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常见安全隐患浅析及防范

2014-03-18 17:24周晓娇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手术床手术室导管

周晓娇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 天水 741020)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也是临床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资料提供单位。手术室工作具有专业知识要求高、反应敏锐、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等特点,很容易发生差错,而一旦发生差错,轻者影响患者的合理治疗,同时导致医院手术资源浪费;重者发生误治或致残、致死而酿成重大的甚至无法弥补的医疗事故。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1],提出有效防范措施。

1 手术室护理常见隐患

1.1 接送隐患

(1)接错患者。这是由于查对不认真而出现的错误。手术患者术前一般都存在紧张、恐惧心理,特别是已注射术前针的患者,往往问答不切题、回答不正确、随意问答,所以接错患者时有发生。

(2)接送途中碰伤、摔伤患者。这主要是因为出入病房时患者的四肢没有正确、合理安放而被碰伤;摔伤常发生在由病床到接送车或由接送车到手术床的转送过程中,特别易发生在年龄小不能合作或烦躁不能配合的患者身上。

(3)坠床。坠床的发生多在麻醉开始前,由于患者情绪紧张,对手术床宽窄不了解,或烦躁患者未及时固定,也可能发生在麻醉苏醒前,因抬送过程中的失手、配合不当而发生意外坠床。

1.2 摆放隐患

(1)手术间摆放错误。由于术前查对不认真,没有仔细核对手术部位标识而出现手术间的安放错误,或将患者的病历、X线片、CT片、MRI片等错误放置。

(2)体位摆放错误。手术体位摆放不正确,如将右侧卧位摆放为左侧卧位,造成误治,容易被卡、压的部位没有加垫保护,造成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受压而诱发压疮,甚至由于长时间压迫而影响神经功能。

1.3 治疗及操作隐患

(1)用药、输血错误。由于用药时未认真核对,将标识不清的药物误用,或执行口头医嘱时没有口头重复而出现误用。输血错误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造成错误输血。

(2)输液隐患。手术室输液往往是为了抢救而大量、快速增加血容量,在液体更换中容易发生空气栓塞,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3)设备使用不当。如因电刀负极片接触处不严、潮湿或与金属物相碰而导致局部烧灼伤。另外,患者随手术床升降时由于肢体被固定容易因卡、压、碰撞而致伤。

(4)异物残(遗)留。主要由于未按规定进行查对、放置或操作不当,导致异物残(遗)留,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处理起来也十分棘手。

(5)导管堵塞或脱落。因手术中导管固定不妥、搬动中保护不当而发生导管脱落或堵塞。有些导管脱落不仅影响治疗,而且影响预后。

(6)病理标本错放、遗失。病理标本决定着术后明确诊断、合理治疗,错送甚至遗失是不可弥补的失误,多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不认真导致。

2 隐患防范措施

2.1 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理念

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不仅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且用法律保护患者的权益,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爱护患者,培养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2.2 增强忧患意识,落实核心制度

(1)接患者时应认真核对手术通知单、手术接送卡,与病房护士一起查对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腕带、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标识,并对术前用药、病历及X线片等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逐项核对,防止接错患者。

(2)患者安放于手术床后要再次核对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等,核对患者腕带、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确认无误后即可开始进行体位摆放、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

(3)认真检查手术中使用无菌物品的消毒日期,确定其在有效期内(包括一次性耗材的生产、消毒日期),包装的完整性,术中器械是否齐全,摆放是否到位,各种用物的类别、规格是否符合手术要求,手术开始前完成所有用品的清点、记录工作。

(4)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的器械、敷料,器械护士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了防止异物残留或便于清点,对于进入颅内、胸腔、腹腔的敷料要有特殊标记,比如带有尾、色等标记,在手术结束缝合伤口前或关闭体腔前必须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二人仔细清点核对敷料和器械,做到与手术前核对的数字相符,并登记签名。

(5)手术中途因特殊情况换人时,交接人员应现场交接手术进程,清点器械、敷料等所有物品的数目,共同签名确认。

(6)手术完毕要将患者小心抬放并妥善固定在接送车上,送回病房后应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皮肤完整情况、导管固定情况、目前生命体征及手术室带出液体的药物、剂量,简单交代术中大致情况等,使病房护士心中有数。

2.3 增强责任心,防患于未然

(1)防止接错患者。有的患者由于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的原因,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的情况。在核对时应注意询问的方式,必要时请家属帮忙协助核对。

(2)妥善保护,防止受伤。要始终有人陪伴患者,不让其独处一室,保持各种平车、对接车、床功能完好,常规配备安全带和防护栏;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应注意保护头、肘、足部;术中需体表降温使用冰袋时,应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在使用高频电刀时应使用专用插座,负极板放置正确,避免患者身体直接接触手术床的金属部件而造成电灼伤。

(3)保持体位正确舒适。在协助医生摆放手术体位时要正确使用减压垫,避免血管、神经受压,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过度牵拉、过分外展,避免损伤血管、神经、肌肉,避免因体位不当而出现并发症。对压疮高危患者应在术前做好防护措施,如在压疮高危部位粘贴减压贴等。

(4)防止手术部位错误。术前一日,主管医生应在手术部位做好标记,对脑、肾、肢体等对称性器官手术应在手术单上注明左右侧。

(5)防止用药错误。药物应摆放有序、标识醒目,以免混淆;在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麻醉医生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并将安瓿、药瓶保留备查。

(6)防止输血错误。术中如需输血,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输血前要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单、血制品类别、血量,检查血袋的完整性,有无凝块、溶血及污染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输注。输血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完毕,血袋需冷藏保留,待手术完毕后归还血库备查。

(7)防止导管脱落。全麻诱导期、复苏期以及术后送回患者时[2],所有导管要妥善固定,包括气管导管,口咽通气道,动、静脉置管及各种引流管,防止脱落、返折等。

(8)严格管理病理标本。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应妥善保管,及时放入有固定液的容器内,核对标签、病理检查单与标本送检登记本是否一致,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三方签名确认,及时送病理科,防止标本保存不当或遗失。

2.4 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认真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是防止或杜绝伤口感染及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对进出手术室的人员应严格管理和限制。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口罩,绝不允许穿常服进入。对参观手术的人员不仅要限制,而且不允许其乱窜手术间。器械应集中于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确保灭菌合格率100%。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与刷手制度。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要严格按照特殊感染手术术后要求处理相关物品[3]。

(2)收到供应中心送来的无菌物品,应按无菌物品管理要求分类放置、标识,定期检查消毒日期,对较少使用的必用物品及器械应定期消毒灭菌,以应急备用。

3 总结

手术室和其他临床科室一样,是医院一个高风险而又不可缺少的医疗场所。手术室护理质量可以反映医院管理质量,手术室护理与手术患者的安全密切相关,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护理学科的发展使手术室护士的职责由单纯配合手术扩大到对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也就是说术前要访视,术中要配合,术后要随访。只有认真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才可以防范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手术室护士要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严格执行手术室规章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高度的责任心。(3)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敏捷的思维、反应能力。(4)有团结协作精神,始终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从而杜绝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手术床手术室导管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SM SMRAT P2000C 电动手术床故障分析与维护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电动液压手术床的质量控制方法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ACOMED AT660D SERIES手术床故障及处理
野战便携式可折叠急救手术床的研制*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