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银行优势 服务养老事业

2014-03-24 06:29肖光奎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养老金商业银行养老

肖光奎

发挥银行优势 服务养老事业

BANKS PRODUCING ADVANTAGES TO SERVICEPENSION BUS IN ESS

肖光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务必要在养老保障建设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作为地方商业银行,绍兴银行一直以“发展养老业务,利国、利民、利行”,“服务民生、践行责任”为己任,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背景与愿景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3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占总人口的14.3%,2013年将达到14.8%,中国已经进入完全老龄化社会。但是,与国际先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相比较,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具有“未富先老”“人群庞大”等典型特征,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缺少的是解决养老问题的“硬实力”。

面对巨大的养老压力,国家采取的方针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首要的是解决全民老有所养的问题。这是政府承担的责任,也是基本养老保险所应承担的当务之急。但是,人口老龄化压力和基本养老金业已出现的赤字风险,正在倒逼我国必须加快养老金市场化改革。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养老资金将走出财政体系,进入金融市场,通过运用专业金融机构的技术和机制优势,以实现养老金资产的保值增值。

专家以为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在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方面拓展思路,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我国要建设高品质养老生活,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养老的美好愿景,首要的前提是政府加大对养老金融的引导与政策支持。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政策条例,只对企业缴纳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进行税前列支,但是还有相关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建议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探讨个人缴费及其收益的延迟纳税,采取个人商业保险抵扣个人所得税,增加覆盖面,适度降低账户管理费用等措施,提高企业、个人参与养老金融的积极性。

此外,应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多角度、全方位参与社会老龄化进程综合化金融服务优势。一是发挥在养老产业的融资优势。养老产业涉及养老院建设、医疗产业升级、护理人员培训等大量的基础性建设,一方面应发挥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功能,打通养老产业供应链,捆绑产业链的上下游贷款、养老基础设施专项贷款、养老小微机构贷款等,形成组合产品,全方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承担全面的企业公民社会义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专业机构通过设立养老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养老信托计划、养老设施租赁等服务平台,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本等为养老产业建设提供直接金融服务。

二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为养老资产提供保值增值服务。搭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基金、租赁、保险、信托等子公司为支撑的养老资产管理体系。创新开发适合的金融工具、避险工具,提供系统化培训、专业化设置、集约化经营的资产管理配套服务,满足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退休规划和投资养老需求。

三是尝试设立专业化养老金管理机构。养老产业是建设和谐社会,构筑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要下大力气做好顶层设计,建议尝试组建由商业银行与政府共同出资的专业化养老金管理机构(或合资养老公司),负责养老金的投资运营管理,实现公益与效益、公平与公正的有效平衡。养老金投资领域由证券延展至养老实业等,提供从养老金缴费到给付的“一站式”服务。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金融优惠,且要规定强制性投资回报率,促进养老金资产专业化运作。

四是引导和提高全民对主动养老的认识。随着民众理财观念的普遍形成,“短期存款理财产品化”的家庭金融行为已经比较普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开展养老金资产管理业务,推广灵活多样、适合中国民众消费习惯的养老金产品,引导民众树立“投资养老”的理念和行为习惯。政府在承担全民老有所养基本职责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方式和制度安排,支持银行引导和协助民众树立自主养老、养老规划意识,达到“颐养天年”的目的。

处理五个关系

由于依托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客户需求、同业竞争对手、内部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养老金业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为了实现整体均衡状况下的最优发展,在今后的管理中,在对县域、客户、产品要素应当在分类分析管理的基础上,强化要素间的组合管理,并通过制定实施“一行一策”的管理措施,使得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自身业务发展优势与特点,并不断提升业务竞争力。坚持新兴养老金业务的科学发展观,绍兴银行要重点稳妥处理发展过程中的“五个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其中包含着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养老金业务的投入包括人、财、物等,通常是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从产出来看,既有可量度的养老金业务的直接收入、派生的其他各类业务收入,还有密切银企关系、提升银行品牌和影响力等难以量度的间接贡献。虽然从某个部门(或分支机构)来看,某一阶段投入与产出不平衡,但从全局和长远看,其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和长远价值创造力更大。因此在养老金业务发展初期要舍得投入,特别是在IT系统的建设方面,更要起点高、气势大、功能全、运转快。

第二,发展与风险的关系。发展应是有质量的发展。强调养老金业务的发展,不能忽视风险的防范,特别是由于养老金业务具有不同于传统业务的特点,因此其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有特殊之处,所以更要特别予以重视。有的银行机构在“跑马圈地”中为争夺项目,盲目承诺,不顾风险控制的底线。虽然换来了短期的业务增长,但给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银行在业务发展中,应坚持“收益(综合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养老金业务创新中,更要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又始终与风险相伴。因此既要避免怕承担风险不敢创新,消极作为;又要避免不顾风险过度创新,盲目作为。

第三,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我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均明确了有关业务必须由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等多个管理主体共同完成(预计其他新兴养老金业务总体上也将采取相同或类似的管理模式)。由于每家养老金管理机构都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加之许多金融机构具有多个管理资质,且不同的客户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程度、对其服务需求偏好不同,因此一家银行在外部,与保险、证券等其他业态的金融机构,在商业银行业内部与其他银行之间普遍存在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且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趋势愈加明显。此外,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养老金业务势必将会主要集中在几家机构中。

为此,商业银行各基层支行对于关乎整个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要与其他机构求大同、存小异;在与机构合作中,要注重优势互补,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实现双赢,并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建立较为广泛的合作联盟中,突出合作重点;在具体项目竞争中,要强化竞争是压力更是动力的意识,虚心向竞争对手学习,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己,靠实力取胜。

第四,区域、客户、产品协同发展的关系。对于一家商业银行,在发展养老金业务时应重点关注:如何缩小行际差异、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如何优化客户结构、促进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产品的发展。区域、客户、产品的协同发展,不仅是三者内部的分别协同发展,更是三个维度之间协同发展,即在某个区域、对某类客户、提供哪类产品,应以有利于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为原则。

由于银行各分支机构依托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客户需求、同业竞争对手、内部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银行普遍存在养老金业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为实现整体均衡状况下的最优发展,商业银行在今后的管理中,在对区域、客户、产品分别分类分析管理的基础上,要强化三个要素间的组合管理,通过制定并实施“一行一策”的管理措施,使得各分行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自身业务发展优势与特点,并不断提升业务竞争力。

第五,当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立足于商业银行的实际,从当前急迫需求和现实条件出发,优先解决影响和制约养老金业务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又要着眼于其长远发展,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并进行动态调整。在中长期规划中,银行要结合国家、产业层面的相关规划,明确养老金业务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提出有关政策措施,作为指导养老金业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时通过规划期间年度工作计划的落实,为实现养老金业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养老金商业银行养老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养生不是养老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