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住院患者日均医疗费用解析

2014-03-20 09:32廖碧玉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汤勺高峰住院费用

肖 谦,廖碧玉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务部经济管理科,广州 510010)

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及民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从2003—2011年短短的8年时间里,我国门诊患者人均次医药费由108.2元增加到179.8元,增长率为66.2%;出院患者人均医药费由3 910.7元增加至6 632.2 元,增长率为 69.6%[1]。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已大幅度超过了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费用负担严重,医疗保障体系负担增加,也不利于医疗机构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住院费用的构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加以控制,对于减轻患者负担,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从住院患者日均医疗费用入手,通过费用结构分布曲线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因素,为控制医疗过快费用增长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资料取自某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病历首页数据库,样本总体为2011—2013年的出院病例医疗费用,病例涵盖院内35个临床科室。采用分层随机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的方法,把病例总体按年月分为若干层,选取住院天数>3天、住院医疗费用<10万元的随机病例样本34 856份,其中2011年样本10 917份、2012年样本11 525份、2013年样本12 414份(各临床科室不同年度选取样本数均超过250份)。

1.2 方法 按照2011、2012、2013年三个时间段,以临床科室为单位,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计算科室样本病例的住院天数平均数、每日日均医疗费用平均数。根据计算出的平均住院天数、每日日均医疗费用数据绘制临床科室住院费用曲线。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住院日均医疗费用与住院天数 从图1、表1中,三个时间段费用曲线,不论是形态上还是走势上,基本保持一致,住院天数和日均费用均无显著变化,这一结果反映出两段曲线走势的非偶然性,具有研究意义。

图1 住院日均医疗费用与住院天数变化

表1 不同时间段样本病例住院天数及日均医疗费用

从日均费用曲线走势看,共出现了三个高峰段,分别为入院后第2、7、11天,且与其他时间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三个高峰期,从时间分布看,刚好间隔一周左右。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这三个高峰分别是,第一个高峰,患者入院后行化验、检查;第二个高峰,主要是治疗费用或手术费用;第三个高峰,是出院前复查、疑难病症调整治疗费用、以及出院带药费用。

上述情况提示该医院医疗运行比较符合传统医疗路径,治疗前、手术前疾病确诊一般在收入科室后进行。

2.2 典型日均医疗费用曲线 按照科室分类进行曲线分析,呈现四种典型曲线形态,汤勺型、A型、单M型、双M型、W型。

2.2.1 汤勺型曲线 费用曲线像一个倒的汤勺,故取名为“汤勺型”。该类科室第2日为费用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缓。第2日费用构成主要为药品、化验、检查费用。

呈现汤勺型曲线的多为内科,费用高峰主要是患者入院后检查所形成的。从曲线图看,住院费用高峰主要在前4天。

2.2.2 A字型曲线 费用曲线像一个字母“A”,故取名为“A字型”。该类科室只有一个费用高峰,费用构成主要为材料、药品、手术、治疗费用。

图2 汤勺型日均医疗费用

图3 A字型日均医疗费用

呈现A字型曲线的多为手术科室,病例反映为疾病诊断相对明确、使用医用耗材较多。其费用高峰主要由患者手术费用和材料费用组成。从曲线图来看,住院费用高峰主要在5~7天。

2.2.3 单M型曲线 费用曲线像一个字母“M”,故取名为“单M型”。该类科室有两个费用高峰,第一个高峰费用构成主要为药品、化验、检查费用,第二个高峰主要构成为材料、药品、手术、治疗等费用。

图4 单M型日均医疗费用

呈现单M型曲线的多为手术科室,第一费用高峰主要为入院后检查,检查费用相对较高;第二费用高峰为患者手术和治疗所形成。

2.2.4 双M型曲线 费用曲线像两个字母“M”,故取名为“双M型”。该类科室有四个费用高峰,第一个高峰费用构成主要为化验、检查、药品费用,其后几个高峰主要构成为药品、治疗、材料等费用。

图5 双M型日均医疗费用

呈现双M型曲线的多为收治综合疾病科室。从曲线图来看,住院费用高峰分布在住院前、中期多个阶段。

2.3 日均医疗费用与住院天数相关性检验 住院患者的总医疗费用与患者住院天数以及日均医疗费用密切关联[3],为反映日均医疗费用与住院天数对总医疗费用的控制影响,通过对四种典型日均医疗费用曲线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日均医疗费用分别进行偏相关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均为负相关,即随着患者住院天数的不断增加其日均医疗费用在不同程度减少,其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单M型费用曲线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日均医疗费用相关性相对较高(r=-0.81),汤勺型费用曲线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日均医疗费用相关性相对较低(r= -0.36)(表2)。

表2 日均医疗费用与住院天数的相关性

3 讨论

随着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关于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方面的研究很多,方法也日趋完善。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归纳住院患者日均医疗费用呈现的不同曲线形态,以直观、简洁的方式反映住院费用与日均医疗费用、住院天数的曲线关系。科室经营管理者可通过分析日均医疗费用的发生走势、费用高峰点,把握费用控制重点,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无效住院日,提高医疗效率,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通过费用曲线形态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临床科室,因病种收治特点、诊疗用药习惯、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医疗效率的快慢,各费用高峰点出现的时间不同、费用高峰出现频率不一。掌握各费用高峰点出现的位置分布,对科室加强平均住院日的管理与控制有重要意义。费用高峰出现晚的科室,可能存在住院前期准备不够充分,各项化验、检查安排不够紧凑,疾病诊断不够迅速等缺陷;费用高峰出现早、曲线后段平缓无波动且持续时间长,可能存在疗效跟踪分析不及时、床位使用率不高、床位周转缓慢等不利因素;费用高峰多次出现且波动频繁,可能存在疑难疾病诊断水平不高,护理不细致易发院内感染和并发症等问题。

从四种曲型的费用曲线形态看,汤勺型曲线的住院费用高峰集中在前4天,这一类型科室管理的重点应着重在住院后阶段医疗效率的提升,提高治愈好转率,加快床位周转,减少无效住院日;A字型曲线的科室,管理的重点应在住院初期及后阶段,可在完善入院前检查、加强与医技科室沟通、缩短检验或检查等候时间上下功夫;单M型曲线的科室,费用控制重点应在曲线中段及后段,应提高三日内确诊效率,缩短手术、诊疗等候时间,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控制单病种医疗费用;费用曲线呈双M型的科室,应着重在提高诊治水平,完善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建立多学科联合会诊,加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监控,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1] 王 萍,李丽军.医疗费用增长与控制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4):14 -19.

[2] 李春秀,孙 凯.43622例儿童住院费用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1):121 -122.

[3] 张寅坤,孙 卫,张国平,等.边际医疗费用在探讨疾病合理住院日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3):406 -407.

猜你喜欢
汤勺高峰住院费用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汤勺里的你
石庆云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雨天早高峰,自在从容时。
米粒四射
菜、汤方便分离勺
因素分析法在医院住院费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