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战救电瓶车的研制

2014-03-16 10:22廖东初陈永安张德栋龚建军
医疗卫生装备 2014年7期
关键词:厢体伤病员监护仪

廖东初,陈永安,张德栋,龚建军

多功能战救电瓶车的研制

廖东初,陈永安,张德栋,龚建军

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特殊环境的野战救护电瓶车,该电瓶车也可用于平时开展医疗保障服务。方法:采用与整体设计尺寸相近的YK8112型易卡电瓶车,在保留原车底盘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装,整车分为驾驶舱和医疗舱2个部分。其中将医疗舱划分出伤病员安置区、医护人员乘坐区及救护操作区,并配有急救呼吸机、除颤监护仪等急救设备。结果:该款电瓶车最大行驶速率为45 km/h,整体性能良好,便于在特殊环境展开。结论:该电瓶车是一种军民两用医疗后送工具,可满足特殊环境野战医疗救护需要。

多功能战救;电瓶车;伤员急救;医疗后送

0 引言

未来战场形态下,以高科技局部战争为主要作战样式,一些近岸的岛屿、机场、码头、基地等会成为敌方袭击的重要目标,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伤病员。由于特殊地理环境的限制,后送环节多,其中伤病员后送链上的各个环节的衔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例如海陆转运的衔接、现场救护与医疗后送的衔接等。如何做到准确、快速的衔接,节约医疗后送的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基于以上想法,我们设计了这款新型救护电瓶车,同时适合军民两用,具备机动灵活、功能齐全、设计科学的特征,显著提高我军在特殊环境下的伤病员急救能力。

1 设计思路

该款电动救护车的设计以充分满足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驻海岛屿部队、安保维稳、大型基地等)和特殊的战救条件下(如登岛作战、码头基地卫勤保障等)急重伤病员转送途中救护工作的开展需要为总体思路,同时可提供心理卫生支援等服务。

设计的出发点是由于我院处在道路狭窄、巷子多、崎岖不平的鼓浪屿海岛上,一般的机动车无法进入或开展运送和急救工作。为了提高救治和运送能力,只有靠电瓶车。我们这款救护电瓶车,是在通用的电瓶车基础上进行研制,用于驻岛伤病员的急救和转运,可以平战两用,同时还在车上增加了心理卫生服务功能的设计。为了发挥好救护电瓶车的功能,以达到最快转运速度,我们对码头和多种不同船只进行研究,从电瓶车怎样登陆轮船和码头等多种因素角度考虑,使设计研制的救护电瓶车能直接开上轮船,通过运送,又可从船上直接开上岸,将伤员送到附近相应的后方医疗机构,为医疗后送节约时间。同时,对该车的医疗舱部分进行了合理设计布局,设置了相应的急救装置,并配备了相应的急救药物,使伤病员在运送的过程中能得到相应的治疗、护理和必要的医学监测。

2 装备的结构与性能

2.1 基本性能参数

在我院现使用的YK8112型易卡11座电瓶车基础上改装,续驶里程(满载):80~100 km,最大行驶速度:45 km/h,最小转弯半径:5.7m,爬坡度(满载):≥20%,最小离地间隙(满载):≥140mm,制动系统:前盘后鼓四轮液压制动+驻车制动器。底盘:增强防腐型专用底盘。车身顶篷:整体式玻璃钢车身,双面光玻璃钢顶棚。为适应特殊地理环境及战时需要,采用真空轮胎[3-4]。

2.2 外观设计

外形尺寸(长×宽×高)为4 050mm×1 425mm×1 865mm,顶部加装车顶警报器控制装置,侧面带有急救车标志;平时喷涂成白色,战时可喷涂成迷彩色,便于隐蔽伪装(如图1所示)。

图1 战救电瓶车整体外观图

2.3 功能区划分

整车总体上分为前后相互隔开的2部分,前部分为驾驶舱,后部分为救护医疗舱,厢体半封闭。

2.3.1 驾驶舱

结构与现有车辆基本一致,包括驾驶员可容纳2人。前部为区域钢化玻璃,内部配置有玻璃钢成型仪表台、电量表、指示灯、组合开关、舱内后视镜。舱外还配有手动型外后视镜。人造革面料,高回弹海绵座椅,弓形玻璃钢扶手。

2.3.2 医疗舱

后部分为救护厢体,厢体半封闭,参考南京依维柯A30XJJ型救护车、塔菲牌RQ5020型救护车、TJ5010XJH型救护车、航天牌GHT5030XJH型救护车,结合岛上的实际情况,此战备救护车从功能上划分为3个部分[5],分别为伤病员安置部位、医护人员乘坐部位、厢体前方救护操作部位。

伤病员安置部位安装移动式担架床,方便伤病员上下搬运[6];担架支架由上支架、下支架、支架锁销和担架腿锁销等构成,上支架可呈小角度向后下部滑出,便于装卸担架。担架支架通过“T”型导轨安装在地板上,其后端距后门内端面80mm。

医护人员乘坐部位安装可坐5人的长条椅。长椅下方靠厢体前端放置应急用的小型发电机。在厢体顶部安装输液挂钩并设计有安全扶手,以保证医护人员在行车途中的安全。

厢体前方救护操作部位由上、中、下3个部分构成,如图2所示。上部为透明式玻璃柜,设推拉玻璃门,内设隔板,放置急救器材,如气管插管器、急救呼吸机等;中部分为仪器放置台、医护操作台,分别用来安置除颤监护仪(席勒除颤监护仪,型号DEFIGARD)、监护仪柜,后设2个固定环,以固定监护仪,方便操作;下部分为药械柜,用来放置急救药材,并设计有专门的带固定扣圆环状装置,用来固定氧气瓶和发电机,防止监护仪、氧气瓶、发电机等被碰倒和行车途中的颠簸晃动。

图2 医疗舱内部布局图

2.4 供电及照明系统

电池为国产免维护200 Ah、6 V电池,共12只。蓄电池供电是通过市电定期充电,充电设备为国产大功率72 V、30 A充电机。车上另配有一小型柴油发电机,紧急情况下可切换成发电机供电。发电机采用高效串励直流电机,功率为5 kW,带挡位。车辆本身灯光照明采用12 V前大灯,并配有前后转向灯及制动灯。经逆变器输出AC 220 V[7],在厢体前部和顶部进行线路布线,安装电源插座以满足医疗舱急救仪器的使用。另在医疗舱内安装有舱内照明装置以及紫外线消毒灯管,可以定期对医疗舱进行消毒处理。

2.5 通信系统

在驾驶舱和医疗舱之间设有观察窗,方便医疗舱内的医护人员与驾驶部位人员进行交流,并配备无线对讲机和与后方医院信息交互的无线网络接口等通信系统。

3 应用与分析

通过多功能战救电瓶车在鼓浪屿上转运伤病员到解放军174医院以及在心理卫生支援分队卫勤训练中的应用情况来看,与普通电瓶车相比,大大缩短了后送时间,同时减少了搬动伤病员的次数,明显降低了在转送过程中可能由于外在因素导致病情加剧的风险。医疗舱内监护仪、氧气瓶等设备在崎岖不平的运输途中和上、下轮船时都能保持牢固可靠,舱内各部分与厢体和底盘连接可靠无倾倒移位。整个设计布局合理,设施齐全,使伤病员在运送的过程中能得到相应的治疗护理和必要的医学监测,转运过程患者感觉很安全、平稳、舒适。

4 结语

目前,国内外应用电动救护车已有先例,但大多为民用,尚无适合战救条件或特殊环境下的战救电瓶车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本课题的开展,可以把民用普通电瓶车改装成急救电瓶车,进而设计成适合战救条件的电瓶车,为在特殊战救条件下,如城市巷战、登岛作战、码头卫勤保障和一些特殊环境下伤病员

(►►►►)(◄◄◄◄)急救运转提供新型的救护工具。该款救护电瓶车性能稳定,有良好的爬坡动力,能在多种特殊的地形环境下使用,充满一次电,能续行近200 km,具有灵活机动、功能齐全、设计科学合理的特征,同时,增加了心理卫生服务功能的设计,能满足野战条件下心理卫生服务需求,显著提高了在复杂条件下抢救、运转伤病员的能力。

[1]徐晓莉,陈国良.登岛战役岛上大批伤病员海上医疗后送的组织与实施[J].东南国防医药,2003,5(5):378-380.

[2]鲁云敏.渡海登陆海上作战伤员救护难点及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3):335-336.

[3]贾仪.电动救护车(足球场用):中国,98300611.3[P].1998-02-10.

[4]山东格仑特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车身框架采用高强度抗冲击复合材料:中国,200930017345.8[P].2009-05-21.

[5]李宁,赵建华,贾少华.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2):27-30.

[6]费伊,李法林,陈立雄,等.一种通用型机载担架支架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2):8-9.

[7]高关心,彭树良,李庚.医用救护车车载急救设备电源的改进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7):91-92.

(收稿:2014-02-08 修回:2014-04-23)

(栏目责任编校:邢 楠 陈建新)

Development of field electromobile for emergency rescue

LIAO Dong-chu,CHEN Yong-an,ZHANG De-dong,GONG Jian-jun
(Gulangyu Sanatorium,Nanjing Military Area Command,Xiamen 361002,Fujian Province,China)

Objective To develop a field medical electromobile for special environment at peacetime.Methods YK8112 Yika electromobile was adopted,with the chassis retained and the electromobile divided into a driver cabin and amedical compartment.The medical compartment was composed of a casualty area,medical staff area and a treatment area, equipped with first-aid respirator,defibrillator-monitor and etc.Results The electromobile had the maximal velocity of 45 km/h,and could be deployed in special environment.Conclusion The electromobile can be used for military and civilian medical support in special environment.[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14,35(7):50-51,79]

battlefield aid;electromobile;firstaid to the injured;medical evacuation

R318.6;R197.39

B

1003-8868(2014)07-0050-03

10.7687/J.ISSN1003-8868.2014.07.050

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经费资助项目(12MA078)

廖东初(1971—),男,副院长,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康复疗养保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ldch71@sohu.com。

361002福建厦门,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廖东初,陈永安,张德栋,龚建军)

猜你喜欢
厢体伤病员监护仪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交换厢体”:秒变移动展示、配送、移动办公等平台,国内首创
小孔间距布局对厢体气膜减阻效果的影响*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小孔直径对厢体表面气膜减阻效果的影响研究∗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