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烟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4-03-21 00:53田晶晶宗成青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烟区烟农皖南

江 春,田晶晶,宗成青

(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宣城 242000)

近年来,皖南烟区立足本地烟叶生产发展实际,实行规模化种植,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发展烟叶生产的新模式。但是,由于受到现有自然环境、社会资源及设施建设等条件的制约,皖南烟区的发展遇到了新的问题,行业发展带来的诸多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2014年,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将在安徽省宣城市召开,这给皖南烟区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烟叶生产和其他农业生产一样,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为此,笔者以皖南烟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实际,通过揭示当前该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探讨问题形成的根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皖南烟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思路与对策。

1 皖南烟区发展概况

皖南烟区包括芜湖、宣城、黄山、池州4个市,位于长江沿岸平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有残积坡积物、第四纪红土、冲积洪积物等,质地疏松、通透性较好、土壤微酸性、土体偏红,适宜优质烟生长,属于安徽省烟叶生产最适宜的地区。从1974年开始试种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2001年安徽省局制定了“北烟南移”发展战略,加大对皖南烟叶生产的扶持,烤烟种植规模逐年扩大,2013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hm2,烟叶收购量达到2.15万t。几年来,皖南烟叶质量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焦甜香”特色风格,烟叶品质得到了省内外工业企业的一致好评。目前,皖南烟叶公司与上海烟草集团、湖南中烟、浙江中烟、安徽中烟等国内知名卷烟工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 皖南烟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1 烟农素质偏低,劳动力不足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门路逐渐增多,烟农队伍正在逐渐减小。种烟技术要求高,风险大,收入不稳定,种烟的人员逐渐减少,特别是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不愿意种烟,烟农队伍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大多数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新政策、新技术的能力差。另外,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农业和种烟争夺劳动力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碰到采摘、烘烤等大忙时节,烟农请工困难,仅靠自家劳动力根本就无法完成任务,即使能请到工,越来越高的工价也将大大增加种植成本。烟农素质偏低和劳动力严重不足,使得在保证总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烟叶品质,如何保证种烟效益成为皖南烟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难题。

2.2 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从全国和安徽省北烟南移现象来看,环境条件和烟叶质量是决定烟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皖南烟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彰显皖南烟叶“焦甜香”品牌的先决条件,但是许多地区普遍采用的是掠夺式与粗放型的开发种植方式,部分地区在土地利用上不同程度存在只种不养的问题,部分耕地复种指数高,没有实行合理轮作,造成土壤养分严重失调,土壤板结,通透性差,烟叶抗逆性明显降低,病虫害种类增多。在烟叶生产中忽视烟叶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出现大量施入化肥、使用违禁农药、随意种植前茬作物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烟叶的生长质量和内在品质。同时,地膜农药污染严重,这不仅对当前烟叶质量造成危害,而且也给后代人对土地的需求也造成影响。

2.3 服务水平不能适应发展要求 服务与技术对于生态烟草农业的发展是同等重要的。然而,皖南烟区生产服务体系仍不健全,加上服务新区工作难度大,尤其是信息服务滞后,阻碍了生态烟草农业新技术和专业化服务的推广和实施,烟农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和烟站服务水平短缺的矛盾不断突出。由于人员短缺,人员素质有限,在烟叶生产和管理上容易存在盲区。

3 皖南烟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3.1 提高烟叶生产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支持系统是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烟叶生产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烟农资源和技术与管理人员资源[3]。烟叶生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就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有经验的烟农和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技术管理人才。

烟农是烟叶生产的直接主体,其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状况的提高是我国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全区烟农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偏大的背景下,一方面要加强对老烟农的知识、技术更新及素质提升;另一方面应该花大力气发展年轻烟农,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且能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烟农队伍。

烟叶生产技术与管理人员是促进烟叶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力量。充分认识烟草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广大烟农科学种烟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4]。作为烟叶种植技术传播的一线尖兵,烟叶技术员的管理却还是比较粗放,考核的指标也不是很科学,烟叶技术员自我提升的意识不足。部分烟叶技术员文化程度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才比例不对称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使得一些先进技术推广程度较慢。有必要提高全州技术队伍的技术指导、业务管理、科技创新能力。

3.2 生产种植规模化 烟叶适度规模种植是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5]。烟叶种植分散,既不利于技术人员对烟农的技术指导、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不利于烟叶整体质量的提高。烟叶生产只有采用规模化的种植模式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6]。而搞好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种植的突破口。这需要地方政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用政策和加大投入力度的方式整合烟地资源。赋予家庭农场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使家庭农场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发挥规模种植效益,促进烟叶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同时,充分争取和利用好国家局烟水配套扶持资金,在地方相应配套资金的基础上,行政和烟草联手,建立烟叶种植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3.3 加大科技支撑和服务 烟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7]。从机械化程度上看,皖南烟区仅在耕地、起垄、施肥等方面部分实现了机械化。劳动强度最大的栽烟、采烟、编烟环节的专业机械相对较少,需要结合皖南烟区生产实际加紧研发。进一步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烟叶种植区域化、布局优化力度,不适宜种烟的区域必须退出烟叶生产,将种烟布局向适宜区域集中。其次是建立以烟叶生产为主,实行科学合理轮作和间套作耕作制;通过秸秆或稻草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强化生态农业意识,优化土壤环境,从而保护土地资源。另外,需要加强烟田病虫害测报网络建设,指导烟农开展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做到适时、适量科学用药,保证药效与烟叶质量安全。建立烟叶生产专业服务队,落实专业化的各项措施,建立统一的服务模式和标准,扩大服务范围和规模,提高烟叶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3.4 烟叶标准化生产管理 烟叶生产标准化是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特征和发展方向,是现代烟草农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8]。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已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烟叶生产标准化以科学、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烟叶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Tobacco,简称 GAP)是烟草行业加强行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9]。在国内,发达烟区掀起了引进和贯彻国际化烟草农业标准的热潮。2005年初,云南部分烟区引进菲莫国际公司全球“GAP”管理模式,在烤烟生产中全面推行GAP,得到了国际烟草业界的认可[10]。GAP以烟叶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为控制对象,包含了对影响烟叶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对烟叶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具备的资源条件、技术水平、管理过程和产品质量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行业管理本身提供行为准则,可以起到简化作业程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优化配置烟叶生产经营资源、保证生态安全等作用,有效解决传统生产的弊端,实现烟区的可持续发展。

3.5 建立烟叶生产保障体系 烟叶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各种灾害直接影响烟农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对于以种烟为主业的种植大户来说,灾害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随着种烟大户的增加,要使皖南烟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建立烟叶生产保障体系,政府、企业、烟农共同出资,对烟田实行联合灾害保险或建立烟叶生产保障基金,减少因自然灾害给烟农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强烟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维好护烟农的经济利益,使烟农没有后顾之忧,保障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战略,烟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可直接融入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在推进皖南烟区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继续坚持“焦甜香”烟叶品牌建设,找到一条合适的烟区发展之路。

[1]刘贯山.我国烟草业可持续发展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8(1):27-28.

[2]刘贯山,舒俊生,季学军,等.皖南烟叶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及相应对策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07,28(2):52-55.

[3]陆继锋,唐绅.我国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6,27(4):42-45

[4]李翠萍.云南省专家协会对玉溪烤烟可持续发展提出四点建议[EB/OL].(2006-06-05)http://so.16888.com.cn/snapshot/2006060 5175145527.html.

[5]尹永强.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几点认识[J/OL].http://www.doc88.com/p-071650996192.html.

[6]李彦平,郭芳阳,丁燕芳,等.河南省特色烟叶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和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01,40(6):13-16.

[7]肖协忠,王波,周建.我国烟草农业的主攻方向和任务[C]//跨世纪烟草农业科技展望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126-133.

[8]唐莉娜,陈顺辉.循环农业:现代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烟草学报,2009,15(5):58-61.

[9]陆继锋,刘建利,黄勤勤,等.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烟叶质量管理体系[J].中国烟草科学,2006,27(1):11-13.

[10]任明波.莱芜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猜你喜欢
烟区烟农皖南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皖南印象》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会理烟区植烟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评价
湘西州植烟气候与国内外主要烟区比较及相似性分析
福建烟农种植规模效率实证研究
关于烟农合作社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