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湭河”名称演变考述

2014-03-20 15:3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一统水经注寰宇

王 庚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 710062)

“湭河”名称演变考述

王 庚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 710062)

关于“湭河”名称的来源与演变,1987年版《渭南县志》与1997年版《渭南市临渭区水利志》对此的解释均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前人的文献记载中也存在许多曲解与讹误。有鉴于此,文章试从历代地志文献资料出发,通过细致梳理与考证,来复原“湭河”名称的历史演变过程。

酋水;湭河;演变

湭河,为渭河下游的一条支流,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境内,发源于秦岭北麓,自南向北流至双王街道办张庄村东北入渭河。

关于湭河名称的来源与演变,1987年版《渭南县志》云:“近年(1970年代)在湭河上游发掘的北刘、白庙、史家村仰韶文化遗址,证明氏族社会时,各部落傍水而居,称部族和氏族的首领为酋长,所以,古称‘首河’或‘酋河’。也有写‘猶’河的,建国后才改写为湭河。”[1]115-116另外,1997年出版的《渭南市临渭区水利志》记载湭河为:“近年在上游北刘、白庙、史家村发掘出仰韶文化遗址,证明氏族社会时,各部族傍水而居,称部族和氏族的首领为酋长,所以,古称‘首河’或‘酋河’。也有写‘猶’、‘湭’河的,建国后通写为湭河。”[2]58由此可见,《渭南市临渭区水利志》明显沿承了《渭南县志》的说法,更为重要的是,以上两种地志资料关于湭河名称来源与演变的解释,均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试图追本溯源,通过对历代各种文献资料的考证,来复原湭河名称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关于湭河的最早文献记载

关于湭河的最早文献记载要数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水经注·渭水》载:“渭水又东,酋水南出倒虎山,西总五水,单流迳秦步高宫东,世名市丘城。历新丰原东而北迳步寿宫西,又北入渭。”[3]444据《水经注通检今释》“酋水”即今渭南市南的湭河。[4]52而后,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一雍州渭南县载:“酋水,出县西南石楼山,北入渭。”[5]15由于湭河是由清水河与稠水河在渭南市临渭区史家村汇流而成,清末民初杨守敬《水经注疏》卷十九认为:“今渭南县西南五十里有石鼓山,湭水所出,即《元和志》之石楼山。然《元和志》又云倒兽山,一名玄象山,在渭南县东南五十里,王子年隐处也。不以为水出此山,盖郦道元、李吉甫各指一源也。”[6]1643因此我们得知,郦道元指的是发源于玄象山(元象山)的湭河支流,即清水河。而李吉甫指的是发源于石鼓山的湭河支流,即稠水河。

二、“酋水”与“首水”的辨析

“酋水”与“首水”的辨析问题,同样出自于《水经注》。要厘清此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水经注》版本与校勘的研究历史。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专著。隋唐时期,《水经注》完整地收藏在皇家书库里,皇家藏书目录《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对此书均有收录。以唐玄宗署名修撰的官书《唐六典》所记载的《水经注》为完整的足本。在此时期,《水经注》仍束之高阁,外间人无缘窥及。

北宋初期编纂的《太平寰宇记》对《水经注》引用较多。然而到了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朝廷整理藏书时发现《水经注》已经缺轶了5卷,只剩35卷。也正是北宋时期,《水经注》流入民间,以传抄本流传,并且出现了几种刊本,可惜这些刊本都已亡佚。

自南宋以来经过多次雕版与辗转传抄的《水经注》,到了明代,许多流行的版本,已经错误百出,不堪卒读。因而清代许多郦学家都对《水经注》的不同版本进行了细致的考证校勘。清乾隆年间的郦学三大家全祖望、赵一清、戴震,成就卓著。戴震因缘进入四库馆参与《四库全书》编修,从事《水经注》的考证校勘。他以全祖望、赵一清的成果为基础,参以其他版本,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校定,并由武英殿以活字排印出版,称为“武英殿聚珍本”(即“殿本《水经注》”)。此本成为以后流行最广、印数最多的版本。清末王先谦集前人研究的大成,以殿本为底本,并博采众家的校勘成果,辑为《合校水经注》一编,成就最高。

由此我们得知,《水经注》最初在刊印与传抄的流传过程中,由于缺乏校勘考证,所以难免发生愈刊愈讹、愈抄愈错的情况。并且各种书籍之间又互相援引,使得舛误相仍,正缪难辨。而“酋”与“首”,正是因为字形相似,所以“酋”字便讹为“首”字,“酋水”便讹为“首水”,后来的许多地志文献对此并没有通过辨析而直接加以引用,导致出现“酋水”与“首水”正误同时并存的情况。

一方面,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的《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九华州渭南县引《水经注》云:“首水经秦步寿宫西。首水经秦步高宫,亦名市丘城。”[7]624并载:“首水,出县西南,石楼山北,经二宫,过渭之东阳谷水而合渭。”[7]624此书为“首水”名称的最早出处。其它讹为“首水”的《水经注》版本还有:明朱谋《水经注笺》、清项絪所校《水经注》、全祖望《小山堂钞本全谢山五校水经注》、全祖望《七校水经注》、赵一清《水经注释》、张匡学《水经注释地》、杨守敬《水经注疏》、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三陕西二西安府渭南县引《水经注》均作“首水”。[8]2559并且,在清雍正《陕西通志》、乾隆《西安府志》、光绪《新续渭南县志》等方志文献中均引用错讹本的《水经注》将“酋水”称作“首水”。

另一方面,在《太平寰宇记》之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宋敏求所撰著的《长安志》卷第十七渭南县引《水经注》原文曰“酋水”,并记载渭南县东五里有桥名曰“酋桥,因桥架酋水而得名”[9]。既然当时已有“酋桥”,那么“湭水”古称“酋水”已属确凿无疑,“酋水”当为今日湭河的最早名称。

于元代成宗元贞二年(1296)撰成,至元年间修订完毕的《类编长安志》,为骆天骧所撰。其卷之六山水条下依《长安志》记:“酋水,出渭南县西南石楼山。”[10]178卷之七桥渡记:“酋桥,在渭南县东五里,桥架酋水,因名之。”[10]203另外,清道光八年(1828)姚景衡所撰《重辑渭南县志》卷六山川考已明确认为:“湭(水),古作酋,误作首字。”[11]

所以,正是由于《水经注》流传中的版本问题,才导致出现“酋水”与“首水”错综复杂的辨析问题。经过清代郦学考据学派对各种不同版本《水经注》的精心考证与校勘,终于纠正了许多错误,基本上恢复了这本历史名著的原貌。因此,《水经注》卷十九云“渭水又东,酋水南出倒虎山,西总五水”确为湭河之最早且准确的记载。

三、“湭水”之名的出现与“沋河”之名的误用

解决了“酋水”与“首水”的辨析问题后,那么“湭水”这一名称又从何时肇始呢?

与《类编长安志》同时期的元代官修地理总志《元一统志》[12],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初编成书,成宗大德七年(1303)全书始成定编,初刊于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可惜此书在明代亡佚,如今仅有残篇传世。因而从今人的辑本中我们无法得知《元一统志》关于渭南县的记载。但是依据《类编长安志》,元代初期渭南县有“酋水”“酋桥”,想必《元一统志》中也应记为“酋水”。

如今现存的明代全国地理总志有两部,即《寰宇通志》与《大明一统志》。成书于景泰七年(1456)的《寰宇通志》,由陈循等修撰。明英宗复位后,命李贤等在此书基础上增补、删并、重修《大明一统志》。成书于天顺五年(1461)的《大明一统志》自刊行后,《寰宇通志》即被毁版,传世极少。1947年,郑振铎将其收入《玄览堂丛书续集》印行,因而我们今天有幸能看到这部书。《寰宇通志》卷之九十二西安府上山川载:“湭水,在渭南县,源出石楼山,北注于渭。”[13]桥梁载:“湭桥,在渭南县西门外湭水上。”[13]此处为我们所能见到“湭水”一名的最早记载。与此同时,《大明一统志》卷之三十二同样记载:“湭水,在渭南县西,源出石楼山,北注于渭。”[14]559“湭桥,在渭南县西门外湭水上。”[14]562据研究,《寰宇通志》的主要资料来源是明初的地方志,由此可以推测,约在明代初期,“酋水”就已经开始称为“湭水”了。

而且,自《寰宇通志》与《大明一统志》开始,“湭水”已经成为今日湭河的通称,此后历代地理总志与地方志也都记载为“湭水”。如:明代何景明担任陕西提学副使时所纂修并于嘉靖元年(1522)刊刻的《雍大记》、明嘉靖二十年(1541)南大吉所撰《渭南志》、明万历年间祁光宗所撰《关中陵墓志》、明末清初顾炎武所撰《肇域志》与《天下郡国利病书》、清初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清雍正《陕西通志》、乾隆《西安府志》、毕沅所撰《关中胜迹图志》、嘉庆《大清一统志》、道光《重辑渭南县志》、光绪十八年(1892)焦连甲所撰《新续渭南县志》、光绪《大清会典图》、民国初年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另外,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1942—1944)所绘制的中国十万分之一地形图(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与德州大学图书馆),也已经将其标注为“湭河”。

查阅《新华字典》《汉语大字典》等辞典,对“湭”字的解释均为:“河名,在中国陕西省渭南市。”那么,已成为专有河名的“湭河”,为何又被称作“沋河”呢?其原因与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简化字使用不规范有关。在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将繁体字“猶”简化为“犹”[15]13,其汉语拼音读[yóu]。因此人们为了书写方便,也将“湭”书写成“沋”,使得“湭河”变成了“沋河”。随后,“沋河”这一名称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影响也越来越大,与湭河相关联的地名也均受此影响,如建于1959—1963年间的“沋河水库”,还有“沋西村”“襟沋路”等地名。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湭”与“沋”不仅读音不同(“湭”读作[qiú],“沋”读作[yóu]),两字包含的意思也完全不同(“沋”是位于今中国山东省高密县的古河名)。

此外,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收录了因地名用字生僻难认,经国务院批准更改的地名,其中陕西省有:商雒专区改为商洛专区、盩厔县改为周至县、郿县改为眉县、醴泉县改为礼泉县、郃阳县改为合阳县、鄠县改为户县、雒南县改为洛南县、邠县改为彬县、鄜县改为富县、葭县改为佳县、沔县改为勉县、栒邑县改为旬邑县、洵阳县改为旬阳县、汧阳县改为千阳县。[15]32以上并没有涉及到“湭河”改为“沋河”的情况,也就是说将“湭”简化为“沋”是不符合《简化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

由于“沋河”这一名称已经使用了几十年,而普通民众语言与书写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将其规范为“湭河”,实际上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文化、教育、新闻等部门多作宣传,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大众逐渐转变原来的不规范写法,从而使“湭河”名称正式统一起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湭河古称“酋水”,最早记载于北魏郦道元所撰《水经注》,由于《水经注》在刊印与传钞的流传过程中出现错讹的情况,因而“酋水”便讹为“首水”。“酋水”这一名称直到元代末年仍见于古代方志文献中,约在明代初期,“酋水”已经开始称为“湭水”。自《寰宇通志》与《大明一统志》两部官修地理总志开始,“湭水”一名正式见于各种地志文献资料,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由于简化字的不规范使用,才导致“湭河”被误称为“沋河”。“沋河”名称的长期使用产生了广泛影响,因而从各个方面恢复“湭河”这一正确名称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同时,经过笔者的考证与辨析得出,1987年出版的《渭南县志》中关于湭河的记载是有较大问题的。其一,从严谨的角度来讲,1970年代在湭河上游发掘的北刘、白庙、史家村等仰韶文化遗址,并不能直接证明“酋河”“首河”名称的来源与氏族社会时期生活在湭河附近的部族有关,因为目前没有相关文献记载与这些考古资料互相印证。其二,“首水”之名是因“酋水”的错讹所致。其三,在历代地志文献关于湭河的记载中并没有直接写成“猶”河的情况。其四,“湭”河在明代已经成为通称,并不是建国后才由酋河改写而成。

总之,追根溯源,细心求证,厘清“湭河”名称的历史演变过程,对于今后渭南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汇编,渭南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都将大有裨益。

[1]渭南县志编纂委员会.渭南县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

[2]渭南市临渭区水利志编纂办公室.渭南市临渭区水利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

[3]陈桥驿.水经注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赵永复.水经注通检今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5][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民国]杨守敬.水经注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7][宋]乐史.太平寰宇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9][宋]宋敏求.长安志[Z].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10][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11][清]姚景衡.重辑渭南县志[Z].清道光九年刻本.

[12][元]孛兰盻.元一统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6.

[13][明]陈循.寰宇通志[M].玄览堂丛书续集影印明景泰年间内府刊初印本.

[14][明]李贤.大明一统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15]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化字总表[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马 俊】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Qiuhe River’s Name

WANG Geng
(Institute for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orthwest China,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Qiu River”is a tributary of the Weihe River,and is located in LinweiDistrict,Weinan City in Shaanxiprovince. In regards to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Qiuhe River’s name,the 1987 edition of“Weinan County,”and the 1997 edition of“Linwei districtwater conservancy annals ofWeinan city”have some debatable issues,andmanymisunderstandings and errors also exist in previous literatures.On this account,this paper tries to setout from the ancientgeographical literature,through the careful combination with the textual research,to recover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process of Qiuhe River’s name.

Qiu River;Qiuhe River;evolution

K928

A

1009-5128(2014)18-0081-04

2014-06-24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历史时期陕西县治城镇的调查与研究(10XJA770011)

王庚(1989—),男,陕西渭南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历史人文地理研究。

猜你喜欢
一统水经注寰宇
刘毕新
《大清一统舆图·陕西全图》初探
〈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简介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寰宇鸣钟 千秋律动——曾侯乙编钟研究与文化建设10年(2008—2018)回眸
《大清一统志》西部西藏“阿里”四至与寺庙城邑考
《何日君再来》怀念的岁月—寰宇直播
郦道元所见早期园林——《水经注》园林史料举要
《水经注》中的兵要地理与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