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环保责任分析

2014-03-19 22:24柴艳萍
道德与文明 2014年1期
关键词:消费者

柴艳萍

[摘要]消费者环保责任来源于社会关系。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消费者不应以自己的消费而影响他人的生存环境。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消费者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消费而给环境带来危害。因此,消费者有责任保护环境,进行环保消费。消费者必须首先树立环保理念,同时还要实施环保行动,即环保购买、环保使用、环保处置。就与企业的关系而言,消费者还有责任迫使企业承担环保责任,一方面积极监督企业的行为,另一方面又通过环保消费促使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提供环保产品和服务。这是消费者环保责任的延伸。

[关键词]消费者 环保消费 环保责任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4)01-0110-04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在要求大大小小的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担负环保责任、进行绿色生产的同时,也应该要求众多的消费者承担环保责任,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一、消费者环保责任的由来

现实生活中的人是被社会关系规定了的人,也是必须承担众多社会责任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费者也不例外,消费行为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它涉及与企业、他人、自然界和子孙后代等众多的关系,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消费者被这些伦理关系规定成为一个既拥有权利又同时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

作为消费者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自然界中,从中汲取营养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会因自己的消费而影响自然界。如果消费者不保护环境,就会对环境造成既索取消耗又污染、破坏的双重危害。因此消费者有责任保护环境,进行环保消费,既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又尽可能少地破坏环境,还要想法影响、引导和监督他人及企业促进环境改善;否则将会导致环境恶化,既危害自身,又危害他人,还会影响后代人的生存。任何人,包括未来的子孙后代,都拥有生存的权利、适宜居住环境的权利、从自然界获取多样性价值的权利等“环境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必须建立在不损害他人环境权利的基础之上,这就对现代人的消费提出了限制和要求。公正原则要求人们不得损害他人的权益,消费界限就是不给他人包括后代人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并使之变得更加美丽,是每一个消费者的重要责任,即环保责任。

消费者的环保责任是由社会关系客观规定了的,只是在环境问题不突出的过去,人们没有认识到或不重视。直到20世纪后半期,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才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破坏环境、向自然无限索取的错误和危害,以及转变生产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当前来看,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局限,转变生产和消费观念,发展循环经济,厉行环保消费、绿色消费势在必行。

传统经济模式即工业经济的最大缺陷是其不可持续性,它以破坏自然和牺牲环境为代价,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中心,而没有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摆在人类文明面前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确立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由不可持续转向可持续发展,由破坏环境转向保护环境。而遵循生态学规律的循环经济就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缺陷的新经济战略,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它要求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这就意味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生产者的企业有责任进行绿色生产,作为消费者的个人也有责任进行绿色消费。基于这一认识,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爆发了以反对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为基本宗旨的大规模绿色运动,以呼唤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消费者环保责任问题日益引起重视,对生态环境负责的绿色消费或者说环保消费、循环消费逐渐兴起。

环保消费是一种自觉消费,是消费者对自身行为和环境恶化进行反思的产物,是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认识的结果,是出于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理性选择。环保消费是一种负责任的消费,既是对自身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的负责,又是对他人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的负责,还是对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负责,体现了责任与权利的统一,意味着每一个人在消费的同时又为其他人的健康和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消费是一种引导性消费,它能够引导和迫使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实施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营销,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因为企业最终是为消费者服务的,消费者的喜好和选择会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也就是说消费方式影响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又影响消费方式,二者相互影响和引导,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向,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好转。

二、消费者环保责任的基本内容

国际环保专家将环保消费概括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利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这些要求涉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选购趋向、使用和处置消费品的方式等全过程,给消费者规定了最基本的责任。

首先是环保理念。人既是万物之灵又是万物之一,既在自然之上更在自然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可是我们又能对自然界进行统治,这“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界的这种特殊关系要求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决不能把自然当作索取与征服的对象和存放废物的垃圾箱。所以广大消费者应该转变消费观念,摒弃挥霍、奢侈的消费观,拒绝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自然的消费行为,确立节俭、健康、适度、环保的消费观,实现由破坏性消费向环保性消费的转变,这也是一种由注重外在物的占有、享受到注重人的内在心灵与精神提升的转变。人不是为消费而活,但消费却是为人而存在,消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为保护环境,更为保护自己,消费者应该确立环保观念,倡导健康生活与绿色消费,做具有良知与责任的消费者,消费对环境无害的产品。

其次是环保购买。环保购买是指消费者应该购买环保产品、绿色产品,选择无污染或污染小、可回收利用或可降解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环保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虽然很多,但是因其价格相对较高往往不被广大消费者选择。消费者虽然从思想上认识到了环保产品的好处,口头上也表示愿意购买,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因为各种原因,其中主要是价格原因而购买环保产品的积极性不高,形成了知行不一致的矛盾。消费者固然有权选择价廉的产品,但却无权因自己的购买行为而破坏环境,否则就是对他人利益的侵害,就是一种不正义的行为。因为购买非环保产品等于助长了非环保企业,从而助长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环保购买的另一面就是自觉抵制和拒绝非环保产品,如一次性产品、高污染产品、高消耗产品、浪费性产品、奢侈性产品、炫耀性产品等。

再次是环保使用。环保使用就是消费者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要最有利于保护环境,将环境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坚持少污染、少浪费、重复利用、关爱生命等原则,有效合理地使用产品。一是厉行节约,以满足需求为目的,不铺张不浪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用餐等,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二是控制污染,在使用产品时要注意杜绝或减少污染,减少过度包装和各种污染型产品的使用,如各种药品、化学制品、易燃易爆品、塑料制品等,不得不使用时要尽量控制污染扩散。三是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物尽其用,减少一次性消费,对仍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尽量再利用。四是关爱生命,既关爱人的生命,不因消费而给他人和自身带来身心危害,又关爱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不因消费而危害它们,更要减少或拒绝食用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物种产品,善待动植物,尤其是保护濒危动植物,即使必须消费动植物产品也要采取人性化方式。

最后是环保处置。环保处置是消费者在消费过后对已经使用过的消费品及其残留物采用环保的方式进行处置。消费后的物品如果处置不当会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多种污染,对人、动植物、自然环境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长此以往会积少成多,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一是环保处置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液体生活垃圾如废水要按规定排放,固体生活垃圾要分类处理、回收利用。二是妥善处置有毒性、放射性、污染性物品,如药物、电池、含有重金属的家电等,防止污染扩散,最好是交给专门组织回收。三是尽可能多地重复使用,减少随意浪费或喜新厌旧式的频繁更换淘汰,或者想法将还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转让、捐赠给他人继续利用。四是进行科学设计,使用过的消费品进入下一循环,如此循环利用既不造成污染又可节省资源。

目前消费者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环保消费日益为人们所接受,环保产品逐渐受到欢迎,高耗能、高污染的非环保产品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抛弃,危害珍稀动植物的消费也越来越受到人的谴责。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当多的消费者环保消费意识还很淡薄甚至缺失,大量的一次性、奢侈性、浪费性、炫耀性、高污染、毁灭性等非环保消费行为仍然存在。广大消费者必须转变消费习惯,承担环保责任,实现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向:从挥霍性消费转向适度消费,从枯竭性消费转向可持续消费,从一次性消费转向循环消费,从污染性消费转向洁净型消费。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人人有责。“每一个关系到我们生活的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方式直接相关。世界正被有钱有势的人的贪婪破坏,但也被大众的需要所破坏,几个有钱有势的人是消耗不掉整个世界的。”消耗和破坏环境的是无数普通消费者,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是环境保护的关键,因为他们的环保消费不仅仅是消费者自身承担环保责任,而且还能够影响到企业生产和政府决策,促使政府环保决策和企业绿色生产。

三、消费者环保责任的延伸

永续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实现需要超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传统经济模式即工业经济的最大缺陷是其不可持续性,它以破坏自然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没有兼顾社会和生态效益,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因此摆在人类文明面前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确立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由不可持续转向可持续,由破坏环境转向保护环境。而遵循生态学规律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就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弊端的新经济战略,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它要求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坚持环保原则。这就意味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消费者的个人有责任环保消费,作为生产者的企业有责任环保生产。企业是否承担、在多大程度上承担环保责任,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消费者,消费者的素质、觉悟和实际的消费行为是影响企业绿色转向的重要力量,因为企业营利目的的实现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

企业与消费者息息相关,而且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实二者是一个问题。企业的目的是实现利润,但必须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来实现;消费者要享受产品和服务,又必须依靠企业的生产。这就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引导的双向互动关系,即消费者能影响企业,企业也能影响消费者。所以环保消费就不仅仅是消费者个人的自律行为,而且还是其环保责任的延伸,即促使企业承担环保责任,环保消费是促使企业转变观念、进行绿色设计和生产的根本动力,而且也只有企业提供了环保产品和服务,消费者的环保责任才能充分实现,才能购买到环保产品。

导致当前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固然有人口爆炸、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们不合理的消费等,但是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还是企业的大量活动,企业破坏远远超过消费者个人。当然,企业破坏环境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即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外溢环境成本,置环境保护于不顾,但同时也与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密切相关,是广大消费者和非环保消费纵容了企业的非环保行为。所以,“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无论在事实产生之前还是之后,我们消费者都是帮凶。我们创造了企业就像企业创造了我们的需要一样。我们为商业成功带给我们的机会、财富、梦想和权力而陶醉。只要有可能我们总是喜欢并希望舒适安逸的生活;不能的话我们也想望过上这种生活。虽然企业有其内在的弊端,但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有来自于我们的欲望。‘无论政府的政策、公司的经营方式和产品多么具有破坏性……‘问题的根源总是存在于私人生活中”,最终都可以追溯到消费趋向和消费选择上。

消费者的环保消费及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引导和监督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实行绿色管理、绿色设计,采用绿色技术,进行绿色生产,提供绿色服务,最终促进绿色经济战略的实现和生态文明建设。企业实现利润的依据是消费,当消费者崇尚绿色消费时,当消费者拒绝浪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产品和服务时,也就是不环保企业灭亡之时,此时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转向绿色生产。基于自身的利益,也迫于消费者的压力,企业会调整经营战略,承担环保责任,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其商业战略之中,在控制污染、预防破坏方面进行独特的设计。其实,企业的目的是营利而不是破坏环境,当绿色生产可以满足这一目的时企业就没有理由拒绝承担环保责任了,因为此时承担环保责任与追求利润就不再矛盾而是合二:为一了。

实现绿色转变固然需要企业自律,但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推动。有责任的消费者不仅仅是洁身自好、只约束自己,更重要的是推动企业承担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社会责任。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20世纪后半期兴起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就是消费者的倡导和监督。消费者一开始只是注重产品的质量,后来他们逐渐关心起环境和劳动保障等多个问题,并因此向企业提出了更多社会责任要求。迫于外界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很多欧美跨国公司从那时起纷纷制定社会责任守则,包括通过环境、职业健康标准认证,接受舆论监督等。其实,在市场领域内利用消费者的购买力对抗企业要比政府和法律的外在约束更有效,也比靠企业转变观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更有效,毕竟消费者才是企业的衣食父母。

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消费者更加成熟,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并考虑消费趋向。企业家们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今天的消费者不仅被赋予了相当大的权力,而且比过去更加执著、更加觉醒,也更有社会责任感。实际上,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已经成为引导企业行为的航标,消费者有道德的消费更能迫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环保商品的选择才是企业转变观念、承担环保责任的根本动力。消费者应该通过购买环保产品而让企业获利,进而促使和支持企业承担环保责任,促使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才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

责任编辑:李建磊

猜你喜欢
消费者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新车售前维修未告知消费者是否构成欺诈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论“知假买假”者的消费者身份认定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只用一招 让喊产品贵的消费者闭嘴
知识付费消费者
重新定义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消费者权益保护:让人欢喜让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