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思品课中的应用初探

2014-03-17 04:55沈姚林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品德课陶行知理论

沈姚林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中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还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课程标准中的这部分内容正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体现和细化。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由三大基石构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生活教育理论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很好地内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呢?结合自己近期上的一堂市级公开课《做个成熟的消费者》,笔者从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初中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如果初中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将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运用小品、情景剧等方式呈现出来,也就是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到课堂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在《做个成熟的消费者》这堂公开课开始阶段,笔者将生活中的购物情景搬到了课堂中,准备了一些合格的和劣质的商品,组织班上的部分学生来购买,然后让学生讨论并指出在刚刚的购物过程中同学们犯了什么错误。对此,学生的发言非常热烈。讨论结束后笔者点拨并加以总结,在购物时应关注商品的价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用途、产地、主要成分、合格证明、使用说明书等,并顺势引出主题——做个成熟的消费者。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了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又如在讲解“消费陷阱之霸王条款”时,笔者设计了小品《买一送一》。学生扮演顾客,购买了一件阿迪达斯运动服,商家却只送了一包餐巾纸,最终商家用一句“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的霸王条款来搪塞顾客。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小品,学生形象地认识了霸王条款。

二、设计生活化问题,注重学生心理体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但提问的问题要选择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生活化问题。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传授,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虽然教材中也列举了一些例子,提出了一些问题,但有些问题是理想化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差距,难以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经验,精心准备一些生活化问题,把书本的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心理产生共鸣,轻松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消费陷阱——价格游戏”这个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生活问题:前段时间,我在商场里看中一件衣服,当时它标价800元,因为是新款,所以不打折。这对于我这个工薪阶层来说太贵了,我想等到“三八”妇女节商家促销时再看看,可能会便宜些。妇女节那天,我去一看衣服打7折,再看一下标价1180元。同学们,请你帮我算一算,这时候我买这件衣服,相比较之前的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学生经过计算,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打折促销都是玩价格游戏。如此教学,学生均感觉新鲜有趣,而且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生活的情境当中,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讲述生活经历,深化学生情感认识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亲身体验到的情感是最真实的。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有过购物过程,很多学生还都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运用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技术,组织学生回忆、联想、讨论自己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过的情绪,并鼓励其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这样课堂就有了情感的共鸣,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讲课的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过哪些上当受骗的经历,请把自己的感悟告诉大家。学生都踊跃地举手发言,愿意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其中一个学生讲述了在给奶奶购买药品时上当受骗,买了假药,使奶奶病情加重的经历,引起了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认识,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比就事论事、以理说理更有说服力。

四、学习生活常识,提升学生生活能力

课程标准中指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应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让学生能适应复杂的社会,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让学生学习了解生活常识,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例如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了3C认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计量保证、保健食品、纯羊毛等商标图片,让他们认识这些商标,以便他们在以后的购物中能正确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另外,笔者还给学生展示了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但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霸王条款,比如吃饭自带酒水要收开瓶费、商品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影城谢绝外带食品饮料、商品离柜概不负责、打折商品概不退换等等,并告诉学生这些霸王条款都与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相冲突,霸王条款是违法的,属于无效条款。让学生以后在消费的过程中不被商家欺骗。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体现。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另外,我们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利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合,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最终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谌安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9(9).

[3]张美娟,张琪.新课改背景下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再认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陈中华.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浅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

[5]朱辉进.从生活中找出教育,在教育中品味生活[J].现代阅读,2012(11).

[6]曾忠民.借鉴陶行知教育理论,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09(2).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品德课陶行知理论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