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4-03-21 00:53耿志伟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森林学科体系

薛 伟,耿志伟,万 雷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森林工程伴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不断地认知、利用以及保护逐渐发展起来。作为一个老专业,森林工程是以森林采伐理论与技术体系为主体,兼顾森林生态环境友善工程,目标是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林区经济发展[1]。

随着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的锐减,对森林资源的利用需要转变观念,开辟出一条新道路。随着森林工程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森林工程的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也需要适应时代要求,积极寻求符合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案,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2]。

笔者将针对林业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构建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体系。

1 传统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知识结构与技能 森林工程专业是经20世纪50年代的森林工业专业到80年代的森林采伐运输专业,再到现在逐渐发展起来的。建国初期,为了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在借鉴了前苏联森林工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后,林业院校开设了森林采运专业,其知识结构主要是采伐-运输-贮木,为木材的供应做出了很大贡献,形成了早期的森林工程专业。由于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过于简单,早期的森林工程人才具有时代性、技能单一性和专业口径窄等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稳步发展加上林业林权改革的逐步进行,使得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指导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单一观念逐渐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建设的复合观念[3],原有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林业发展的要求。

技能单一和专业口径窄的后果就是学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这直接导致学生选择专业时避开森林工程,进而导致许多院校停办该专业。目前只有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南林学院、西南林学院、广西大学7所院校设有森林工程专业。

1.2 教学培养与科研能力

1.2.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平衡。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一方面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学生难以独立、创造性思考,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淡薄,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偏弱。当代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动手实践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奉献精神各个方面。

究其原因,①缺乏科研经费。有关部门对高校的教学投入还不够,实验教学不能得以充分进行,实验条件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认知与应用。②高校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学生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少,理论转化成实际的意识和能力较差,导致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脱节。此外,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深度不够,研究内容相对落后,没有与时俱进。学科观念已然转变,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人才培养的收尾工作和培养结果的体现也要有所创新和突破。

1.2.2 科研能力薄弱。在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下,森林工程专业呈现覆盖面小、研究对象单一的特点,这是除了实践教学匮乏以外的另一个导致学生科研能力低的原因。

森林工程专业的业务范围覆盖了机械设备、交通土建工程、森林作业技术、林区生态与环境建设与改善、木材加工利用等内容,具有一般工程技术专业的属性[4]。因此,针对以往科研能力薄弱这一问题,可以从学科相融与交叉上寻求突破,从这些相关领域中寻求体系与知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提升森林工程专业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

1.2.3 教师队伍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直接引导者,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决定了其教授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情况。目前,现有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过硬而实践能力略有不足。此外,大部分教师是由本专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这也局限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范围。

2 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体系的目标

2.1 专业课程创新目标 针对传统的森林工程专业知识结构简单、技能单一的问题,专业课程的创新目标就是拓宽专业范围,根据新时期学科理念的变化对森林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用新技术、新理论来更新、充实森林工程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创新目标的确立要坚持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一些基本原则[5]。①针对性原则。要针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握当前形势,准确预计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对课程从目标到内容再到结构逐次进行修改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具有灵活性。②可持续发展原则。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同时兼顾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学科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体系的建立既要以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为实际目标,又要坚持学科本身的属性,做好学科本身的核心内容。不能盲目为了追求市场需求而做出与学科范畴背离的改变。

2.2 实践教学创新目标 实践教学方面的创新目标旨在改善以往学生理论转化成实际能力差的问题。相对以往单一的理论教学,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技能和初步科研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强化动手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企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适应社会。

实践教学创新目标的确立也要坚持一些基本原则。①开放性原则。学科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学术交流,森林工程更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应该积极寻求跨行和跨国界的知识技术沟通交流,加强与林业发达国家高校森林工程专业的联系,同时注重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公平获益的关系,使合作精神贯穿于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中,最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②市场性原则。培养专业人才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其培养体系的构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人力资源需求为目标。近年来,森林工程专业对多家毕业生的就业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市场上缺乏高级的森林工程人才,包括高级的林区生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另外,技能型和应用型的起重输送、森工机械以及智能装备人才缺乏,因此应该积极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体系。

3 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体系的构建

3.1 培养方案创新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森林工程专业对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内容和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探索[6]。

3.1.1 转变和完善人才培养理念。近年来,很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不仅仅局限在林业行业,因此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也就不能太狭隘。应该致力于培养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具有林业机械设计、制造、控制、运用及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国家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等单位从事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创新型复合高级人才。

3.1.2 继续重视基础课程。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英语、数学、物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理论水平仍旧十分重要,是继续掌握土木工程、森工机械设备、森林作业技术、森林生态与环境等内容的基础。

3.1.3 明确专业方向。森林工程专业的研究内容不能局限于采伐-运输-贮木。为了适应市场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森林工程专业划分为:起重运输工程和智能装备工程两个模块,分别培养起重机、输送机和智能装备工程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于起重运输工程模块,新增5门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起重机械设备金属结构设计、起重机械电气控制技术、工程材料学、有限元分析;对于智能装备工程模块,新增8门课程:机械工程控制技术、起重机械设备金属结构设计、智能装备模式识别、森工装备电气控制技术、智能仓储装备、人工智能、FPGA开发、传感技术。

3.2 实践教学创新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并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总体上,创新体系下的理论课程学时将减少,实践课程学时将增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具体安排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 做好与理论课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包括机械设计、金属结构设计、起重机结构设计、驾驶实习、森工规划设计。通过让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反馈的形式掌握专业知识。近几年来,学院加大了教学设备的投入,加强了新型设备的应用和培训,实验室的面积扩大到4 000 m2。森林工程专业还根据自身需要制造了一系列实验设备,如原木自动化生产线、林区工程索道、链锯测功实验台、森工规划沙盘等。此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社会调查与实践、形式与政策等活动也被加入到新的培养体系中。

3.2.2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后,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活动,这个过程通常在大三开始进行。近3年,学生承担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超过20项,例如2009级学生申请的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太阳能灭虫装置研究”和2010级森林工程专业学生主持的校级创新实验项目“便携式木材等级测量计”采用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3.2.3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给学生提供联合培养的机会。目前学科已经和加拿大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美国West Virginia University和荷兰ITC研究所等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合作办学。

3.2.4 学生实习。目前安排的实习包括驾驶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目前森林工程学科建立了河南卫华集团、山河屯林业局、绥阳林业局,以及绥棱林业局等多个实习基地。通过实习,能够提高教学和产业化效果,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工程意识。

4 结语

森林工程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也要积极寻求改变。该研究基于现代林业发展,总结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构建出创新型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培养目标和理念、新的课程设置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理解,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强、掌握多学科知识的全面创新型人才,以满足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

[1]郭克君.浅议森林工程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进程[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7,35(8):10 -12.

[2]林涛,李云成,詹静.森林工程专业发展思考[J].森林工程,2008,24(6):92-94.

[3]郭克君.浅议森林工程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进程[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7,35(7):10 -12.

[4]薛伟,辛颖,杨铁滨,等.基于现代林业发展的森林工程创新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J].森林工程,2010,26(6):89 -91.

[5]薛伟,辛颖,杨铁滨,等.基于现代林业发展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3):20 -22.

[6]薛伟,辛颖,侯卫萍.基于特色专业的森林工程人才质量培养体系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1,27(5):87 -89.

猜你喜欢
森林学科体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超学科”来啦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哈Q森林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