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与渐进

2014-03-24 01:01潘丰泉
艺苑 2014年1期
关键词:继承

【摘要】 李耕是近代福建籍一位在继承古典人物画技法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画家。虽然,在拓展技法表现方面,不如另一位早于他在画面效果上汲取西画表现长处的海派古典人物画家任伯年,甚至与当时中国画坛普遍追求一种人物画革新的思想意识有所不同,但,正是这样一种锲而不舍地对传统人物画优秀艺术的坚持,才能让这种反映民族艺术特色又能够为平民百姓喜欢的传统题材画面,不断传承下去。

【关键词】 李耕;古典人物画题材;继承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虽然一生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即清末、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却一直坚持古典人物画艺术研究的当代闽籍著名画家李耕,不仅画风独特,而且与众多名家普遍选择到某个繁华的大城市从事绘画艺术,成就一番事业拥有赫赫声誉不同的是,他的一幅幅画作就是在自己故里——闽中一个偏僻小城创作完成的。倘若用时下某些价值观看待,李耕这种研究作风,要不是视觉上“闭塞”,就是与当时各种艺术风气背道而驰,而这些终被归为“落伍”。

晚清及民国初期整个福建一带的民间绘画创作情形,主要是受到来自于海派绘画艺术的影响。虽然,青年时期的李耕不像历史上多数闽籍画家赴江浙一带拜师学艺那样,而是固守于故里独自研究古典人物画艺术,直到八十高龄辞世。但从他所描绘的仙佛世俗、民间趣味和高士情怀诸类题材及构图画面,多少或直接间接地接受了海派画家任伯年古典人物画艺术的影响,如《春夜宴桃李图》、《灞桥诗思》、《自锄明月种梅花》、《午倦一方藤枕》等大量古典人物画题材,显示出一种倾向于任氏画风的写意格局、精神追求。

从李耕绘画艺术成就看,既有来自于乡闾尊崇他为文人画家这一称呼,也有属于画坛较为广泛性地把他归类为民间画家身份的这一现象。如一些尤其能体现李耕绘画风格的写意作品,既有一种让平民阶层喜爱也能为业内人士所认可的一点——画面的雅俗共赏性。曾经被蒋兆和先生高度评价的古典人物画作品,就是那些借以反映民间生活情趣表现又能够通过幽默风趣笔调取得一致性的画面。显然,李耕巧妙地把握了高雅与通俗的融合点。其“俗”,常常是文人画家所不愿归类接受的那一点,这里有士大夫画家经长期探索形成的那种孤芳自赏的精神寄托和艺术追求。不过,在传统写意画形成过程,像梁楷《泼墨仙人》、《六祖图》以及任伯年《寒林牧马图》、《倒骑驴图》等,包括胡锡珪戏曲人物,这些虽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古典写意人物画作品,从学术上看,它们均侧重于表现世俗风情而且是贴近平民欣赏趣味的题材作品。虽然,古代人物画家没有接受过严格意义上写实绘画教育历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学院式教育),而是凭借个人颖悟的天资走上丹青之路,或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于是,那些属于技术层面上的功夫都被他们驾驭得十分娴熟,如任伯年就是一位相当出色的技术型画家,这从他大量肖像画艺术造诣可见一斑。他们基本是由民间画家这一身份走向社会走向艺术的,如题材的倾向性,总是以表达平民百姓喜欢的一些富有民间生活情趣的画面,即使画神仙高僧也都能体现出一种风趣诙谐、情调幽默的风格特点,这是所有民间画家身上的共通点。那么,一生坚持古典水墨人物画创作的李耕、任伯年,其艺术风格面貌就自然地反映了这一追求。不过,在自觉地体现当时新的审美需求过程道路上,属于海派画家的任伯年则表现出更全面不同于多数民间画家的优势。特别在西方绘画观念渐进下,他极善于吸取新的东西,艺术感觉敏锐,这使得其写意造型表现出与之前任何一位画家所不曾有过的艺术元素,包括当时人物画所不具有的一种不难看出微微些许的明暗效果及立体关系等,使得任伯年笔下人物形象,无论是艺术厚度和表现生机,都是无人可及的。这看似很小的变化,却足以让这位海派人物画家在人物画道路上,走得比之前任何一个时期的民间画家更为前面。其技法风格,相对那个时代背景而言,具有一种“前卫”的探索意识。

从任伯年为吴昌硕写生的《寒酸尉像》、《蕉荫纳凉图》等肖像画,就能清晰感觉到某种新的艺术气息,即与前后时期的其他民间画家鲜明不同的地方。他的古典人物画题材创作,已成为20世纪国内艺术院校人物画学科生动有力的临摹教材,如《钟馗》、《麻姑献寿图》、《義之爱鹅图》等等以线造型的作品。20世纪迄今,中国人物画风格已趋向于现代艺术表现体系下,然而任伯年这位清末人物画家和其古典人物作品,却能在这样一个不断交流开放的东西方文化环境下,仍闪烁着民族绘画的艺术光芒,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现象。其中那些古典人物画深刻的影响力,足已从广为流传的作品以及学术界的关注研究上看出,而所有这些,使人们淡忘了作为民间画家这一身份的他,给予了作品以更高的学术地位推崇,即把他列为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之一。

而一生固守于闽中小镇的李耕,由于各种客观局限性使他未能在造型或技法上有新的突破。据资料显示,除了195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所作的巨幅屏风花鸟画,77岁高龄的他曾为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生作画示范,仙游李耕国画研究所成立并对外传授李耕画法,以及2001年一幅遗作入选百年中国画展包括被国家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收藏等之外,李耕古典人物画技法几乎或只能局限在他的老家或弟子间相续流传,无疑从传播渠道看,尚有不够之处。当然,这除了受某些民间绘画题材表现的局限外,还可能难以融入当时整个新思想氛围及新国画探索之中。虽然,在闽中或邻近还有一定的影响范围,但他的画无法形成更大的声势。

但诚如孙克先生在《读李耕画作随感》中写道:“李耕是近代出身于民间画师而终于跻身中国画艺术殿堂的出类拔萃的传统人物画家。”无疑,李耕和他所开创形成的这一画派以及追随者,是近现代最有代表性的古典人物画法的忠诚实践者。

作者简介:潘丰泉,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

猜你喜欢
继承
浅析山东茂腔的起源、发展与继承
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继承流转性
试论甘温除热
中国传统节日符号化再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