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边疆民族文化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综述

2014-03-20 15:31田志勇任群英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红河司马迁研究会

田志勇,任群英

中国西南边疆民族文化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综述

田志勇,任群英

2014年8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史记研究会、红河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西南边疆民族文化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在云南省蒙自巿红河学院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台湾、香港以及北京、天津、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河北、河南、海南、广东、贵州、云南等21个省、市、自治区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从事《史记》和司马迁研究的专家、学者共130余人出席这次学术盛会。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红河学院纪委书记田志勇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

8月15日上午9:00-12:00,参会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在红河学院雅庄宾馆会议大厅举行第一次大会。大会共有三项议程:大会开幕式、大会合影及大会主题发言。主持人田志勇教授激情满怀宣布由中国史记研究会和红河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西南边疆民族文化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开幕:“哈尼欢歌迎远客,红河盛装待宾朋。”主持人介绍了在开幕式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先生,红河学院校长甘雪春先生,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渭南师范学院校长丁德科先生,山东济南大学副校长蔡先金先生,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刘德奉先生,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新科先生,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淮阴师范学院教授张强先生,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俞樟华先生,红河学院副校长彭强先生。

在大会开幕式上,红河学院校长甘雪春教授致欢迎词。甘校长首先代表红河学院对前来参加本次学术盛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红河州和学校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指出此次会议是学校促进学术交流,加强与中国史记研究会之间合作,深化双方关系的一次重要契机。甘校长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能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加深与红河学院的交流和了解,并真诚地希望各位来宾能够成为红河学院的朋友,关心和关注红河学院的发展,对红河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先生致开幕词。张先生在致辞中特别提到了司马迁对开发云南和祖国西南边疆所作出的特殊贡献,指出早在两千多年前,作为汉武帝委派的特使,司马迁曾经出使西南夷,在这里设郡置吏,制定民族和睦的政策。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打破传统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家,提出民族一统思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家,也是第一个把民族历史写入国家大典正史系列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为后世留下了关于祖国西南边疆民族最早的翔实记载——《史记·西南夷列传》。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红河学院和中国史记研究会在司马迁当年来过的地方召开学术研讨盛会,缅怀先人的开发,看看今天的盛世,展望未来的宏图,这对进一步发扬司马迁民族一统思想精神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行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分两个阶段进行了紧张热烈的学术研讨。第一场学术研讨由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张新科教授和红河学院马洪波教授共同主持,东南大学文学院王华宝教授对赵生群先生主持修订的中华书局新版《史记》修订本进行了专题评议;浙江师范大学期刊社俞樟华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了当代开展《史记》和司马迁的学术研究应与加强对《史记》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推广密切结合;红河学院任群英教授紧扣大会主题探讨了司马相如在开拓西南夷进程中所作的贡献;海南师范大学张兴吉教授向大会报告了他研究司马贞《史记索引》的最新成果。张新科教授对四位学者的主题发言分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第二场大会学术交流在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张强教授和红河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张平海教授的主持下进行,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林聪舜教授报告了他解读《史记·李将军列传》的研究成果;山东济南大学副校长蔡先金教授在发言中再一次强调了出土文献对加强《史记》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今后应开展总结回顾中国史记研究会在组织和推动中国《史记》和司马迁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红河学院人文学院的黄绍文教授以东道主的身份,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红河哈尼梯田的历史和保护情况。

8月15日下午,按大会议程全体参会代表在下榻的蒙自天源大酒店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学术交流研讨,每小组各分两场进行。

分组学术讨论第一场:第一组召集人是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凌朝栋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刘春梅教授;第二组召集人是商丘师范学院王增文教授和红河学院人文学院路伟教授;第三组召集人是安徽师范大学袁传璋教授和红河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黄绍文教授;第四组召集人是江苏淮阴师范学院李巨谰教授和红河学院马洪波教授。分组学术讨论第二场:第一组召集人是红河学院张平海教授和重庆工商大学康清莲教授;第二组召集人是平顶山学院何梅琴教授和许昌学院马宝记教授;第三组召集人是河北大学吴淑玲教授和红河学院任群英教授;第四组召集人是广东海洋大学赵永建教授和海南师范大学张兴吉教授。各小组讨论气氛热烈,学者们思维敏捷踊跃发言,与同仁互相切磋,分享研究心得。8月16日上午,各组推举的专家代表向大会全体参会学者集中汇报了小组讨论情况。

此次研讨会共收到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大陆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81篇,收入论文集《史记论丛》第十一集共75篇,约75万字。涉及《史记》文本、注疏、阐释、史事、传记人物、文化艺术、西南边疆民族文化研讨等各个层面的研究,与会学者就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主要论题如下:

一、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共16篇):既有对学界热点的及时追踪与评议,也有细密精微的求证与考论。如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生群教授主持的中华版《史记》修订本学术工程历经七年得以出版发行,修订本问世后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作为修订团队成员之一的王华宝教授所撰《史记修订本平议》一文即是学者对修订本客观公正的审视。日本学者小泽贤二先生《泷川资言手录〈史记正义佚存〉之发现与其历史背景》详细论述了《史记正义》佚文传承的源流。安徽师范大学资深学者袁传璋先生《宋人著作征引〈史记正义〉佚文考索及相关问题讨论》一文考述详尽论证细密,所彰显出来的学术价值引起海内外《史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香港中文大学曾志雄先生以《史记》三家注中城父地望称谓不一的问题为例,探究了造成三家注中地名混乱的原因,文章以小见大,发人深省。

二、西南边疆民族文化研究(12篇):作为大会主题之一的西南边疆民族文化研讨,主要出自奋斗在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大学、红河学院、云南丽江师专等高等院校的学者,他们长年在这里工作、学习与研究,有亲身实感,写出了西南边疆民族文化学最新的研究成果,成为本届年会的一大议题。秦树才的《西汉时期西南的军事与社会》、任群英的《司马相如与西南夷的经略》、范德伟的《论“和夷”与“西南夷”》、龙倮贵的《红河彝族古代史略考》、许敏和李松梅的《浅析莫批与哈尼文化传承的关系》等一批论文提出了新意,从不同侧面探讨了祖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历史沿革、人物事迹与民族文化,既印证了司马迁的《史记》对研究西南地区文化的不可或缺,更有助于人们加深对西南地区文化特色的认知。

三、“史记”学术研讨(51篇):围绕司马迁思想研究、《史记》史事研讨、纪传人物研讨、文化艺术研讨、其他问题研究五个专题展开。有关司马迁思想的研究涉及到司马迁的区域经济思想、生态智慧、神灵祭祀、“让国”态度、追寻正义的精神、春秋笔法、史识史才等,其中不少论文可圈可点。《史记》史事研讨既有《关于潍水之战的几个问题》这样正面论述的文章,也有《考证史实岂能主观臆断——简评冯其庸先生〈项羽不死于乌江考〉》这样的驳论文,还有《从〈史记〉看秦地域文化内涵》这类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的文章,值得关注。《史记》纪传人物研究精彩之作纷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张大可先生论述了汉文帝把握时局改革政治实现强国梦的历史作为;台湾清华大学林聪舜先生的论文透过李广之死揭示了六郡良家子虽为征讨匈奴的精锐,却在外戚统帅的排挤打压下无缘军功,李广含冤而死触动了六郡良家子共同的委屈,传达了武帝用将不公的历史真相;台湾文化大学高祯霙对《季布栾布列传》人物群像的探析、台湾大学蔡雅萍对田单列传奇文的阐发;另有论及春秋伍子胥、卫公子开方、纵横家陈轸、汉高祖、陈平等有关《史记》人物的研究论文也能各抒己见。《史记》文化艺术研讨集中在以赵永建教授《略论晚清诗人陈乔森对项羽的认识与评价》为代表,韩大强、张焕玲、马君毅、王海燕等一批年轻学者以咏史怀古诗为探讨中心的几篇论文上,他们共同关注到《史记》人物对后世文人和文学创作的影响,这对《史记》的阐释和接受研究较有启发。

8月16日上午,全体参会学者在红河学院雅各庄宾馆会议大厅举行第二次学术交流大会。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的是小组代表的学术交流发言。交流发言由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俞樟华教授和西藏民族大学副校长池万兴教授主持,来自第一组的凌朝栋教授、第二组的何梅琴教授、第三组的北华大学的杨波教授、第四组的赵永建教授进行了交流发言。

第二阶段会议是史记研究会工作研讨,由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先生主持。首先是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渭南师范学院校长丁德科教授发言。丁德科校长介绍了渭南师院成立“中国史记研究院”,大力推进司马迁与史记研究,脚踏实地取得了十项成绩,其中两项是由渭南师院“中国史记研究院”与“中国史记研究会”紧密协作,推出了《史记论著集成》《史记通解》大型学术工程,将于2015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为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学术大会献礼。“渭南师范学院中国史记研究院”向全国开放。研究院在成立之初聘请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为名誉院长、渭南师院客座教授。此次增聘中国史记研究会各高校及社会各界著名学者14位为研究院客座教授。他们是:北京师范大学韩兆琦教授和杨燕起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赵生群教授、陕西师大张新科教授、江苏淮阴师院张强教授、浙江师大俞樟华教授、云南红河学院田志勇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陈曦教授、西藏民族大学池万兴教授、台湾大学李伟泰教授、台湾清华大学林聪舜教授、商务印书馆丁波编审、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刘德奉院长,以及西安书法家文则天先生。丁德科校长在大会上向受聘的客座教授颁发了聘书。丁德科校长还介绍了《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开办的“司马迁与《史记》研究”专栏,26年的长期坚持,已被教育部批准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向全国开放。他热情邀请与会各位专家学者明年聚会渭南师院,共襄学术盛举。丁德科校长动情地说:“作为司马迁故里的最高学府,渭南师院有责任和义务为推动司马迁研究尽绵薄之力。”渭南师院申请与中国史记研究会联合举办2015年纪念司马迁2160周年诞辰、庆祝中国史记研究会成立15周年的学术研讨会。接着张大可会长代表因临时未到会的秘书长丁波、陈曦发言,对研究会成立至今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介绍,对明年年会的举办和意义进行了说明,通报学会主办《史记研究》会刊、编辑《中国史记研究会15年》向全会征稿。最后,张大可会长对司马迁生年王国维、郭沫若两家之说,一百年来的学术争论进行了评说,2015年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采王国维说。

第三阶段是大会闭幕式。会议由红河学院田志勇教授主持。首先,大会举行了部分参会专家向红河学院赠送图书和书法作品的赠送仪式,张大可先生代表中国史记研究会向红河学院赠送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本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史记论丛》第11辑;渭南师范学院校长丁德科教授、台湾大学李伟泰教授、浙江师大俞樟华教授、淮阴师范学院张强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舒仁辉教授等与会学者分别向红河学院赠送了他们的研究专著和图书;安徽和县文联主席金绪道先生向红河学院赠送了书法作品;红河学院副校长彭强和图书馆馆长许敏代表红河学院接受了赠送。大会闭幕式第二项议程是举行了第二批“中国史记研究会学术成就奖”颁奖仪式,由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先生和红河学院副校长彭强先生向成绩卓著的学者赵生群、张新科、张强、俞樟华、田志勇、徐日辉等中年学者颁发了奖牌和证书。闭幕式第三项议程是学者发言。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张新科教授谈了参加本次学术会议的感受;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张强教授为本届年会作了总结发言。最后,红河学院彭强副校长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盛赞中国史记研究会年会循着太史公的足迹和文字记载逐年择地召开,为研究会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实地学习司马迁治学经历的机会,同时史记研究会也重视地域文化与《史记》的专题研究,并关注到西南边疆民族文化与《史记》这一相对薄弱的问题。《史记》和司马迁研究的各位专家,研讨文史精髓,发扬学术精神,使本届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也为红河学院的学术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主持人田志勇教授致辞,宣布下届年会由中国史记研究会与渭南师院联合主办,主题为“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庆祝中国史记研究会成立十五周年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学术研讨会”,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司马迁研究会、韩城市司马迁研究会、韩城市司马迁祠文管所协办。

(本文作者田志勇系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红河学院教授,任群英系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红河司马迁研究会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红河学院作品选登
波兰睡眠研究会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召开换届大会
第九届亚洲睡眠研究会大会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