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作文教学有序、有方、有效

2014-03-21 18:19蔡琳玲彭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作文教师教学

蔡琳玲+彭洲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环节。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常用文体进行写作。然而,眼下仍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没能顺利通过写作关,甚至惧怕厌恶写作。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作文教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大致说来,作文教学存在三个大问题:一是训练无序,缺乏计划性;二是训练无方,缺乏科学性;三是训练无效,缺乏实用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愿教作文,不愿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更怕交作文。作文教学真是举步维艰。这让我们不禁深思:为何作文教学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我认为是指导思想使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教师的目光只盯着高考,高考考什么体裁,教师就专门训练什么体裁,写作训练针对性过强;为作文而作文,割裂了“听”“说”“读”与“写”的关系;盲目地进行写作训练,忽略了写作对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的作用,致使作文教学一步一步走进“死胡同”。

新《课标》关于学生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不难发现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应有整体思路,要循序渐进,这是改变过去教学中的弊端与不足的大好时机。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做到有序、有方、有效。

一、有序、有方、有效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

有序、有方、有效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支撑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学同样也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豁然开朗的过程。教师必须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前提下,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作文训练,学生方可取得进步。在设计有序、有方、有效的写作教学过程时,要站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全局上,注意时间性、阶段性,有所侧重地进行训练。如一个学期二十周,写作要达到什么效果,从效果出发,设计每周训练课目及方法。四周一小结,每周的训练内容难易相间,留有充分的上升空间,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易理解、接受、消化,在训练方法上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灵活机动的授课方式,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二、有序、有方、有效要抓住学生的共鸣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能否成功与能否抓住学习主体密切相关。要使作文教学有序、有方、有效地展开,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教师在揣摩作文教学方法、整理教学思路时,不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尽量适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运用丰富多彩的授课手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从时间上划分,平常日子和节假日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共鸣点;从季节上划分,春夏秋冬学生们的心理特征和共鸣点;从年级上划分,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心理特征和共鸣点;从性别上划分,男女生的心理特点和共鸣。把握住学生的心理趋向和共鸣点是作文教学有序、有方、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做教师的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三、有序、有方、有效要有新思路

新《课标》要求写作课对学生“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果要做到这些,教师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否则很难培养出有创意的学生。创意包括新,新思路就是一种创意。写作围绕着有序、有方、有效的新思路有哪些内涵呢?我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概括出以下几点:

1.活而有序

中学生作文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较强,需要教师在训练时有顺序、有计划地进行,如果杂乱无章,无主题、无目的,结果只会事倍功半。而“活”,就是在大的教学原则下,采用灵活的方法、鲜活的材料、活泼的形式,达到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循序渐进的目的,以此提高学生作文的基本功。

在教学实践中,按照高尔基说的:“必须知道创作技巧。懂得一种工作的技巧,也就懂得这一工作本身。”我把写作中的两种思维形式,即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在一起,把影像、典型通过严谨合理的分析,渗透到写作教学中,在有序的原则下,在“活”上做足文章。按照一般规律和顺序,写作教学应从材料入手,确立主题,设计结构,运用叙述、抒情、描写、对话、议论、说明等手段,写好作文,最后修改。我在不破坏这一总体结构的基础上,把灵活、鲜活、活泼糅合其中,让写作赏析课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并使之长期化、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懂、易记、易理解、易运用。在写作训练时,活而不乱。从部分到整体,从内容到形式,从开头到结尾,从语段到整篇文章,从形象到主题,从语言到风格,逐一展开训练。例如,有的学生写文章不会开头,要么重复累赘,要么离题万里。针对这种状况,我专门设计了几个题目给学生做专项训练,并给他们总结归纳了几种常见的开头形式,学生受益匪浅。有的学生写记叙文缺乏生动的描写,一味平铺直叙,我就经常灵活地指定某件东西、某个人、某个动作或某一心理,让学生用一段话进行具体描绘,时间一长,学生们写景状物的功夫便上了一层楼。在训练描写人物形象时,提示学生时刻不忘形象与性格的内在联系,形象与主题的因果关联等。在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表达主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积极的、闪光的、热门的鲜活事例,如“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改革成果、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与时俱进,表现大环境下的时代强音;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人物、突出事迹、英雄行为等,弘扬社会主旋律。这一个个专项训练,犹如构筑大楼的一块块基石,把这些基石奠牢了,盖起房子来就比较省力了,接下来的整篇文章的训练便水到渠成。

对于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我在不打破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秩序的前提下,灵活地有所侧重地进行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和写作能力。高一年级主要以记叙文写作为主,其他文体为辅,学生便容易接受。随着他们知识的增长和思想认识的成熟,在高二年级便转向以训练议论文为主,其他文体为辅,形成一个自然的过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计划、有条理、有次序地进行作文教学与“活”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但是,“活”还要体现艺术性、针对性,不可“活”得无边无际,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新而有方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新”,就是指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形式。我在作文教学中创新的第一点,就是让听说读写并驾齐驱,不厚此薄彼。听说读写一体化是作文教学素质化的根本要求,离开“听”“说”“读”,光谈“写”是空洞的,不科学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仰仗“听”“说”“读”的积累,因此,作文教学的开展是离不开“听”“说”“读”的训练的。

听,是用耳朵“读”;说,是用嘴巴“写”,听、说实际是读写的变式。我坚持课前五分钟的听说训练,每天一位学生上台演讲,台下其他同学听后可发表自己的见解。读是写的基础,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学生而言,强调读,正是为作文作铺垫,没有读的积累,哪来文笔增华?因此,我经常挤出时间专门上阅读课,或学生自备文学读物,或上阅览室,或由教师荐读各类作品,形式不一,大大激发了学生听、说、读的欲望和创作热情,初步实现作文质的飞跃。

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新第二点就是让学生自己做主,自己命题,自己写作,自己修改,这样平等互动,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作文教学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文色彩。旧有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评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只管写完就行了,其他工作都是老师的”的依赖心理,教和学出现脱节,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只有打破这一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出一种新的训练体式,才能为枯燥乏味的作文教学注入新的血液。我尝试着让学生自主完成这一系列程序,竟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定夺作文命题、立意、体裁、字数等内容,然后所有成员都动笔完成习作,接着,小组内交换评改,最后,各小组推荐部分好文章在全班开展交流。经过这一番训练,学生们个个不仅会写文章,也成了品评他人文章的高手,从而提高了全班的写作水平。

3.真而有效

“真”指的是真诚、真挚、真实,是情感方面的问题,而真心、真理则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思想,从德育入手,用真诚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科学的世界观表现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到“文以情动人”“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感情真挚”等等,文章的思想是灵魂,感情可谓之为“灵气”。没有感情的文章不能称之为好文章。因此,要让学生写好文章,用真情真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感情,便成为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真诚”“真善美”方面下工夫,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用真心感受生活,用真情描绘生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感情的概括上。这种概括愈广泛就愈有典型意义,就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在写作中就能呼之欲出、信手拈来,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一言以蔽之,真而有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要长期坚持,就能大大增加作文训练的实效。

以上所谈,乃一孔之见,权作引玉之砖,敬请同仁赐教。

参考资料:

1.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夏丏尊《文心·文章作法》,经济日报出版社。

句法,宜婉曲不宜直致,宜藻艳不宜枯瘁,宜溜亮不宜艰涩,宜轻俊不宜重滞,宜新采不宜陈腐,宜摆脱不宜堆垛,宜温雅不宜激烈,宜细腻不宜粗率,宜芳润不宜噍杀。又总之,宜自然不宜生造。意常则造语贵新,语常则倒换须奇。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他人用拙,我独用巧。平仄调停,阴阳谐叶,上下引带,减一句不得,增一句不得。

——〔明〕王骥德《曲律》

猜你喜欢
作文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