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继续医学教育问题探析及对策

2014-03-18 17:24潘永忠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青年教师医学

潘永忠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继续医学教育(简称CME)是医学(含医学、护理、药学等学科)教师专业教育的延续、补充和提高,是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其目的是促使医学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提高医学教学水平,满足医学教学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卫生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人才的重任,教师的继续医学教育成效关乎教师的专业发展,关乎学校的教学质量,如果忽视教师的继续医学教育,医学教师就不能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1],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保障。笔者调查了4所卫生职业院校,发现教师的继续医学教育存在许多共性问题,需要深入探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1 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

从调查的4所学校来看,教师继续医学教育存在以下问题:继续医学教育整体氛围不浓;部分教师继续医学教育意识淡薄;教师用于继续医学教育的时间不够、精力不足;大多数医学教师知识老化,对学科领域的进展知之甚少,业务知识更新滞后;组织过程过于随意;网上学习、自学教材导致继续医学教育监督缺位,流于形式等。继续医学教育是促进医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继续医学教育实效不足,收益不大,失去了发展的后劲。

2 继续医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认识不够

很多教师对继续医学教育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其的重要性,觉得继续医学教育没有必要或可有可无;有人甚至认为教师现在掌握的知识用来教学生绰绰有余,无需花费时间和精力参加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中出现了“刹车”“终点”现象[2];还有的教师借口年龄大、记忆力差,不愿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认识上的不足导致部分教师继续医学教育意识淡薄,对医学专业新知识、新进展知之甚少,出现知识老化现象。

2.2 组织不力

继续医学教育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组织上过于随意,没有制订严谨的教师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和富有实效的管理措施。继续医学教育缺乏形式创新,只是简单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安排进行网上学习、自学教材等,使得教育流于形式,缺乏监督。

2.3 时间紧张,精力不足

近年来卫生职业院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师授课任务明显增多,再加上部分医学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从事量大面宽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其他兼职工作,使其精力分散,无暇顾及继续教育,用于继续医学教育的时间不够、精力不足。

3 完善措施,加强管理,确保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效性

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医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依托。活到老学到老,医学教师更是如此。因为,医学知识更新快,而医学教材更新慢,导致医学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是过去的知识,并不是时新的学问,一不留神就会陷于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们面对明天和未来的尴尬境地[3]。医学教师如不能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就会落伍于医学高速发展的现实。因此,可通过以下措施强化管理,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效性。

3.1 健全机制与相关制度

继续医学教育要克服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杜绝走过场,必须健全机制,制定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继续医学教育,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效性。学校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落实责任,明确继续医学教育的范围、具体要求、实施过程以及奖惩措施等,做到有章可循。

3.2 设立专家讲坛,举办教研活动和专题讲座

专家讲坛是指从大型综合医院聘请学科专家或高水平医学权威定期来校举办讲座和报告会。专家讲坛是医学教师及时了解医学新进展的重要平台,能最大限度地开阔医学教师的视野,对其专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开办专家讲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举办教研活动、专题讲座,促进医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活动主要包括改革学科教学,研究教材和大纲,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集体备课,学习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研究模型、挂图、标本等教具的配置,讨论研究讲课、实验实训、见习、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开展第二课堂,研究考试方法和命题等。专题讲座主要由校内教师主讲,其内容根据教学需要确定,为医学教师业务学习、经验交流、教学方法和技巧展示、教育素养提高提供平台。

3.3 有效组织各类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一是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长期以来,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由于内容枯燥乏味、离教学实践太远而达不到实际效果,广大教师更是因时间紧张等原因极少参加培训。为此,学校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尝试开展自主选择式校内培训,培训内容来自一线教师的信息反馈,使培训在教师的课堂之中,在教师的需求之中,在教师的问题之中,避免校内培训脱离教师工作实际[4]。同时,重视校外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深入临床一线进行实践,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教师培训。学校要正确处理教师在职培训与工作的矛盾,从培训内容、时间、地点、方式、途径、管理等方面给教师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帮助教师在工作与培训之间找到平衡点。既统筹安排一个既定周期内教师的离岗培训,又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使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参加培训,完成相应继续医学教育[5]。

二是鼓励教师尽快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职业资格证书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执业药师资格证书、护师执业资格证书等是医学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体现,学校要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通过学习考取各种资格证书。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是业务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也是继续医学教育的过程。

三是鼓励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学位。学校制定有关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实施意见,对医学教师报考研究生做出明确规定。可与高层次医学院校合作,通过取得联办和设点资格,开设在职研究生班。

3.4 用以师带徒的“传帮带”方式助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青年医学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学校要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规划,采用“传帮带”、“三课”等方式,助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传帮带”是用以师带徒方式安排有经验、水平高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师道、授师能、带业务、树榜样,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各履其职,各负其责,在最短时间内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三课”,即优秀教师示范课、教坛新秀观摩课和青年教师公开课。优秀教师示范课旨在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和提高的平台;教坛新秀观摩课旨在发挥教坛新秀的骨干带头作用,使青年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青年教师公开课旨在促进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5 重视“考、比、兼、编、制”,拓展医学教师继续教育方式

“考”指的是组织教师业务考试。每学期末组织教师进行业务考试,考试内容为教师本学期所授课程知识,业务考试是提高教师的业务学识和业务能力,鼓励和督促教师加强事业心、责任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比”指的是举办教师教学技能比武,技能比武活动对促进教师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兼”指的是倡导教师兼学科教学,兼学科教学是指教师在完成个人所任学科教学任务后,根据教学安排再兼任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即鼓励教师兼任第2门、第3门课,多学科教学促使教师广泛涉猎与所教学科相关或相近的医学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触类旁通,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编”指的是鼓励教师编写规划教材,开发校本教材,编写教材是对教师综合实力和专业水平的考验,编写教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学习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知识凝练、扩展的过程,也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制”指的是鼓励教师制作医学标本,制作医学标本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实践操作过程,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制定有关自制医学标本的鼓励政策,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标本源,鼓励教师根据各自专业开展标本制作工作。

能胜任你现在的工作,是你继续学习的唯一重要理由[1]。面对21世纪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面对人们对卫生事业的新需求,卫生职业院校的医学教师应当自觉接受继续医学教育,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为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青年教师医学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