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双重影响及其对策

2014-03-11 05:31韩晓娟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会化政治环境

韩晓娟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双重影响及其对策

韩晓娟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而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对于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一定的影响,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新媒体对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主客观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推进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健康发展。

新媒体;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双重影响;应对之策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参与政治活动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1]当代青年作为社会成员,将来作为社会生活的主要参与者、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需要向社会人进行转变,必然需要主动参与到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来。随着科技发展,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其影响,发生着重要变化。好奇心强,喜欢挑战,这是当代青年的重要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很快地接受并适用新媒体。因此,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我们应当发挥新媒体的积极影响,尽量减少或避免消极影响,以有效促进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健康发展。

一、新媒体与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密切关系

(一)当前我国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是指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当代青年通过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和政治实践活动,在社会政治互动过程中,学习政治知识,接受政治教育,掌握政治技能,从而内化为社会人。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可以说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政治集团采取特定的方式和方法向当代青年传输符合统治意识的政治信息,进行政治灌输和教育的过程。[2]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受到社会系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与社会环境、主观意识、传播媒介等因素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当代青年政治意识的不成熟性与可塑性,当代青年政治教育的灌输性与能动性,主导价值一元性与价值取向多元性,媒介的多元特性与目标的高预期性。理性的认识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掌握其特点,有利于正确分析新媒体对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促进社会政治秩序和谐稳定发展。

(二)新媒体成为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平台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区别于以往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主要通过互联网,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方式,也可以在数据终端进行使用,例如电脑、手机等。[3]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新媒体利用的主要群体为青年。通过新媒体当代青年可以获得政治信息,各方面文化知识,同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对于自己关心的政治事件发表言论,表达政治观点,在虚拟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不断历练,形成自己的政治立场。由此看来,新媒体己经成为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平台。

首先,当代青年获取政治信息的主要方式为新媒体。新媒体具有一定的传播优势,被称为“第五媒体”,集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于一体,这种信息传播系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拥有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无法逾越的优势。[4]新媒体的产生,打破了原有信息的传播模式,实现了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由原来的“轮状传播模式”改变为“交互式传播模式”。新媒体成为当代青年获取政治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发展阶段,提供了大量的政治信息。新媒体构成全球信息传媒,它辐射范围最广,信息量最大,参与群体最多,并将传统传播媒体与网络、卫星结合。[5]当代青年可以通过新媒体提供的政治信息,分析国内政治形势、了解政治改革的大政方针、政策法规,丰富自身的政治知识,深化政治理念;了解国外的政治知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念,拓宽自身的政治眼界,从而促进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其次,当代青年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方式为新媒体。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结果:第一,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二,按照特定的行为模式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第三,在规定的范围内参与政治活动。当代青年处于向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通过新媒体获取政治信息,形成自身的政治观念,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政治实践,接受政治教化,这将为以后内化为真正的政治社会人打好基础。虚拟的政治环境为当代青年提供了进行政治实践的机会,这将有利于提高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当代青年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而实际情况是缺乏机会参与到真正的政治活动中去。而当代青年可以在新媒体提供的虚拟政治环境中了解政治动态,发表自主意见,参与虚拟世界的政治实践,丰富政治知识和经验。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参与各种政治活动的重要平台。

二、新媒体对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一)开阔当代青年政治视野

在新媒体环境下,其传播方式为交互式、无中心的传播模式,当代青年接触的政治信息是多元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获得了政治信息,也学习政治知识、政治学说,明确了他们的政治立场、政治意识、政治思想,从而开阔了政治视野,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新媒体环境下拓宽了当代青年的政治视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社会主义特色政治理论和政治观念在当代青年群体中通过新媒体不断进行传播,使当代青年加深理解、认同,进一步扩宽当代青年政治视野,促进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良性发展。

(二)鼓励当代青年政治表达

政治表达的方式包括制度性表达和非制度性表达,例如政治集会、政治请愿、政治言论等。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对于当代青年群体而言,在传统政治表达方式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比较困难。相比之下,在新媒体的虚拟政治文化环境下,当代青年不需要表明自己的身份,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政治理论,了解政治信息,发表政治观点,使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因此,新媒体方式的出现为当代青年进行政治表达提供了便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当代青年的不良情绪和政治压力。同时,在虚拟的环境下,当代青年可以自由畅谈政治,就关心的政治问题发表言论,有利于当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立场观点的理解和认同,为将来进入社会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做好各方面准备。

(三)带动当代青年参与政治

政治参与是社会成员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确保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当代青年政治参与主要是被动接受的方式,例如党团组织活动、政治论文写作等,参与政治活动机会少,接受的信息是相对统一的;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取的政治信息是多元的,当代青年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由此,利用新媒体来调查民意也成为国家各级部门开展政治活动的重要途径。新媒体环境为当代青年政治参与提供有效途径,当代青年的积极性被调动,有效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同时,新媒体为当代青年政治参与构建了平台,为当代青年行使自身民主权益提供了条件,实现了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这将有利于培养当代青年独立的理性判断能力,提升了当代青年政治实践能力,形成自身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更加有效地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去,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

(四)增强当代青年政治意识

在新媒体环境中,当代青年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不断成熟,其政治意识越来越理性化。通过新媒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当代青年可以参与各种形式的政治实践活动,获取政治信息,提升自身的政治社会化水平,推进政治意识的成熟与发展。在传统的政治环境中,当代青年接受到的政治信息相对统一,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思想较为一致;相反,新媒体环境中多元化的政治观点、学说、思想呈现在人们面前,拓宽了视野,培养当代青年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有效地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去,关心了解国家大事。

三、新媒体对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一)当代青年的政治倾向复杂

政治倾向构成了政治观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心理条件,对稳定的政治观具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当代青年的政治倾向决定了其具有的政治观。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教育的政治思想形成了冲击。当代青年不再是单方面的接受政治理论、观点、学说,而是主动去学习政治知识,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政治实践,丰富自身的政治体验,在互动中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点、立场,产生了不同政治倾向。当代青年的政治倾向失衡,就成为新媒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当代青年的政治表达变得非理性

政治表达是社会成员通过宪法规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的过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教育,培养当代青年具有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责任感强的优秀品质。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代青年的情绪控制力、政治敏感度弱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媒体中不良信息的传播,使政治理想模糊、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当代青年失去理性,做出错误的判断,迷失自己的方向,由此,有些当代青年在新媒体环境下表现出无理的举动,甚至引发政治暴力,发生社会责任缺失的行为。

(三)当代青年的政治追求淡漠

改革开放以前,当代青年心系祖国前途和命运,为了祖国的解放甚至愿意牺牲生命的代价,具有极高的政治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做出巨大贡献;但在改革开放后,各种政治思想纷至沓来,受到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改变,而当代青年政治参与、追求政治理想的热情也减弱。功利主义思潮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削弱了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热情,变得消极被动,只是关心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没有政治诉求。而新媒体的生活方式改变着当代青年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定程度冲淡了当代青年对政治生活的追求,一些青年的政治热情也就淡漠了。

(四)当代青年的政治责任减弱

政治责任是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参与政治活动过程中,以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为主,自觉地进行自我规范和管理。作为新时代的当代青年,应该具有明确的政治责任,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标准为价值取向。但在新的媒体环境下,环境的虚拟化和功利主义思想使当代青年淡化国家归属感,社会责任感,容易失去自我;个别不良政治信息的获取会使当代青年变得没有理智,在参与政治活动或发表政治观点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过激的言论,不负责任的说法,甚至会发生一些当代青年政治责任缺失的行为。

四、新媒体环境下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发展策略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新媒体环境下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发展策略的提出,需要引导和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进一步促进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对于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加以限制,分析造成消极影响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解决新媒体的消极影响,从而明确促进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客观方面:创造良好的新媒体环境

1.加强社会媒体的建设,构建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媒体平台

当前当代青年媒体生活已经成为他们重要生活方式,媒体在当代青年政治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时效性上,新媒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新媒体进行学习和生活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互动方面,新媒体平台适合当代青年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增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社会应加强基础媒体的建设,构建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媒体平台,为当代青年进行政治学习和交流提供便利,并普及新媒体在社会中的应用。同时,社会通过新媒体思想开展政治教育活动,增强当代青年政治学习的兴趣,树立争取的政治立场,明确社会媒体的导向性,传达具有教育意义的政治信息。针对新媒体环境中非理性政治表达给予反驳,减少社会媒体可能对当代青年产生的不良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媒体环境。

2.组织与当代青年的媒体互动活动,提高当代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水平

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在于交互式、无中心传播。互动性强是新媒体的重要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当代青年生能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因此,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应得到重视,关注当代青年在新媒体之间的交流,进行政治实践,丰富政治体验,有利于明确当代青年的政治导向,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推进当代青年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3.创新思想教育方法,对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开展正确引导

在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进程中,当代青年主要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和了解政治信息等方式内化为政治社会化。正确的政治理论为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奠定理论基础,思想教育方法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当代青年政治学习、政治参与的兴趣,增强当代青年与社会政治活动之间的互动,能够促进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正向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想教育方法的创新:第一,单一型学习教育方式转变为复合型教育方式。由传统的学习政治理论、开座谈会等方式,与新媒体方式进行结合,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灌输式的学习教育方式转变为交互式的学习教育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学习教育,而是相互之间有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和学习;第三,封闭型的学习教育方式转变为开放型的学习教育方式。新媒体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应该利用新媒体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思路,进行开放式的教育,与时俱进,开展对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正确引导。

(二)主观方面:提高当代青年自身政治社会化的能力

1.加强当代青年的媒体素养教育

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新媒体对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积极和消极两种影响。这就要求当代青年要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正确认识新媒体,利用新媒体促进政治社会化发展。当代青年应学会在新媒体环境中甄别各种信息,获取有利于自己思想政治提高的信息、观点,站在符合社会要求的政治立场,避免偏激的语言和行为。作为当代青年,应该肩负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从有利于自身政治社会化出发,具备驾驭媒体、有效利用媒体的能力。

2.避免当代青年盲目进行政治参与

作为新时代的当代青年,首先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坚持符合社会要求的政治思想、观点、立场,具有政治理想,为祖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报复。在新媒体环境中,积极参与到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治生活中去,避免受到一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保持自己的立场。从而,可以提高当代青年的政治素质,通过正确参与政治活动,合理表达自身的意愿,为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中,新媒体拓宽了当代青年的政治视野,提高了政治参与的热情,促使当代青年主动进行政治实践,形成理性的政治思维,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作为当代青年,应深知肩上所背负的政治责任,坚持社会主义理想,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应深入学习,争做政治立场坚定的新时代青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乔雪梅.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1):93.

[3]尹建丽.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9.

[4]段志坚.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思考[J].人民论坛,2010(5):264.

[5]刘维.论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与应对措施[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144-145.

(责任编辑 刘强)

G206.7

A

1671-0681(2014)06-0087-03

韩晓娟(1981-)女,汉族,山西灵石人,硕士,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邮编:621000

2014-06-24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与实效性的实现途径研究”(CJS12-56);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一般课题“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与实效性研究”(CSZ13007);绵阳师范学院教改课题:“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与实效性的实现途径研究”(Mnu-JY1318)

猜你喜欢
社会化政治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政治攀附”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