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常态”新闻报道的辩证思维及视角变化

2014-03-15 08:30陶克强
中国记者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常态新闻报道常态

□ 文/陶克强

做好“新常态”新闻报道的辩证思维及视角变化

□ 文/陶克强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视察时提出,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至此,“新常态”一词开始流行于中国经济领域。迎来新常态,走向新常态,应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将成为指导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方向标,也为做好新闻报道提供了机遇。

新常态 经济报道 思维转变 新闻资源

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如何准确把握和及时报道好各地应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探索?

新常态新闻的着力点

讲发展规律,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握“周期律”。而为了踩准或把握“周期律”,及时地“换乘”也就在情理之中,却考验着决策者的勇气与智慧。

习总书记提出的“适应新常态”,揭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意味着增长速度“下台阶”,昭示着发展质量“上台阶”,这无疑是一次主动而适时的有信心、有底气的“换乘”。

这也标志着我国经济将迈入可持续、集约化发展的新周期,而这也恰恰为做好新闻报道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一是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城镇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消费潜力将不断释放,城市建设将不断提升;二是产业升级的新机遇,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将加快升级,产品制造将走向高端,生产效率将大幅提高;三是消费升级的新机遇,整个社会消费正在加速从生存型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信息消费、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上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四是科技创新的新机遇,我国科技发展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已经到了完全可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

新常态、新机遇,为做好新闻报道拓展了新空间、提供了新舞台,这需要新闻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把各地应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实践和探索第一时间报道出来,我体会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要报道好各地在新常态下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新突破,进行式地反映各地在新常态下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绩,着力搞好解析式深度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要针对各地应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这一战略转向开展调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如实反映新常态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动向、新阻力,提出可行或可操作的意见建议,为当地党委政府正确决策当好参谋。

三要大力宣传各地新常态下出现的新事物、新经验、新典型、新萌芽,及时传播“好声音”、提供“正能量”,为各地应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鼓劲加油。

四要努力宣传各地基层干部群众应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积极作为和主动创造,多写新常态下的开拓者和创见者。

五要积极传播各地在新常态下的投资环境、产业架构、增长潜力、生态红利、改革创新等各自的比较优势,努力为各地吸引技术、人才和资金呐喊喝彩。

新常态下重新审视各地新闻资源

做好新常态下的新闻报道,需要认识和把握新常态下的新特征:经济增速与过去相比呈结构性而非周期性下降;过去“投资+出口”占据主体拉动方式,已逐步向“投资+消费+创新”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将从以“量”为中心到以“质”为重心转移,这几个新特征将成为媒体重新审视各地新闻资源的重要标尺。

以正在迈向新常态的浙江为例,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认为,以新常态的新视角审视今年上半年“期中考试成绩单”不难发现,经济新亮点正通过转型升级“破茧而出”,折射出浙江呈现科学发展的积极变化,经济发展向更高阶段新常态转换的特征明显:增长动力正在迈向科技创新驱动新阶段,发展路径正在迈向绿色生态发展新阶段,资源配置正在迈向全球市场竞争新阶段,空间组织正在迈向都市经济主导新阶段,产业结构正在迈向服务经济引领的新阶段(见2014年9月12日《浙江日报》)。浙江出现的这些积极变化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折射窗口,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具体化的重要节点,这一丰富矿藏为新闻界做好新常态下的新闻报道提供了实践支撑。

做好新常态下的新闻报道,要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为主线,着力抓住各地特点、特征、特色,辩证地用好地方新闻资源,实行“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一起上,生动客观再现各地新常态下的创新实践和探索,创造性地做好这一独具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新常态新闻报道。

新常态下做好新闻报道需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当前,主要需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

一是处理好新常态与旧常态的关系。新常态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将告别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表明通过投资出口的高增长来推动经济高增长,依靠资源、要素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实现经济的高增长,主要依靠多种低成本要素组合优势来推动经济增长等传统做法将失去主导地位。因此,我们要以习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这一重要科学论断来指导新闻工作,对符合新常态方向的要大张旗鼓,切实把报道做足做好做到位;对不符合新常态方向的则要“冷处理”,必要时还要进行建设性的舆论监督,将其引导到符合新常态方向的轨道上来。

二是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传统产业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传统产业借助高新技术或是工业设计,大力注入创新含量或是时尚元素,就能将传统产业改造成为新兴产业。而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上,除了积极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外,还要大力发展网络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业态。但应注意的是,与过去的增长方式、发展路径相比,新常态是一种战略上的调整,这与许多地方希望上项目、上规模、上速度的期望有一定距离。对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报道上把握好分寸,防止出现片面性,着力引导各地扎实抓好产业结构调整,防止结构调整中出现新的趋同和重复建设问题。

三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既要守住生态的绿水青山,又要建设发展的金山银山。具体来说,不能以破坏不可再生资源为前提条件,更不能靠圈占土地、消耗资源破坏蓝天绿水来实现发展要求。各地做好新常态下的新闻报道,要尊重生态伦理原则,遵循经济运行规律,引导各地“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出现因开发不慎造成新的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等问题。

四是处理好东部先行与中西部追赶的关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邹勇说,今年上半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仍然快于东部,东部地区的有机整合也开进快车道,京津冀一体化顺利推进,三地在交通运输、社会服务各方面的衔接节奏已经明显加快。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新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等概念的提出,也让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中国经济最热的关键词。这些经济运行中展现出来的新特点、新亮点,为做好新常态下的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实例。

五是处理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关系。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将成为新常态下的常态化。而要在新常态下抓好经济发展,就需要克服政府行为,除了充分释放“创新红利”和“体制红利”,还要防止政府包揽一切,避免政府在开发建设中唱主角。新常态下的主导应该是市场,主体应该是社会、企业和群众,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新闻报道,引导各级地方政府把工作重心放在搞好规划和宏观调控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把调控的发力方向放到激发市场活力、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和支持实体经济做强等方面上来。

六是处理好投资主导与消费主导的关系。新常态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呈现出新格局:由外需为主拉动逐步转向内需为主拉动,这表明由消费主导的增长将取代投资主导的增长。在增长模式转换的这个关键时期,新闻报道要为走向新常态及时有效地解疑释惑,因为在内需结构中,投资特别是政府的投资作用将有所弱化,消费将起更重要作用,但这并非否定投资的作用,而是要引导各地着力改变投资结构,抓好建立在消费基础上的有效投资,切实加大公益性项目投资和消费供给能力的投资,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七是处理好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自信、更有尊严,将由过去主要追求数量型改善转向质量型改善,全面提升老百姓生活质量。雨果说过:一颗心灵的叹息,能比一城的喧嚷道出更多的东西。做好新常态下的新闻报道,要着力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实施工程项目时,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着力解决好群众吃水、住房、就业、上学、供暖、交通等现实问题,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指数与群众幸福指数同步上升。

“非知之艰,惟行之艰”。要做好新常态下的新闻报道,首先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迎接新常态报道环境的挑战,积极围绕新常态进行选题、策划;其次要调整新闻报道结构,自觉让应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报道“唱主角”;再次,要熟悉和掌握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新特征、新动向、新亮点,及时捕捉和反映新常态下的生动实践。

(作者单位: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net.com

猜你喜欢
新常态新闻报道常态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