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学生语码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2014-03-19 02:54彭学修
语文学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语码韩语日语

○彭学修

(阿坝师专 基教系,四川 汶川623002)

语码转换是交际中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语码转换的研究无论从理论探讨还是从语言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就。本文以四川省阿坝州某高校的某一系部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拟对民族高校学生的语码转换的语言使用状况做一调查研究,具体探讨民族高校学生语码转换过程中语码使用的具体特点。

一、研究目标与方法

研究的具体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语码转换中语码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归纳分析民族高校学生语码转换中语码使用的具体情况。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被访者的母语以及语码转换时使用语码、语码转换时经常使用的语码的词汇句子等。为深入了解语码转换的具体情形,根据问卷调查反映的实际问题,对有关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访谈。本次调查一共发出问卷170份,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为97.06%。

二、数据分析

(一)民族高校学生交谈中出现语码转换使用的语言如下:

表1民族高校学生交谈时会出现的语码调查数据

(二)数据分析

由表1可知,高校学生语码转换模式中使用较多的依次为汉语普通话-家乡方言、普通话-英语、普通话-文言文、普通话-韩语、普通话-日语、普通话-民族语言(藏语、羌语、彝语)、普通话-泰语。汉族大学生较民族大学生交际中使用的语码种类多一些,而女生(包括少数民族)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语码选择。

(三)语码转换使用的主要语码

1.汉语方言,主要是四川方言。类型主要有(一)形容词:“瓜眉日眼”、“安逸”、“恼火”、“巴适”等;(二)动词:“晓得”、“要得”等;(三)疑问代词:“啥子”、“咋个嘛”等;(四)名词:“瓜娃子”、“渣渣”等。

2.英语。大学生语码转换使用的英语语句主要有如下几类:

(1)日常问候语:“bye”、“hello”、“congratulations”等。(2)日常学习生活行为:“shopping”、“help”等。(3)称谓语:“girl”、“boy”、“darling”、“dear”等。(4)詈骂语:“fuck you”、“shit”、“devil”、“shut up”等。(5)表达情感状态的词语:“like”、“happy”、“love”等。(6)感叹语、插入语、祝福语等:“my god”、“you know”、“great”、“god blessyou”、“oh yeah”、“oh my gaga”等。

3.日语。主要类型有:(1)表达愤怒的詈骂词语:“バカやろう(混蛋、笨蛋)”。(2)称谓语、人称代词有:“お父さん(爸爸)”、“お母さん(妈妈)”、“わたし(我)”。(3)日常生活用语:“いかわいい(可爱)”、“さようなら(再见)”、“ありがとう(谢谢)”、“はい(是的)”、“よし(ょかつたてした)(好)”、等。(4)情感用语:“あいしてる(我爱你)”等。

4.韩语。主要类型有:(1)称谓语:“ (哥哥)”、“(爸爸)”、“ (妈妈)”等。(2)日常生活用语:“(谢谢)”、“ (你好)”、“ (喂)”、“(对不起)”、“ (词尾)”、“ (对不起)”、“ (怎么办)”等。(3)情感用语:“(哥哥,我爱你)”、“ (我爱你)”等。

5.泰语。主要是问候语:“sawatdikhrap(kha)(你好)”、“Chai(是的)”等。

6.文言文。主要类型有:(1)称谓语:“哀家”、“阁下”、“娘娘”、“陛下”、“朕”等。(2)客套语:“久仰”、“失敬”、“久违”、“后会有期”等。(3)文言成语:“非礼勿视”、“非礼勿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4)其他文言词:“曰”、“子曰”等。

7.少数民族语言。本次调查的民族语码主要是藏语、羌语和彝语。常用的主要是祝颂语和情感用语,藏语的有“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洛萨尔桑(新年好)”、“突及其(谢谢)”、“那却来尕(我喜欢你)”等。羌语的有“纳吉纳鲁(万事如意)”、“嘎葛的伯(我爱你)”等。彝语的有“兹玛格尼(吉祥如意)”、“阿尼嘿唔(我爱你)”等。

三、结论与启示

(一)民族高校学生语码转换使用的语码,除了普通话主要是汉语方言

方言是同一地域的人们使用的共同语言,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构成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语言统一的大趋势下,方言的存在可以丰富语言的多样性,这也是保存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方言与普通话是互相影响、和谐共存发展的。据调查在外求学的青年学子们在大学校园遇到老乡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使用方言作为语码转换最主要的语言形式。这主要是由方言独有的魅力所致:方言代表的是乡音乡情,代表的是同一的地域文化,方言带来的是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又来自同一身份的认同。

(二)民族高校学生语码转换使用的外语语码主要是英语、日语、韩语、泰语

新时期高校学生语码转换中使用最多的外语语码是英语、韩语、泰语以及日语。大学生喜欢用“oh,my god”表达心中的不快之情;当有人说对不起之时就说“no problem”;开心搞笑时经常说“ok,thank you”。随着韩剧、日本动漫的流行,大学生逐渐喜欢用韩语日语进行语码转换。大学生喜欢用日语的“さようなら”以及韩语的“ ”表示“再见”之意。部分女生喜欢用泰语“sawatdikhrap(kha)”表达“你好”之意。如今大学校园流行几种语码的混合,譬如“思密达”是韩语的一个表敬语气词,在表示感谢时大学生喜欢用“Thank you思密达”表示,这是英语韩语的混合。

(三)民族高校学生语码转换使用的民族语言主要是藏语、羌语、彝语

在庆祝民族节日时,同学之间都会用民族语言进行交流祝福。庆祝民族节日时大学生经常用的民族语言词汇有“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纳吉纳鲁(羌语,万事如意)”、“兹玛格尼(彝语,吉祥如意)”等祝福语。

(四)民族高校学生语码转换使用的语码主要是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以及语句

语码转换主要是与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事物,譬如日常问候语、称谓语、詈骂语以及表达情感的语言,这也是语码转换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词语或者句式。而这些词语或者句式可以用任一语码形式表达。以称谓语为例,就有英语的“darling”、“dear”;日语的“お父さん”、“お母さん”;韩语的“ ”;文言文的“哀家”、“阁下”、“娘娘”、“官人”、“陛下”等。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日常交际使用的是口语语体所致。

(五)日语、韩语、泰语词汇的来源主要是影视作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固定并得以不断传承。青年学子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当异域影视文化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进入国内大学校园时,便以其精致的包装设计、新颖别致的异域文化色彩不断冲击人们惯常的审美观念。而在大学生看来能使用不同的语码进行交际被认为是时尚洋气、能力强的表现。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女生更喜欢用韩语表达对异性的爱慕和思恋之情。如用韩语“ ”表示“非常非常爱你”。除此之外他们也喜欢使用日语“あいしてる”来表达“我爱你”之意。而这些称谓语、日常问候语以及表达情感的词语句式都是在韩剧以及其他外语影视作品中自然而然学会的。

(六)语码转换中使用的文言词汇主要来自古装影视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的影视艺术得到空前发展,尤其最近十余年以来荧屏上大肆充斥的“宫廷戏”、皇帝戏、“格格戏”等古装戏对大学生文言语码的使用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古装剧热播的意外收获就是许多历史词汇得以重生,并活跃在富有激情的青年学生身上。这些称谓语、客套语主要是与古代宫廷生活有关的历史词汇或句式。使用文言语码进行转换,显得风趣幽默,活跃气氛,拉近与交谈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产生较好的交际效果。

民族高校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的语码是较为丰富的。他们根据交际的具体情景不断转换使用不同的语码,这是由于大学校园多重语码的语言环境以及当代大学生求异求新、追求时尚以善于表现自我的个性特征所致。大学生交际中语码使用的研究可以从语言层面探讨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心理以及语码使用体现出来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1]游汝杰.方言和普通话的社会功能与和谐发展[J].修辞学习,2006(6).

[2]丁崇明.语码转换论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3(1).

[3]张正举,李淑芬.西方语言学界关于语码选择及语码转换的静态和动态研究[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0(4).

[4]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90年代中国影视文化[J].天津社会科学,1998(1).

猜你喜欢
语码韩语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韩语称赞及应答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日常日语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