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探析

2014-03-17 14:37杜海翔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市化案例教学法

杜海翔

一、什么是地理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1870年最先应用于法律教育中,后来被推广到各类教育教学中。地理案例教学法,是从分析某一典型的地理事实材料入手,探究地理事物的时空演化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促使其原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形成独立的判断与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目的是通过有限的精选过的地理案例,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贯彻“地理教学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地理,同时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实施以来,地理案例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课程比较重要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地理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它主要通过为学生展示社会中实际的地理问题作为案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根据案例的信息进行讨论和交流,其中蕴含不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意义

1.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地理课程称得上是文科课程中的理科课程,它需要更多的理解。因此,地理课程务必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且应用地理知识。教师根据教材选择地理案例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的教学为例,城市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含地理因素,还有人文因素。人文知识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进行一定的人文知识发散,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教师首先进行导入学习,播放影片《民工潮》片段,以及展示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土地用地规模。提问引出悬念:为什么民工都往城市流,选择进城呢?长三角城市土地日益扩大又是一种怎样的现象呢?(答:农村比较贫困、资源贫乏,城市资源多,机会也多,民工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在城市里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呢?从人文的角度切入,通过直接感知引起学生兴趣,引出问题,激发学习欲望,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投入课程学习中。之后再结合课本图及案例,分析完成课本的活动题,回答并总结出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城市化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发展速度逐渐变得缓慢,地域扩展趋势日益缓慢。根据资料分析抽象出自己所需的内容,并能进行对比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并能更好地记忆、区分知识。

2.开展案例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习紧张,学生大多数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地理学习相对于文科其他科目难度偏大,难免会造成学生的害怕心理。案例教学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许多案例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或者是根据社会关注热点而选择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活动或者采用故事以及幽默语言来展开案例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减缓他们对地理学习的恐惧心理。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城市化》的教学为例,教师投影出示上海市的卫星城镇建设图、交通改善图以及住房图等,探讨上海为解决城市化的问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除了上海市的做法,还有什么想法。借上海的例子,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自己解决城市化问题及掌握措施,活跃思维;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意识,分析当地的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除了共性外,还有没有自己的个性问题。对于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合身边的地理,落实乡土地理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从身边的环境小事做起,落实环境教育。展开问题研究活动“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哪里”, 分成四组,对当地三个住房地段进行调查,分析该地段的房价要求、居民的要求,探讨居民为何要在该地段购买住房,以及基础设施设置等其他与居民购房有关的因素。利用课前小组探究形式对所学问题进行浅要了解,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了解知识来源于社会,还能培养学生深入交际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课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实际活动,带领学生开展实际调查,自己编写调查问卷,统计调查结果,与之前讨论的结果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开展案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开展案例教学,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保留学生个性的同时,促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过程为例,高一年级的学生身心日渐成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对天文宇宙知识的兴趣较浓,但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理性的认识。首先问学生认识的天体有哪些,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宇宙的视频,让他们观察并回答录像中有哪些天体,并给学生补充其他类型的天体介绍,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选择几种主要的天体类型说明其主要的特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由此引出天体的内涵,展现宇宙的物质性并简要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回答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课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星座”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星座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内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对本星座内的星体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调查,并且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述星座的故事,让地理课堂更加个性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当前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从教师方面看,多数人认为案例教学单纯是一种教学方式,自己编写案例难度很大,造成案例来源渠道单一化。案例教学法对地理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高。因此,案例教学法没有引起广大地理教师足够的重视。(2)从学生方面看,案例教学法难以适应“勤于思考”的课堂教学,讨论时可能会出现“冷场”,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体现出来。(3)案例教学法本身主观性很强,教师对案例的选择不当可能给学生造成模糊认识,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的长处。

2.针对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1)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2)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案例。案例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材料的选取,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3)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4)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自己的指导方式和评价方法是否有效恰当,需要从学生的视角去开展案例教学,不应该为了教学而教学。在进行分析、讨论案例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为学生的搜索式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不能够宽泛地布置任务,而不告诉学生执行任务的方法。对于案例教学中学生表达出来的意思,不能够单一从是否合乎教材意思的方面去评价,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学生的个性。可以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适当的鼓励,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化案例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