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地区蔬菜生产与供应

2014-03-15 05:01,2*
中国蔬菜 2014年12期
关键词:西藏蔬菜生产

,2*

(1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2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

西藏林芝地区蔬菜生产与供应

郭小贤1余小林1,2*

(1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2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

林芝素有“西藏江南”之称,所生产的蔬菜自然风味浓,品质好,营养价值高。分析林芝地区蔬菜生产、供应的现状与问题,对发展西藏蔬菜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藏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全年温度偏低,无霜期短,很多喜温蔬菜在西藏露地栽培生长不良,甚至不结实,严重影响蔬菜生产与正常供应。自1988年我国实施“菜篮子工程”和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来,西藏引进以高效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体的设施生产技术,充分利用当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积温有效性高等优越条件,蔬菜生产尤其是大棚蔬菜生产的规模发展迅速,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蔬菜单位面积产量,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蔬菜市场供应的花色品种(李宝海和李顺凯,2008;白玛格桑 等,2013)。2013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2.54万hm2(38.17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0.31万hm2(4.58万亩);总产量80万t,人均年消费蔬菜260 kg。据不完全统计,夏秋季节全区农贸市场约有80%的蔬菜为本地供应,而冬春季节本地蔬菜的市场份额则下降至60%左右(http://xz.ce. cn/sy/gd/201404/18/t20140418_1467591.shtml)。此外,在生产旺季还有部分蔬菜销往内地,逐步形成了产销一体、具有西藏特色的蔬菜产业体系(张君丽,2013)。

当前,西藏社会经济保持着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势头,经济活力日趋活跃。2013年西藏生产总值达807.67亿元,同比增长了12.1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和西部十二省中均排第三位(http://www.chinanews.com/df/2014/01-10/5723130.shtml)。本文以西藏林芝地区蔬菜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当前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分析林芝地区蔬菜生产、供应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关于林芝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观点和建议,为实现西藏林芝地区及全自治区的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1 林芝地区蔬菜生产的现状与问题

林芝地区气候温和湿润,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等多种气候带并存,年降雨量约650 mm,年均日照2 022 小时,年太阳总辐射5 460~7 530 MJ·m-2,无霜期180 天。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林芝地区农牧业发展呈现出自身特点,其特色农牧业主要包括种养业、林下资源采摘业和藏药种植业。

对2011~2013年林芝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及投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表1),蔬菜总产量逐年增加,露地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逐年下降,但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整体提高;2011、2012、2013年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分别占蔬菜种植总面积的39.1%、42.8%和48.6%,2012、2013年保护地蔬菜产量分别比2011年增加54.2%和84.7%。林芝地区温室和大棚等保护地设施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蔬菜生产的环境条件,提高了蔬菜的单产,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1~2013年间从事蔬菜生产的人员逐年增加,当地菜农由2011年的80人猛增到2013年的1 082人,而外地菜农的数量略有下降,蔬菜种植的高效益吸引了更多的当地农牧民从事蔬菜生产;同时,客观上讲,外地菜农在对当地菜农的蔬菜栽培技术培训与指导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当地菜农人数的不断增加也给蔬菜增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

表1 2011~2013年西藏林芝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及投资情况

目前,林芝地区已发展形成了林芝县八一镇塑料大棚蔬菜生产基地、米林县米林镇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和朗县洞嘎辣椒生产基地等各具特色且规模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其中,2013年林芝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473.33 hm2(0.71万亩),总产量1.19万t;米林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66.67 hm2(0.40万亩),总产量0.70万t;林芝县和米林县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之和分别占林芝地区蔬菜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4.6%和51.1%,在林芝地区蔬菜产业中居重要地位。

林芝地区地域广,多为高山峡谷地形,气候条件差异大,造成蔬菜产业分散分布、发展极不均衡,生产和运输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制约着林芝地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单户种植面积较小,土地流转不畅

林芝地区单户种植面积一般为0.20~0.33 hm2(3~5亩),众多的县(乡)农牧民仍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方式,特色种养业仅仅作为家庭收入的补充。特色产品发展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弱,难以体现规模效益。此外,现行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多数地方农村土地流转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状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本地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落后,自主开发能力差

除一些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外,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灌溉、排水设施缺乏维护,多数地块仍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在墨脱县,一些偏远乡村甚至还保留刀耕火种的农业耕种方式。一些地方的农牧民“等、靠、要”思想严重,自主开发能力和积极性较差。同时,蔬菜生产兼业化趋势明显,经营管理粗放,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蔬菜生产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1.3 蔬菜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西藏乡镇一级的农技推广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各基地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还未形成技术服务网络。现有的服务中问题较多,如种子质量问题,肥料、农药品种单一问题等等。另外,因为当地菜农不认识农药包装上的汉字而耽误了病虫害防治的现象较为普遍。

1.4 多年连作导致一些蔬菜作物产生严重的连作障碍

由于多年连作,大棚蔬菜病虫为害日益严重。如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在林芝地区八一镇城郊蔬菜基地发病严重,一些田块发病率甚至高达100%,已经不适宜再种植大白菜、甘蓝、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这对当地叶菜类蔬菜的生产与供应造成较大的影响。

2 林芝地区蔬菜供应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蔬菜生产的发展,近年来已有100多种蔬菜可在西藏全年分期上市,有15种蔬菜实现了周年供应,彻底改变了西藏以大白菜、萝卜和马铃薯等传统蔬菜为主的情况。由于气候条件的优势,林芝地区是西藏自治区内拥有蔬菜种类最多的地区。2012年10月25日对林芝地区八一镇珠江农贸市场的蔬菜品种构成进行调查,蔬菜种类较丰富(表2)。

价格是市场运行机制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林芝地区蔬菜价格调查课题组对八一镇蔬菜市场的实时价格进行了为期1 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总体价格变化不大,年度间有一定的差异,但远远高于内地蔬菜价格(表3)。

表2 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农贸市场主要蔬菜种类

表3 2013年6月、2014年6月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常见蔬菜价格与北京同期蔬菜价格对比

造成林芝地区蔬菜价格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设施蔬菜投入大,种植成本提高

在林芝地区,大部分喜温蔬菜不适宜露地栽培,而大棚等保护地设施蔬菜的种植成本比较高,农膜、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产品的售价相对内地高出许多,如在内地一桶地膜售价70~80元,但在林芝地区的售价为170元。再者,林芝地区的蔬菜生产主要还是以小农户的形式为主,小农户的生产模式使得蔬菜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下降,导致产量不稳定,引起价格波动。

2.2 产地与销区距离远,蔬菜仓储及运输费用增加

虽然有报道说林芝地区蔬菜生产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但由于西藏交通道路不发达(如察隅、墨脱),运输费用较高。同时,调查发现蔬菜产品在产地收购后到市场集中批发,再到农贸市场零售,价差主要出现在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之间的环节,如何有序贯通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之间的渠道是解决蔬菜价位过高的关键环节。此外,在冬春季节,林芝地区仍有相当一部分蔬菜需从外地调运,由于冷链、仓储、油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蔬菜价格上涨。

2.3 销售方式与需求发生了变化

随着城镇化进度的加快与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地摊销售转变为蔬菜零售市场集中管理,导致零售摊点数量减少,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商贩销售成本上升,进而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一些商贩利用林芝地区消费高、蔬菜调运难、货量少的特点,哄抬物价,形成了“你高我涨,你涨我抬”的局面,导致菜价长期居高不下。再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均蔬菜消费量也快速增加,人们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量增多,蔬菜包装等环节的费用增加亦导致菜价上升。

3 林芝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林芝地区是目前西藏气候条件最好的地方,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特殊的光热资源有利于蔬菜生长和养分积累,较少发生病虫害,所生产的蔬菜自然风味浓、品质好、营养价值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有机蔬菜和绿色食品提供了天然的优良场所。

3.1 加强政府对蔬菜产业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

针对当前林芝地区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种植规模小、产销体系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全面制定蔬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蔬菜生产。强化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对蔬菜生产的宏观规划调控和微观指导,并规范产销行为,对蔬菜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建立健全蔬菜产业的协调机制,由权威部门或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对种植业、加工业、贮藏业、销售业等进行协调和指导,统一步调,形成合力,使蔬菜产业各个环节有机衔接。

3.2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逐步实现规模种植

通过稳定、有序、合法的途径把土地向种植能手和专业大户进行流转、集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扩大优质蔬菜的种植比例,大力发展城镇郊区有机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扩大引进和推广蔬菜新、特、优品种。针对目前林芝地区蔬菜生产分散的问题,建议由政府直接投资或合资建设蔬菜生产基地,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以政府的名义吸收分散的种植户,就像联户一样进行联动发展。建立相关合作组织,实现规模经营,有效地促进农业机械化操作、病虫害防治以及新品种推广等新技术、新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3.3 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蔬菜种植水平

由园艺与农技部门负责,大力推广适合当地的先进技术,全面提升种植水平。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如地膜西甜瓜套种花生、辣椒套种苦瓜、黄瓜套种叶菜、芹菜套种瓠瓜等;逐步推广集约化育苗,培育壮苗;在努力提高单产的同时,注重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提倡使用农业、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保护天敌,采用新技术、新农药、新设备防治病虫害;提倡施用有机肥、复合肥,合理轮作,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壤、水质的积累性污染;推广蔬菜设施栽培,巧打时间差;普及推广微灌、滴灌等节水技术,科学安排茬口;推广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向有机和绿色食品方向发展;推广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尽快实现净菜上市。

3.4 提升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打造精品名牌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落实完善各项扶持政策,重点在经营环境、市场开拓、商标管理、组织协调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与扶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群脱颖而出。大力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基地和农户共同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注重开发与培育林芝无公害蔬菜瓜果、朗县辣椒、林芝松茸、西藏萝卜和西藏芫根等品牌,开展有机与无公害认证和产地认证,实现蔬菜从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品牌的转化,最终以品牌占领市场。

3.5 加快培育城乡市场体系,推动蔬菜产业跨越式发展

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蔬菜市场流通主体,建设和改造大型鲜活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市场与基地、农户建立紧密联系,提高市场服务水平。不断完善交易设施和环境,加强果蔬储备库建设,逐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以农贸市场为基础,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减少农产品损耗,拓宽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保障市场供应。

3.6 合理开发野生蔬菜资源,丰富市场花色品种

林芝地区分布着丰富的野生蕨菜、竹笋、食用菌等野生蔬菜资源,多达71种(王中奎 等,2010)。由于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应当有计划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合理开发野生蔬菜资源,不仅能丰富市场花色品种,还可以出口创汇。随着进藏旅游观光人数的逐年增加,野生蔬菜的消费将会迅速增长。

白玛格桑,普布顿珠,加玛次仁,顿尼.2013.西藏阿里地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中国蔬菜,(11):13-15.

李宝海,李顺凯.2008.西藏蔬菜产业化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中奎,王忠红,邢震,李荣钦,刘灏,德庆措姆.2010.西藏林芝地区野生蔬菜资源的初步调查.中国蔬菜,(2):75-78.

张君丽.2013.拉萨市蔬菜产业模式研究〔硕士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郭小贤,男,专业方向:农业经济管理,E-mail:a122412121@126.com

*通讯作者:余小林,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蔬菜学,E-mail:xlyu@zju.edu.cn

2014-05-23;接受日期:2014-09-12

农业部“948”计划项目(2014-Z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521)

猜你喜欢
西藏蔬菜生产
都是西藏的“错”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