建路径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只有从现实出发投身到筑梦行动中,才能把这一梦想转化为现实。为此,习近平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指明了方向。

(一)走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往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产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党和人民的曲折探索中发现并完善,不仅有其历史必然性还有其现实意义。

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军者。回顾历史,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过程中,不同派别和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都尝试了不同途径以挽救民族危亡,但均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7]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路线,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保障。也正因为此,才能够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的国家成功聚集人民力量,调动人民积极性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国家富裕。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我国虽已基本达到小康社会水平,但还是一种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实现小康的程度有明显差距。因此,要坚持科学发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推动经济发展,协调不同产业之间、对内经济和对外经济之间、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推动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幅度,支持新兴本土产业和品牌,扩大和培育国内市场,确保在国际市场中保持本国经济的独立性和竞争力。

(二)弘扬民族精神

要实现中国梦,对内必须用共同的价值观念把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使命感,对外要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弘扬到世界各国,争取更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形成全民族的共同价值观。美国梦之所以成功和成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已经渗透进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强大的凝聚力量。随着改革开放往纵深方向发展,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冲击和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企图削弱社会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必须要加强本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确保全民族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方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教育入手,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让人民群众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加强对历史的认同感和对民族的归属感。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让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走向世界,走和平发展之路。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加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压力,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叫嚣“中国威胁论”,误导民众心理,给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带来障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我国一直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对外交往的基本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始终不变的战略抉择。[8]要走和平发展之路,就要求我们积极把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国,加强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创造友好文明的交往环境;就要求我们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主动承担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谋求更大发展。

(三)集人民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梦不仅仅是关乎国家发展,更是关乎每一个中国人,是与每个人的梦想息息相关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想,是要满足人民的需求。

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就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坚持从群众观点出发,走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就要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更多更好的使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贫富差距也随之拉大,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多。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实现中国梦,就必须秉持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原则,合理调配资源配置,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切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要实现中国梦,就要肯定个人价值,鼓励个人追求。美国梦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其彰显个人主义价值,突出个人的成功和奋斗,使美国人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能获得想要的美好生活。中国梦的实现必然是由无数个个人共同组成的,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必然以个人梦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只有鼓励个人追求,公平地为他们创造实现梦想的条件和环境,才能使远大的中国梦具体化、群众化,让人民切实感受到中国梦是与自身密切相关,是与自己的奋斗离不开的,才能加强民众对中国梦的肯定,凝聚并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投身到中国梦的践行过程。

(四)依制度保障

制度是中国梦实现的依托和保障。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制度创新。

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坚持制度自信,努力实现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在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代主题建立起来的,是当代中国进步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会逐步暴露出来,这就要求制度本身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和完善,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从实践出发,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为目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实现制度的不断创新。

此外,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当前,一些地方仍存在制度执行的自觉性不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欠缺的现象,这无疑将制度变成了空壳。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制度的作用。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制度执行方案,加强对制度执行过程的反馈和监督机制,真正将制度落实到位。

[1]吕勇,段庆华.美国地方宪法中的人权保障问题研究[J].学理论,2009,(14).

[2]刘波,尤国珍.美国梦与中国梦的比较及现实启示[J].理论月刊,2013,(11).

[3]张友伦.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J].历史研究,1996,(2).

[4]李烁洁.从盖茨比到奥巴马:探寻美国梦的变迁[J].新乡学院学报,2011,(6).

[5]汪宗田,王雷灵茜.中国梦的内涵及其辩证特征[J].江汉大学学报,2014,(4).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杨会春.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J].新湘评论,2013,(11).

(责任编辑 高云)

D616

A

1671-0681(2014)06-0075-04

宋敏(1970-),江苏盐城人,江苏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副教授。

2014-05-14

猜你喜欢
人权制度
人权不应成为西方话语霸权工具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残疾人体育权——一项国际人权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