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研究

2014-03-13 03:39马艳敏
当代经济 2014年9期
关键词:汇率国际化货币

○徐 胜 马艳敏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2013年12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1232,较上日上涨78基点。至此,以中间价计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2.65%,2005年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幅度则达到35.15%。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 IFT)数据显示,人民币于传统贸易金融(信用证及托收款项)的份额比率由2012年1月份的1.89%增至2013年10月份的8.66%,使人民币成为有关市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常用货币。然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依然很低。美元的国际化指数为52.3,欧元为23.6,而人民币只有0.87。因此,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需要稳步推进,不可能人为加速。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人民币国际化背景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货币、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也就是人民币由国内货币转变为国际货币的过程。支持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是这个国家背后的综合实力,包括经贸实力、货币的公信力和惯性、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政治地位等多个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无论是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还是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逐渐加强。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开始发挥计价和结算货币的职能,人民币贸易层面区域化雏形初现。我国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从经济规模看,2012年中国GDP规模达到5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8%,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见表1)。根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预测,2020年以前,中国经济仍有望以年均8%的速度持续增长,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仅为2%左右。

表1 1978—2012年中国主要指标世界排名

在中国经济下一轮开放中,人民币国际化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如果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有一个稳定的国际汇率制度,或存在一个平等、互信、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无需刻意追求人民币这一主权信用货币的国际化。然而,当前主导世界的国际货币不能合理反映国家间经济实力的变化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要避免现实金融世界给本国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必须追求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针对美元危机之后美联储的美元政策而提出的。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一直采取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央行大量购买中长期债券把中长期利率锁定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中国大部分外汇储备源于资本账户盈余,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经常账户下的贸易顺差,数据见图1。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5万亿美元。

图1 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

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严重。2005年以前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从2005年开始人民币在有控制的区间内开始浮动,但趋势非常明显:人民币对大部分主要货币大幅升值;最近已经在向1美元兑换6元冲击(见图2,图中港币兑美元基本保持一条水平线,因为香港政府采取锁定美元固定汇率的政策;所以人民币也对港币升值)。中国将外汇储备的一大部分用于购置以美元计价的美国国债。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美国欠中国的债务也会大幅度的降低:人民币升值30%,美国欠的债就蒸发掉30%。

2、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影响

图2 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人民币/美元(与港元)汇率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受到的干扰和负面影响很多,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如果本币不能自由兑换,就无法全面参与全球化进程,也无法在稳定全球经济秩序中发挥作用,也无法充分享受全球化带来的收益。在中国金融战略过渡期内,追求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维护世界和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需要人民币国际化。从实体经济领域来看,当前世界经济不平衡,固然有人口结构、经济结构、不同国家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原因,但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给美国等主要储备货币国家提供了额外的几乎不受制约的融资能力,是造成美国过度消费、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货币之一,就能在某种程度上纠正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世界经济失衡的基础。

第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需要人民币国际化。中国要想继续维持相对高速的增长,必须寻找能支撑自身潜在增长率的方法。为此,除了尽快将经济发展战略转向内需为主特别是扩大消费之外,也需要向外释放产能,开拓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市场,还需要扩大人民币在这些国家投资、消费中的份额。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有助于全面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货币的国际竞争,本质上是对币值稳定的竞争,而这又高度依赖于货币所服务的经济体效率,以及维护货币稳定运行的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信誉。

第四,开放的大国经济需要有相应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货币条件支持。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特别是大国经济体,通过本币的国际化,可以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一是预防流动性风险;二是预防货币错配下市场价值波动的风险;三是可以拥有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的金融条件和定价权。

二、人民币逐渐成为全球贸易领先货币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主要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人民币可以在境外使用、流通;第二,作为贸易计价货币;第三,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第四,作为投融资的货币;第五,作为国际的储备货币。

第一个层次,中国现在基本上可以做到了,不单单是周边地区,很多地方都直接可以人民币兑换,人民币信用卡在境外也可以用。第二和第三个层次也开始进入,人民币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八大交易货币。人民币逐渐成为全球贸易金融的领先货币,亚洲市场尤为突出。我国进出口商与其交易对象也采用人民币开立信用证。2013年前8个月人民币支付2.8万亿元,占外贸总额的比例为13%,而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7%和10%。

近年来,人民币跨境结算量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加快迅速增长。中国政府自2009年7月起正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巴曙松和吴博(2009)认为,货币互换和跨境结算这两项举措标志着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09年是人民币国际化元年。2013年前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3.16万亿元,已超过2012年全年规模;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3325亿元,也接近2011年全年水平。同时,离岸人民币市场不断扩大,海外人民币存量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7000亿元,在当地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中的比重超过8%。台湾、新加坡、伦敦等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业务也取得快速发展,陆续形成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多个人民币离岸中心。

人民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互换状况是反映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指标。迄今,中国已与英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蒙古、乌克兰、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2013年10月,欧洲央行与我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中国在欧洲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彰显,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显著上升。根据SW IFT数据,人民币作为世界支付货币,在全球中的份额为0.84%,为世界第12大支付货币。尽管占比仍然有限,但却充分证明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正在不断提升。

三、正确衡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能高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标准包括实现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的职能,具体体现为一国货币贸易结算功能的国际化、金融交易职能的国际化及价值储备职能的国际化。现在流通人民币的国家越来越多,但这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人民币能否实现国际化关键在于其能否成为贸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乃至储备货币。目前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的国家仅有少数几个,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存量仅占全球离岸市场存量的不到1%,人民币结算额度只占我国进出口10%左右,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方面人民币没有话语权。

人民币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需要打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础,稳中求进。在当前时点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尤其需要谨慎。首先,由于全球主要央行推行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仍然极度宽松,而中国在经历此前的信贷快速扩张之后正试图放缓信贷增速。现阶段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可能会扩大国内外息差的影响、抬高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国内政策制定变得更加复杂并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其次,由于近期美联储正计划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波动性已经增大,且在未来流动性条件变化的过程中,市场波动仍可能居高不下。在相对封闭的资本账户的保护下,中国基本上规避了这些外部冲击,因此目前应当慎重考虑是否要放弃这一“盾牌”。再次,由于杠杆水平快速提升、地方政府可持续的融资机制仍然缺失、制造业产能过剩和经济增长出现趋势性放缓,国内金融系统已经变得比此前更为脆弱。因此,当前中国应加快推进国内改革进程,以减少经济系统中已经积累的诸多风险,并降低对外部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风险敞口。

四、以中国金融改革为基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必须具备经济规模、宏观经济政策稳定、资本项目开放、汇率制度灵活、成熟的资本市场、外部网络这六个要素。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规模大和外部网络发展良好,但其他三个要素尚未满足。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以中国自身金融改革为基础,完善金融市场的发育,实行利率市场化、汇率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的开放等。

1、利率市场化

当前中国最重要的金融改革是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两者应该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方向,要坚定不移地、稳妥地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央行将在今年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称原则,建立完善的科学定价制度。同时,要加强中央银行利率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利率调控体系。我国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有步骤地放开信用社贷款利率管理。根据具体情况,有步骤地放开其贷款利率上限,促使城乡信用社综合贷款风险、成本等因素进行差别定价,从而传导货币政策意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加快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2013年11月4日,央行在其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中提到,新批准10家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至此共有110家境外机构可参与到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已明显加快,而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将因此变得更加透明。同时,离岸人民币回流渠道将得到进一步拓宽,有利于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展。

利率市场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贷款利率层面加快发展企业债市场和企业票据市场,使之出现并推动中国信贷市场的最优惠利率形成,即商业银行向大中型优质企业客户发放普通中短期贷款的平均利率;二是从存款利率形成层面加快围绕准备金账户和央行清算系统的头寸借贷机制,并确立这个市场上的央行利率工具和调节机制。

2、汇率机制改革

自2005年我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稳步推进,汇率弹性不断增强。2007年5月21日,人民银行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由0.3%扩大至0.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时,为防止货币竞相贬值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我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的实际浮动幅度。2012年4月,人民银行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由0.5%进一步扩大至1%,同时大幅减少了外汇干预,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人民币汇率趋近均衡水平,弹性显著增强。

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逐步减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依赖,降低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大幅波动,这样既有利于增加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也有利于稳定对外贸易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汇率改革就是要建立灵活的双重目标区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货币的汇率能够自由浮动,只有货币到边界的时候,中央银行才采取市场化的手段来“干涉”,以买进或者卖出来运营。开始的汇率目标边界可以定得窄一点,然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这个边界可以逐步拓宽,最后取消边界。

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这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基本特征,今后会继续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走,同时比较平稳。当前汇率市场化的三个要点:一是发展市场,让市场更加便利,没有过多行政审批限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套期保值等产品;二是增加汇率弹性,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幅可以适当扩大,增大套利成本;三是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稳定。

3、资本项目开放

资本项目开放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中国资产在全球配置的效率、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必经之路。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亮点。它涉及金融改革和创新多个领域,涵盖账户体系、投融资汇兑、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以及风险监控等金融服务的关键层面。尤其在促进跨境投融资和丰富风险对冲手段等方面,新的政策指引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

资本账户开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本账户项目下的货币可兑换,即国家对居民和非居民资本交易的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允许把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成国际通用的货币;二是资本市场的开放,主要是指人民币证券投资交易市场的开放。资本账户的货币可兑换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资本市场开放是货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从美元、日元、德国马克和英镑等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和国际货币职能的内在要求来看,资本账户开放是货币国际化必须经历的过程,未来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开放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并允许外资以人民币形式投资大陆资本市场,同时鼓励内外资企业以人民币形式相互投资,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以人民币形式上市和发债,人民币和日元、澳元可直接兑换。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一方面,要推动资本账户开放,加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另一方面要“有序”提高可兑换程度,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五、结论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化的目标应该是人民币最终要能和美元、欧元一样成为国际货币。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断增强,在贸易结算、离岸市场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有限,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的国家较少。在人民币逐渐成为全球贸易领先货币之后,要正确衡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充分发挥人民币投资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使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来充当银行存款和各种证券资产等民间私人机构的金融资产,或者充当货币当局的国际储备资产。

实现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要拓宽和创新人民币投资工具和产品,满足民间私人机构投资于人民币金融资产的要求,实现人民币作为非居民和居民投资资产和风险规避工具的职能,并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SDR的比重,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当前中国应以自身金融改革为基础,完善金融市场,推动利率市场化、汇率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的开放,逐步实现人民币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的职能,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马荣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4).

[2]张文佳: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及进程[J].经济问题探索,2013(7).

[3]巴曙松、吴博:人民币国际化元年[J].中欧商业评论,2009(6).

[4]李建军、甄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程度测度及展望评估[J].国际金融研究,2013(10).

[5]Eichengreen,Barry.The Renminbi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1,33(5).

[6]Cohen,B.J.The Future of Money,Prince-ton[M].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

[7]Robert McCauley.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enminbi[R].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2011.

[8]Eichengreen,B.Dollar Dilemma.The World’s Top Currency Faces Competition[R].2009.

猜你喜欢
汇率国际化货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古代的货币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古代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