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休闲和休闲服务管理标准

2014-03-20 06:37李正权
大众标准化 2014年11期
关键词:导则政府服务

●李正权

近年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连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休闲的国家标准。继2011年发布了GB/T 28101《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基础术语》、GB/T 28102《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导则》等一系列标准后,2014年又发布了GB/T 31171《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GB/T 31172《城乡休闲服务一体化导则》。能够有这样的标准出台,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大福气,我们应当为此感到高兴。

休闲提高生活质量

休闲,一是“休”,二是“闲”,“休”的是“闲”。所谓休闲,是人的一种业余生活,是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来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以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但是,对中国人来说,30多年前,几乎没有听到过更没有使用过这个词语。那时,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6天,下班回家忙里忙外,星期天要做一大堆家务事,且不说肚皮填不饱、身上没闲钱、心里没闲情逸致了,哪有那么多“闲”来“休”啊?

虽然如此,休闲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要,人劳动累了就要“休”。甲骨文中,“休”字像一个人倚树而息。人在田里干活或在路上行走,累了,便要靠在树干上休息一会儿。因此,休者,人依木,会意也。“闲”本写作“嫺”。其本义是门缝,“夫门当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间隙也。”古时工艺差,做的门缝隙大,因而有了“嫺”。继而引申为清闲、空闲。李白《庐山谣》:“闲窥石镜清我心。”

把“休”与“闲”合二而一成为“休闲”,乃一现代词,本是指一种农业种植技术。在地广人稀的地区,或者受某些自然、经济条件限制,农田在一定时间内不种庄稼,借以休养地力,就叫休闲。笔者当知青时所在的那个生产队,有几坡薄土,只长红苕,但不能年年都栽,否则就无收成,于是就要“休闲”一年。隔年栽一次,那红苕一个个就可以长到碗口那么大。其实,冬水田也是休闲,称为“冬闲”。有些地方土壤休闲时,仍要耕作,以清除田里的杂草,使土壤积蓄水分和养料。1979年版的《辞海》对休闲的解释都还是指歇耕,可见中国人过去几乎是没有休闲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逐渐摆脱了贫困,工作时间逐渐向世界看齐,有了多余的时间,也就是有了“闲”。加上多少有了一点多余的钱,于是就把休闲一词的含义转化为人们消磨空闲时间,并流行开来,休闲的历史对中国人来说,好像还仅仅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虽然古时也有“休暇”一词,其义大约与休闲相似,但是说起来却不如休闲干脆利落,听起来也不如休闲舒服。细品细琢休闲二字,似乎还有某种富贵味道呢。

马克思好像说过,闲暇时间的多少,可以反映—个社会的富足程度,反映人的解放程度。我们正在进行伟大的现代化建设,闲暇本来应当不多;但中国人太多,每个人都那么忙,一天干12个小时,一月干30天,又哪来那么大的市场?于是,不仅有人下岗,在岗的闲暇也多起来。上班休闲(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提前溜号的现象,也难以禁绝。如何打发这闲暇光阴,竟成为社会,包括政府和老百姓的一大难题。于是,很快普及了电视,又发明了VCD之类,歌厅舞厅茶楼按摩房洗脚城一浪高过一浪,有了甲A还有甲B,钓鱼和旅游久热不冷,鹤翔功、五禽戏、中功、老年迪斯科风行一时……休闲竟成为一大产业,谁都想在里面捞上一把,让自己先“肥”起来。

于是,不少报刊杂志都开辟了“休闲”专版,让人们述说休闲的感想和体会,向人们介绍休闲的方式和诀窍。

的确,休闲提高了中国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正如休闲一词的本义所表明的,休闲乃是为了恢复和提高地力,以求来年的丰收。我们休闲也是为了“倚树休息”,然后再投入“田间劳作”或“长途跋涉”。外国人提倡“拼命地工作,拼命地玩”,干和玩相互促进,这样,休闲才有物质基础。家无隔夜之粮,你休什么闲?对有志者来说,把休闲作为工作的准备,例如学文化学技能,更是应当提倡的。

促进休闲产业发展

我们当然应当提倡艰苦奋斗,但人生来并不只是为了要奋斗的,在奋斗之余,还是可以“休”一下“闲”的。人不是机器,不能一天到晚连更转。“我亦异其趣,一闲对百忙。”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企业都应当提供更多更好的休闲环境和休闲服务。休闲既是政府的一大事业,也是社会的一大产业。有关休闲系列国家标准的出台,为休闲产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和目标,对规范休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应当说,目前我国的休闲产业还相当落后,一是表现为休闲产业的项目还较为单一,二是表现为休闲服务质量还相当差劲。旅游是一种休闲产业,且以旅游为例。一到黄金周,有了几天假期,人们想到的休闲方式就是旅游,这正好说明人们的休闲方式还相当单一,也正好说明休闲产业的项目也相当单一。如果有了更多更好的休闲方式或休闲项目,人们何必要拥挤到那大大小小的景区去看人山人海呢?GB/T 28102《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导则》把“城市休闲创意”作为该标准的第一条要求提出来,是很有意义的。标准规定:“发动社会力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城市休闲创意。”“适应市场定位,根据目标市场的相关休闲需求,兼顾外来休闲消费人群与本地居民休闲消费诉求,形成分层应对的休闲创意。”按我的理解,这实际上就是要求通过增加休闲产业的项目,来丰富人们的休闲方式,更好地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该标准还对休闲产业的培育、发展、延伸、优化、提升等作了十分细致的规定,值得我们关注。有关休闲产业的商家企业,应当好好学习理解这些标准,不断创新和扩展自己的经营项目,为中国人的休闲提供更多更好的方式和项目。

休闲是第三产业,是一种服务产业。目前,我们对硬件产品的质量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对服务产品的质量认识还很不到位。由于“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需要完成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其质量如何往往难以通过检测设备来进行测量,更多地依赖顾客的心理评价。同时,服务往往又难以像硬件产品那样流通,此处的服务质量虽然比彼处的服务质量差,消费者往往难以去选择彼处,致使服务质量竞争相当不充分。休闲毕竟不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需要,某一种休闲更不是人们必不可少的需求。有了“闲”,可以“休”也可以不“休”,可以这样“休”也可以那样“休”。如果商家提供的休闲服务质量不好,消费者就可以不“休”或者转到另外的方式或项目去“休”。标准规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打造休闲精品,提炼休闲活动中的文化内涵,创造未来休闲文化遗产。”从事休闲产业的商家企业对此应当有深刻理解才好。

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有关休闲的国家标准陆续发布,一方面表明我国的休闲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的休闲产业已经走到一个关键的转折关头,预示着我国休闲产业即将获得一个更高的更快的发展。

GB/T 28102和GB/T 31172都是“导则”。顾名思义,导则就是引导的规则,有关休闲服务与管理就应当遵照执行。另一方面,导则毕竟是“导则”,在具体执行中,还需要根据导则的规定进行细化、具体化。休闲产业涉及到旅游、文化、体育,延伸到休闲农业、休闲商业、休闲房地产业、邮轮游艇业,还需要休闲信息业、休闲交通业、休闲中介业、休闲工业来进行支撑,可以想像,有关休闲的标准应当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随着“导则”的逐步实施,必将催生更多的有关休闲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的出台。让我们多加关注吧!

政府服务管理职责

其实,不管是GB/T 28102《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导则》还是GB/T 31172《城乡休闲服务一体化导则》,首先都不是针对商家企业的,而是针对政府的。以GB/T 31172为例,标准规定的城市休闲创意、城市休闲规划、城市公共休闲制度建设、城市休闲环境建设、城市休闲空间建设、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休闲教育、休闲城市营销几乎都是政府的职责。即使是对休闲产业发展的规定,也偏重于制定产业政策、培育产业体系、发挥产业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休闲节事活动等,这实际上也是政府的职责。也就是说,贯彻GB/T 28102、GB/T 31172等有关休闲的国家标准,主要还是政府的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产业的重要性已经日益突出。休闲作为一种服务性产业,需要大力推动发展,各级政府可能都已经有了充分认识。通过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GDP,可以获得税收,可以创造政绩,政府肯定是乐意的。市场的事归市场,政府要去促进也理所当然,此且不论。

问题在于,休闲虽然可以作为一种产业,但并不是全部休闲都可以作为一种产业。如果把所有的休闲都产业化、商业化,那就走到另一个极端去了。事实上,相当多的休闲不能够产业化,也不可能产业化。例如群众开展的健身、文娱之类的自娱自乐活动,就不可能产业化。政府不仅不能限制群众的自娱自乐活动,而且还应当为群众的自娱自乐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提供场所、培训、支持。自娱自乐是人们最重要的休闲,或者说是最普遍、最简单、占有时间最多、参加人最广的休闲。政府不仅不能从中获得诸如GDP、税收之类的好处或利益,反而要为此提供必要的环境设施,并要支付相应的管理费用,这就相当考验政府了。以笔者家附近的一个公园为例,该公园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规划了,但一拖再拖,拖了将近20年才建成,而且面积大大缩水,只有原规划面积的一半左右,其余的土地却被政府卖给开发商作了房地产。公园是市民休闲的场所,修建公园需要政府投资,这样的投资往往见不到经济效益,政府就没有积极性,能拖一天算一天,实在不能拖了往往还会因陋就简。这样的事例并不是孤立的,事实上在几乎每个城市每个地方都有过。

不管是城市休闲还是城乡休闲,都是老百姓的需要,都是老百姓的福祉。我们的政府号称人民政府,就应当为人民群众的休闲需要提供支持和帮助。GB/T 28102和GB/T 31172对城市和城乡公共休闲服务和管理提出的要求,更需要各级政府去理解、去实施。例如政府应当做好休闲规划,应当建立健全公共休闲制度,应当提供公共休闲环境,应当建设公共休闲空间,应当提供公共休闲服务,等等。同时,政府是休闲事业的主导者,还应当制定休闲产业发展规划,为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帮助。如果政府没有把休闲事业纳入议事日程,对有关休闲的这一系列国家标准不闻不问,标准规定得再细再好,也是没有用处的。

实际上,把城市建设成休闲型城市对政府来说并非得不偿失。笔者所在的重庆与邻近的成都就是一个对比。成都历史上被称为是消费型城市,如今被贯以最休闲的城市之一,每到黄金周就有大量的外地人涌入,成为中国旅游的热闹城市。重庆是近一百多年来才真正发展起来的工商业城市,休闲对重庆人来说往往成为一种很奢侈的事,这种认识、这种现象至今犹存。如果重庆市政府能够按照GB/T 28102的要求去努力,在城市公共休闲服务和管理方面真正下大功夫,把重庆独有的山城加水城的自然风貌、三峡奇观以及火锅、美女之类更好地展现给世界,做好休闲城市营销,不仅能够造福于重庆人,而且能够为重庆带来更多更好的效益。

猜你喜欢
导则政府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