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课本,注重考查细节,突破传统思维

2014-03-17 12:59何海林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汉唐胡佛课本

何海林

与前几年高考相比,2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在试题的结构、形式、难度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试题风格有所变化,具有“回归课本,注重考查细节,突破传统思维”的特点,让我们从中获得启发。

一、回归课本趋势明显

一是选择题的题干材料或语言表述基本上都有课本的影子,如24题分封制、25题程朱理学、26题雅典政治体制、27题光荣革命、28题近代科学、29题晚清现代化、30题城市中心论、31题胡佛反危机、32题欧共体成立、35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二是综合题40题考查中国古代、近代对海洋的利用,其材料也有很多课本的影子。三是创新题41题考查汉唐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明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四是选做题中45题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这个知识点来自课本;而46题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办报、47题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48题韩愈的儒学复兴(或古文运动)也基本如此。

因此,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课本知识仍尤为重要。当然,一定要懂得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因为高考命题更重视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挖掘。

二、注重考查教材细节

以选择题为例,31题考查胡佛反危机,其正确答案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教材仅用“胡佛还是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一句话表述,这使许多学生复习时容易忽视此细节,故该题失分的较多。

34题考查德国近现代政治版图的演变过程也是如此。奥匈帝国的建立与瓦解、德国吞并奥地利及二战后两德的统一,是课本中重要的细节,而且其很多内容都在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故有些教师与考生抱怨此题完全脱离必修教材。这样评价显然有失公允,理由是该题涉及必修1教材的两处细节:一处是八国联军侵华,教材特意在注释里指出“奥,指奥匈帝国”。另一处是德意志的统一,教材说到“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王朝战争中就有1866年的普奥战争(奥,指奥地利帝国),结果普胜奥败,这直接推动了1867年奥匈帝国的建立。这是个隐含细节,需要历史教师点出来。因此,我们不能小看、忽略教材细节,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一线教师仍需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使自己吃透教材,让学生在高考中尽量减少失误。

三、突破教学与答题的传统思维定式

首先,对教材的解释要打破思维定式。再说31题胡佛反危机,教师往往会用几句话带过,“胡佛由于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其反危机措施不仅没有缓解危机反而使美国危机加重”,而该题却说“胡佛对美国经济也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这显然给完全拘泥于教材的教师一个暗示。45题考查清末新政,我们平时鲜少注意它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通过2013年考题的呈现,我们就应加以重视。

其次,要打破复习训练题型的墨守成规。以必考问答题为例,新课标实行以来,必考题在设计上做了较大调整,由最初几年的一大题37分,演变为2011年的两大题即40题25分和41题12分,此后两年保持不变。41题的题型设计却在不断创新,如2011年、2012年都是评论题(也有人称为小论文题),而2013年却换成了看图说明题,来年命题者又会以什么形式的试题呈现给考生呢?

再次,要突破组织答案要点的传统模式。仍以创新题41题为例: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比较汉唐的地方行政区划图易于得出三个信息:一是汉唐行政区划名称(州名、道名)不同。二是唐比汉疆域扩大(国土面积增加)。三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如果考生能发散思维、细心观察也可做出答案: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说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吐蕃、南诏、琉球没在图中出现,表明从汉至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强等等。

2013年历史考题也比较关注时政热点,最具代表性的是综合题40题考查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到近代海洋利用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利用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关于这方面,许多学者与教师已有较多的评析,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汉唐胡佛课本
小棕鼠胡佛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小论“古典”两派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从先荀后孟之说看汉唐荀孟关系以及荀子在儒学中的地位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名叫韦仁的杀人犯(一)
名叫韦仁的杀人犯(三)
来清朝打工的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