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友:80后的笔墨游戏

2014-03-13 00:46麻雯
北京纪事 2014年2期
关键词:荣宝斋作品展笔墨

麻雯

2013年11月20日,为期5天的“三十而立——龙友书法作品展”在北京琉璃厂荣宝斋成功落下帷幕,龙友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内第一位在荣宝斋举办个展的艺术家。

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80后大男孩站在聚光灯下,既腼腆内敛又胸有成竹,既平和持重又满怀热情。此前,荣宝斋这座有着300余年历史的艺术殿堂从未为70后艺术家开办过个展,遑论80后。龙友却凭借纯熟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终于叩开了荣宝斋的大门。中国书协秘书长陈洪武对这位书坛新星赞赏有加:“龙友对传统书法的理解非一般地深刻,作品越写越精到,越写越安静了。”

从未间断的墨香

1984年,龙友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这里也是贺子珍的家乡。他的老家虽然是穷乡僻壤,但也有个好处——因为不受外界干扰,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保留。在儿时的记忆中,爷爷若想邀请朋友来做客,就用毛笔书写一张便条,让晚辈送到对方家中去。书法就像一位老朋友,时时刻刻陪伴在龙友的身边。在爷爷的影响下,他也开始用毛笔蘸着水,在青石板上练字。直到今天,他仍记得爷爷的话:“把石板写凹了,你就算是读书人了。”

初中毕业后,龙友考入吉安文艺学校学习美术,整整三年,书法练习一天都没间断过。“当时,楷书临摹颜真卿的《勤礼碑》,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隶书则是《曹全碑》。那段时间,对经典的崇拜、对中国书法的核心认识已深植于骨髓。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想要把字写好,必须临帖。而且,临帖必须集中在某几位大家。”龙友如是说。

十七八岁的龙友走向社会,在一家建筑公司打杂,庸庸碌碌的生活无法让他的心安定下来。高考是唯一的出路,他决定放手一搏。2002年,龙友被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录取。本科4年,任教3年,油画系硕士研究生3年。10年的象牙塔时光,龙友的全部课余时间几乎都投入在书法上。兴致来了,从吃完早饭便开始练习书法,一直写到凌晨一两点钟,更是常有的事。“太喜欢了,如痴如醉,没法躲避它。”也许,龙友就是为书法而生。

他对笔墨语言的把控能力有着惊人的天赋,每一次书写似乎都是一场与古代先贤的对话。二李小篆的严谨、汉隶简牍的古朴、晋唐小楷的精致、魏碑刻字的俊朗、宋元名家的潇洒、八大山人的简淡,乃至游丝书、假名书法等,龙友总是能采撷到其中的神韵。

江西师大文学院的詹冬华教授曾这样评价:“观其书法,于二王用功尤勤,展卷可见魏晋韵致;又旁涉唐、宋、明诸家,博观约取,会通今意,自成笔墨。工行,擅真、篆诸体。其用笔多效古人楷则,流转自如,真力弥满,龙骧豹变。”

将书法生活化

“古代文人把书画当成一种笔墨游戏,我这十几年研习书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笔墨游戏。有时候无心插柳柳成阴,不知不觉中,反而会更专心一点。”龙友笑道。2006年本科毕业后,龙友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游戏”目标:在5年内,成为江西省书协的会员;10年内,成为中国书协的会员。

2007年,龙友得知中国书协正在举办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他投寄了一幅行书作品。没多久,他便得到了作品成为入展提名的消息。龙友喜出望外,简直有“石破天惊”的感觉。接下来,一发而不可收,连续获得了许多荣誉: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二等奖,全国第九届书法作品展入展提名,全国第三届兰亭书法奖入展,又入选全国第二届草书展、全国第六届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作品展、全国首届篆书艺术大展等国家重要展览。2009年,龙友正式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当时江西省最年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比自己预设的目标提前了整整8年。

2012年10月,龙友进入南昌市文联,担任书协秘书长一职。最近几年的书法实践中,龙友从未停止思考。“我们怎么找到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如何使书法真正进入生活、愉悦身心?近来,我在做一些有意思的实践,比如将书法生活化。写日记或读书笔记时,我都用毛笔代替硬笔,尽可能不把书法供奉在高高的阁楼上。近年来,人们都在叹息,传统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大师还会有吗?问题在哪里?我们读书、思考、书写时,不能够把书法跟生活连接起来,而古人则把最高级的艺术和最平常的生活无缝对接。这种完美的结合、水乳交融的状态是我们很难拥有的。所以,要把书法推向一个新高度,将书法生活化、平常化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实践,当然也不能忘记它是艺术。”

书法并非单独存在,它包含着古人对天地、文化、历史、哲学、心灵的认知,是一切知识的集中体现。另外一方面,书法又是非常个人化的,需要在孤独的途中苦苦求索。正像他自己所说:“书法使我战胜了空虚,获得了寂寞。”龙友的生命因书法而彻底改变,书法就像他的知己、爱人、至亲,那种微妙的情愫凝结于笔端,写之不尽。

(编辑·麻 雯 )

mawen214@163.com

猜你喜欢
荣宝斋作品展笔墨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荣宝斋》征订
《荣宝斋》
《荣宝斋》征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