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策略的研究

2014-03-23 03:41付俊娟卞怀步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竞技

付俊娟,陈 威,卞怀步

(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策略的研究

付俊娟,陈 威,卞怀步

(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现阶段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近几届全运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现阶段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存在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高校地域分布不均、生源质量较差、人才培养质量过低和项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只有依据问题进行改革,才能突破河南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促进河南省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策略

河南地处我国中原腹地,是我国中部地区较为重要的地区之一,随着中部崛起计划的推进,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体育方面,河南更是人才辈出,曾为国家贡献了邓亚萍、刘国梁和郑海霞等超一流的运动健将,在世界大赛中屡屡为国争光.但纵观现阶段河南竞技体育的发展,其整体态势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自七运会河南代表队进去全国前十以来,河南竞技体育已经连续四届未能跻身全运会的第一集团,且在第十一届山东全运会上更是跌出了前二十名.而作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缺失则是制约河南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河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分析

1.1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政策依据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指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培养既具有文化素质又同时具有较高的运动水平的人才发展策略[1],是我国继续坚持举国体制,提升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以促进运动员文化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自1987年我国首次出台《关于部分普通高度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开始,我国高校试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已近三十年[2],作为实现“体教结合”的重要途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俨然以成为贯彻素质教育、实现体育回归教育的主要渠道.

1.2 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数量统计分析

随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不断完善,至2012年,全国已有272所高校建设有高水平运动队,其数量约是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初期的4倍[3],而河南省现阶段拥有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见表1)仅有5所,其数量仅占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数量的1.83%,位列全国第26位,但其高校总数位列全国第8.从数量统计上来看,现阶段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建设中存在着高校基数较大但开展数量较少的问题.

表1 河南省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高校数量统计

1.3 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开展项目统计分析现阶段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校开设的项目较为稀少,普遍开展的项目有田径、篮球和排球等,少数高校设置了乒乓球、武术和健美操等项目,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批准建设的项目共有26个,河南省建设的项目仅仅占23.07%,项目设置的总数较少,且项目设置的地域性特色较低.田径、篮球和排球等项目全国立项的高校均超过150所,项目的竞争压力相对其他的项目来讲压力较大[4],且作为河南高校运动队来讲,其在历届大运会等相关高校比赛中并未取得过优异的成绩,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对于项目的选择并没有依据河南省整体的竞技体育发展的切实情况,既在现阶段的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存在着项目设置竞争性、代表性较差的情况,且项目的地域代表性不强,无法突出河南省的地域特色.

表2 河南省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高校项目统计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可以依靠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独立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从这个角度来讲,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初见成效的,但纵观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从其深层次角度思考,河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今仍维持一种低层次守恒,既现阶段河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并未促使系统形成高层次有序.

2 河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2.1 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地域分布不均

河南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高校主要有5所,从其地域分布的特性来看,其主要分布地域为豫北,主要集中在开封、焦作、郑州和新乡,而整个河南的经济水平发展的地域分布应该是南高北低,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几所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经济环境相对较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河南省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整体趋势.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其一,豫南地区的高校数量相对较少,且高校层次相对较低;其二,豫南地区经济发展崛起的时间较短,其在体育运动发展中的底蕴较浅,这也是造成河南竞技体育发展北部地区强于南部地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纵观河南省的高校分布状态,豫南地区高校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具有一定的潜力,豫北地区的高校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相对优势并不能提升河南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整体水平,而绝对的优势化势必也会抑制豫南地区对于竞技体育发展的积极性,如此以来亦会形成河南省在高校竞技体育发展领域的低层次守恒,抑制了其整体的发展.

2.2 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生源质量较差

生源质量是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河南省地处中部,经济水平发展有限,使得高校自身的硬件和软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导致目前河南省的高校无法在与其他优势省份在同等的条件下录取优秀的学生运动员.尤其是体现在高校知名度方面,河南省所辖的本科高校有38所,而属于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仅仅只有郑州大学一所,且没有一所“985”工程建设高校,在河南省收高水平运动员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中,属于“211”高校的仅有郑州大学一所,而其余高校基本上属于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仅仅在河南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2.3 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缺失

2.3.1 专业运动员挂名现象严重

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在高校中挂名的现象很普遍,且多数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都存在这类的问题[5].这种培养模式是一种短平快的发展模式,能在较短的时期内提升高校运动队的竞技水平,提升其夺标能力,但放眼整个竞技体育发展来看,这种培养模式对于整个河南省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无异于是釜底抽薪.我国大学生体协自2003年起,就开始将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选拔、组队、派出和对外等各项工作全面的从体育管理部门接受到教育管理部门了,倘若仅仅是改变了组队的管理部门而仍旧依靠“形式”来改变运动员的所属的身份,使其能继续参与大学生体育竞赛,则无异于将大学生体协组队参加大运会的意义打了折扣,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专业体制下的运动员“挂名”上大学现象应该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一种阻碍,长此以往势必适得其反.

2.3.2 体育特长生存在学训矛盾

从现阶段河南省高校运动队的人员组织构成来看,体校专业队或者高中选拔的体育特长生组成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主体.但是在这类学生的的培养中,存在着两难问题,其一是此类运动员属于国家传统的三级训练体系中淘汰的人员其培养潜力不足[6],很难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在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模式的背景下,运动员成才的概率相对较低,而国家为了培养一个运动员所牺牲的运动员又何止千万,换言之,只有运动精英才能有机会走上专业体育道路,而大部分的专业体制的运动员虽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其发展潜力较小,因此,如何能合理的取得步入社会的敲门砖就显得具有相当意义,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恰恰给予了此类学生运动员以合理取得文凭的机会,这类运动员由于其思想中对于体育练习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以至于其已经很难在运动训练中提升水平,基本无发展潜力;其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由于其运动训练的时间较长,导致其学习基础较差,使得在现阶段河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存在着学训矛盾问题.“学训矛盾”[7]实际上就是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在文化课与运动训练之间存在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以训练时间与学习时间的冲突为载体,以运动员文化课基础薄弱无法适应正常教学为表象,究其根源,学训矛盾主要影响因素是在于国家对于保障体育系统运动员文化学习的政策制度缺乏有效的制约[7].

2.4 项目设置不合理

河南省主要涉及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有篮球、田径、乒乓球、健美操和武术等项目,其设置比例与全国的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相比,明显显示出河南省项目设置过于单调,特色和优势项目过少的缺点.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该省发展竞技体育是相互联系的,河南省当前项目设置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开展高水平运动队立项的高校过少,拘泥于现有的人、财、物等条件,使得已经设立的项目很难做到“人有我优”,而有特色的项目由于其水平所致,亦很难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客观上制约了河南高校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

3 发展策略

3.1 加强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地域平衡

以政策维度带动执行维度,从行政政策方面给予豫南高校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以政策支撑;南北建立对口支援模式,提升豫南地区高校在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的积极性,建立南北交流机制,促使豫南地区高校在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层面上尽快提升,以期实现河南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快速提升,带动河南省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

3.2 提升建设高校数量,增加建设质量

拥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制的高校,应努力提高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保障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质量;努力的增加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校的数量,增加建设高校的基数,以期提升河南省高校竞赛的水平,客观上亦可提升河南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

3.3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杜绝学训矛盾

从政策层面入手,坚决杜绝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的挂名现象,对招收的学生运动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加强与体育系统之间运动队的交流,采取灵活的招生方式和方法,不拘一格收人才;对于招收入高校的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采取严格的把关措施,对于文化课学习不过关的学生运动员坚决采取停训、停赛的措施,河南省高校应对于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以学生学习时间换成绩的情况.

3.4 增加优势项目,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河南省高校在申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时应充分考虑河南省的地域特色,作为传统的武术强省,河南高校应立足于传统武术项目的发展,而后在徐图发展,仅仅盲目的申报立项却忽视了自身优势,势必会白白的浪费大量的资源.其次要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和科学的训练手段为地方专业队服务的模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1〕郭科明.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之一——对高校运动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963-965.

〔2〕蒋玲,刘忠庆,陈坚华.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4): 450-453.

〔3〕陈最新,胡宝萍.影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水平的因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1):67-69.

〔4〕宋庆龙,赵一平,叶东海.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的研究 [J].陇东学院学报,2012,23 (5):73-75.

〔5〕赵一平,孙庆祝.对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政策的审视[J];体育学刊,2009(02):50-54.

〔6〕赵一平,赵先卿,马力.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其基本特征[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69-73.

〔7〕赵一平,赵先卿,马力.对“体教结合”若干理论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64-67.

G807.4

A

1673-260X(2014)01-0117-03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竞技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