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替代的场记

2014-03-11 20:15夏颖奇
中关村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关村足迹杂志

夏颖奇

《中关村》杂志十一年了,伴随着中关村的辉煌,杂志成功地扮演了不可替代的场记的作用。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美国《新闻周刊》把中关村作为封面故事来讲述,称中关村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中关村在致力于培养中国的比尔盖茨,是中关村带领中国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中关村将成为新世纪的文化圣地。

美国人不傻,美国人对中关村的描述是深刻而又准确的,因为美国人最担心的是中国的科技创新。

中关村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乘势做大做强的。这些年中关村走出了联想四通方正、搜狐百度小米为首的千千万万高科技企业,产生了柳传志李彦宏雷军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企业家,推出了数不清的专利技术、科技大奖、上市公司,技工贸总收入也从1999年的860亿飞跃为2013年的30000亿元。神话般的中关村不仅仅贡献着GDP,更让全国人民享用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带来的一切福利和便捷,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技术创新技术革命的一个个辉煌篇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的品牌、北京的名片、民族的骄傲。

这个时候卫汉青社长创办了《中关村》杂志,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克服种种困难开始艰苦的创业。这是一份以专注报道中关村为使命的杂志,十多年如一日地报道中关村、记录中关村、评述中关村。从三年大变样到联想并购IBM的PC,从百度上市到小米的奇迹,从“胡晖现象”到海归大潮,从科技园到示范区,一期期翻下来,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感受到的是中关村的脚步、企业家的精神和时代的脉搏。

这份杂志投递到北京市和全国各个角落,摆放在各界人士的案头和国际航班上,把中关村的动态广为传播。为中关村呐喊、为创业者助威、为新技术新产品喝彩,就是这份杂志的灵魂和性格。尽管这些年有许多文章许多媒体报道过中关村,但是没有谁能如此全面系统长期地把中关村展现在世人面前。如果说中关村是一个演绎神话的大舞台,《中关村》杂志就是这个舞台忠实的场记,历史证明,这个场记独此一份,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作为作家、诗人、海淀文联主席的卫汉青,一直担任着杂志的社长兼总编,并为每期杂志亲笔撰写刊首语,结合国际、国内大背景,高度概括当前中关村的新动向新发展。如今这部《中关村的足迹》结集出版,有如中关村编年史般的鲜活和精彩。翻阅这部《中关村的足迹》,侧耳聆听中关村的前进脚步声,让每一个中关村人感到亲切和鼓舞,也为将来的史学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我们有理由赞扬卫汉青和他的团队,由于他们的坚持和努力,让中关村的发展史有了一部详尽的不留空白不留遗憾记录。谁说文联主席不能在高科技的中关村大有作为?

感谢杂志《中关村》,感谢卫汉青!

(作者系中关村创新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北京专家联谊会理事长、中关村管委会原副主任、博士。此文为即将由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卫汉青《中关村的足迹》所作的序)

猜你喜欢
中关村足迹杂志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成长足迹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足迹
足迹
春的足迹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