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2014-03-19 09:21桂嘉越
对外经贸 2014年2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

桂嘉越

[摘 要]以“钻石理论”作为基础,分别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政府政策和机遇六个方面对影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影响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原因提出了积累高级生产要素,拓展海外市场、扩大需求,支持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竞争力提升,激发有效竞争等对策。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钻石理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2-0031-0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我国金融服务业起步较晚,且由于金融业开放程度有限,金融服务贸易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金融服务贸易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挑战。因此,确定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自2001年以来,我国金融服务出口额和进口额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虽然有些年份表现得不太稳定,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我国金融服务出口额18.9亿美元,进口额19.3亿美元。但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却非常低,均在1%以下,如图1所示。

此外,自2001年以来我国金融服务贸易除个别年份出现少量顺差外,其余年份都是逆差。在加入WTO过渡期内,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比较稳定,都维持在1亿美元以内。2006年我国履行加入WTO承诺,开放金融市场,金融服务贸易逆差激增至7.4亿美元,之后逆差状况逐渐好转。

通过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现状的分析,可知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总量比较小,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也非常低,并且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由此可见,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结构中地位弱,整体发展不成熟,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二、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宏观和微观的。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石理论可以对一个产业的竞争力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本文分别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这四个内生决定因素以及政府政策和机遇这两个辅助因素来分析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原因。

(一)生产要素分析

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基本要素与高等要素。其中,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初级劳动力等。而高等要素则包括信息技术、高素质人才和资本等。由于金融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金融服务贸易主要依靠高等要素,因此,将从资本、人力和技术这三个方面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生产要素进行探讨。

1.资本分析

资本是金融机构维持运行的必要保证,是拓展业务的资金基础,具有信用和抗风险能力。鉴于提供金融服务贸易的主要机构是银行,本文将对我国银行的资产规模、资产状况和资产质量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资本是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1)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3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0.3万亿元,增长17.9%,如图2所示。从机构类型来看,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它们分别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为44.9%、17.6%和15.6%,如图3所示。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公平的竞争环境能让其他金融机构充分发展,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为12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8.9万亿元,增长了17.8%,如图2所示。近十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总额都在同步增长,但与金融服务贸易领先的国家相比,在资产规模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就目前情况来看,加大对金融机构资本的投入,扩大资产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2)资产状况方面。银行资本率越高,则说明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近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有了飞速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数量也急剧增加。截至2012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25%,同比上升0.54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62%,同比上升0.38个百分点,509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达标资产比达到100%,这一状况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状况良好(如图4所示)。

(3)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0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3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6%,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929亿元,比年初增加6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从2007年到2012年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如图5所示)。

2.人力资本分析

人力资本对于提高一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重要。由于金融服务贸易涉及法律、经济、外语、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再加上如今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品和日益复杂的服务贸易市场,所以需要更多业务精湛、对市场变化有较强应变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2012年我国主要银行金融机构的人员构成情况来看,我国金融机构高端人才短缺,从业人员中绝大部分是本科和专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所占比重较小,尤其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缺乏高学历人才状况比较突出。建、工、农、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比重分别为53.23%、47.6%、38.6%、64.62%,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中信、招商和交通银行的相关比重分别为78%、78.1%和68.46%,如表1所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学历水平整体比股份制商业银行低。但是尽管如此,就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人力资本较为优越的中信银行来说,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重也只有14%。由此可见,我国金融业高端人才比较匮乏。

3.技术资源分析

金融服务贸易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与计算机系统、光纤网络、通讯卫星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密切相关。因此,技术要素是构成一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在技术资源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我国银行间联网还处于初级阶段,资金的实时调拨和清算速度慢,业务费用也较高。而发达国家银行间拥有完善的网络化系统,服务效率高,收取的业务费用也较低。因此,受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技术水平的制约,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从而阻碍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需求要素分析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表明,企业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提供产品,将该理论运用于金融服务业,即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金融服务部门会根据市场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客户需求是一国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和优化的源动力。

对一国金融服务的需求有内需和外需之分,但由于目前对我国金融服务的外需即金融服务的出口额仅有18.9亿美元,占我国金融服务需求的比重很小,因此,内需的拉动是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只有当内需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带动我国金融服务业更好的发展,进而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内需包括居民需求和企业需求。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正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4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21809.9元,提高了62.4倍,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6977.3元,提高了51倍。 由此可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要快于农村,进而导致城镇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增长也快于农村。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因此,金融服务的个人需求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还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和市场空间;而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多集中在对资本的需求。我国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从1978年的1890.38亿元到2011年末达到了581892.5亿元,增长了306倍多。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非常大。

(三)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分析

迈克尔·波特认为,健全、发达的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有利于一个行业或产业形成竞争优势。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也离不开很多相关产业的支持。当然,这些相关产业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货物贸易的发展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就不容小觑。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额从2001年的5097.7亿美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38667.6亿美元,增长了6.6倍。我国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需要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对金融服务的质量、品种和档次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而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提供现代金融业运行载体的重要行业,却还没能跟上发展的步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金融服务业经历了脱机业务处理、联机业务处理和数据大集中等阶段,目前正在向更高层面的数据集中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应用集中化、虚拟化方向发展。这与发达国家金融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国外的金融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向着业务集成、管理高效、决策智能、信息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的方向发展。

(四)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分析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激烈的市场竞争会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优化、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而促进整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我国加入WTO承诺的逐步履行,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截至2012年底,49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42家外资法人机构、95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97家代表处。其中,37家外资法人银行、54家外国银行分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30家外资法人银行、25家外国银行分行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6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发行人民币金融债,3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发行信用卡。在华外资银行业营业机构资产总额达到了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66%。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国内长期受到保护、具有很强垄断色彩的金融业,迫使他们提升自身实力,应对挑战。

(五)政府政策和机遇分析

虽然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但实际上我国政府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很多方面都间接参与了企业的竞争,政府的政策倾向对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巨大。第一,我国政府控制着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和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审批权等;第二,政府恰当的政策能够抵御国外金融风险的入侵,维持国内金融系统的稳定;第三,政府还通过制定金融服务业法律法规以及监管引导行业的走向。

此外,机遇也是影响一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原因。但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只有完善自身实力,才能适时把握机遇、利用机遇来提高竞争力。

三、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积累高级生产要素

第一,扩大资产规模,提高资本质量。我国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整合国内资金,发掘民间资本,利用外国投资进行资本要素的积累。在扩大资产规模的同时还必须提高资本质量,加强监管,以增强我国金融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引进与培养高端金融人才。一方面要加强金融机构人员的内部培养,另一方面要制定有效的薪酬和奖励机制吸引国际金融精英来华工作。

第三,积极开展产品、业务创新和服务、技术创新。

(二)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国际市场需求

我国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以增加我国金融服务的出口需求。鼓励中资金融企业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走出去”,科学实施海外布局,构建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匹配的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支持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金融服务业竞争力提高

金融服务业与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要想相关产业更好地为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金融机构就需要主动地根据不同相关行业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为他们定制个性化的服务,进而形成互相扶持和提高的局面。

(四)激发有效竞争

我国金融服务业长期受到政府保护而垄断市场,造成金融企业缺乏竞争意识,竞争力薄弱。因此,一方面可以适当加大外资金融机构的引入力度,为我国金融企业营造竞争环境;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可以深化与世界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合作,在合作和发展的基础上,学习其先进的经验,提升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满盈,邓晓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钻石模型”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7):3-9.

[2]袁雅莉.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3]曹瑛,王耀中.内地与香港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及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9(11):25-29.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amond Theo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financial service trade from six aspects, which are factor conditions, demand conditions, the relative and supportive industries, corporation strategy, the government policy and opportunities.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financial service trade, it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financial service trad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Diamond Theory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
我国商贸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对策
中国乳制品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出口结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发展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对策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韩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