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粹主义特征的政治学解读

2014-03-25 08:00
关键词:民粹主义网民民主

陈 虹

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1.7个小时。由此可见,互联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在我国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除了使用网络进行及时通讯和电子商务外,也逐渐把网络看成是发表或传播信息意见、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如果人们能够理性地运用这一渠道,那么将会对整个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当人们的感情在网络世界变得非理性的时候就需要警惕了。因为据人民论坛调查中心2012年10月实施的 《中国公众的民粹化倾向调查报告》显示,49.5%的受访者具有民粹化特征。现实也表明,网民在参与时政热点、讨论社会问题、表达自己意见时,经常会出现语言暴力、人身攻击、煽动言论,甚至这样的情绪会走向现实,掀起群体性事件。因此,民粹主义的风险在中国依然存在,而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虚拟网络世界将是其狂欢的新平台。为警惕未民主先民粹的情况,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

民粹主义,最初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的北美和欧洲,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各地的宗教运动和民族运动的兴起,民粹主义又再次复兴。作为一种思潮或运动,它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尊严,把民意看作是所有政治活动合法性的最终来源,进而否定权威和精英。而当网络成为民粹主义表达的一个新型平台后,也就形成了网络民粹主义。与前网络时代相比,网络民粹主义具有显著的不同特点。

一、虚拟现实性

网络民粹主义是在网络空间中形成的,而互联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运用符号和数字进行信息传输及共享的虚拟平台,它并没有一个可以触碰的外部形态,人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和所运用的一切不过是符号和数字的排列组合。因此,人们一旦进入网络空间,就会拥有一种虚拟身份和虚拟人格,看不到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并且网络活动不受时间和地理空间的限制,因此虚拟性就成为了网络活动的首要特征。

但另一方面,网络民粹主义的主体——网民是现实世界中的公民,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是来源于现实社会的,都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也和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并且他们的活动本身也都是真实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作用于现实的。另外,网络上的虚拟参与也可能转化为现实中的行为。因此,尽管网络民粹主义是通过虚拟空间实现的,但与此同时又具有现实性。

然而,网络民粹主义的虚拟性和现实性之间也是交互的。从根本上说,网络民粹主义是现实社会的扩展与延伸,其影响也会作用于现实社会。例如,2008年,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在会议上发言“对于开发商低于成本销售楼盘,下一步将和物价部门一起进行查处”以反对房地产商降价,他的言论引发热议并有网民建议对其展开人肉搜索,之后又有网友发帖称:“周局长一条烟抵下岗工人3个月低保”,配发照片注:“‘九五至尊’,一条 1 500 元! ”,其所戴手表是“江诗丹顿”,价值约10万元。之后在网上形成了强大的民意对抗,矛头直指官员的职务消费。面对声势浩大的民意表达,南京市江宁区纪委对此事进行立案调查,最终对周久耕进行了查处。

二、直接参与性

直接参与性是民粹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倡导民众对公共事务的直接参与,追求一种直接民主。但现实中大多数国家实行的都是间接民主,即代议制。而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网络民粹主义的直接参与性得到了强化,这主要表现在网络民粹主义重现直接民主。

直接民主虽然是一种比较好的政治参与形式,但是由于受地理条件、人口数量、交通状况、时间金钱成本等因素的限制,直接民主很难在大国内展开,它只适合于小国寡民或是基层地区层面,因此,现代国家大多选择间接民主形式,即代议制。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政治参与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首先,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这样参与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受制于地理位置等条件,参与的成本也就不断降低。其次,只要是网民不论性别、年龄、职业、地位都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如微博、博客、论坛等直接接触公共事务、发表意见介入政治。这样就使得民众对于代表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并逐步转化为依靠自己、代表自己。如在2009年“杭州飙车案”中,杭州市公安局“初步断定车速为70码”的调查结论引起了杭州市民和网民的极大不满,于是组织了近万人前往事发现场悼念死者,并将肇事者人肉出来批判,通过网络民意向司法机关施加压力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种直接参与社会突发事件的情况在前网络时代是不可能发生的。现在,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社会的突发事件都会受到全国网民的直接参与,使得公民可以直接介入政治。

三、人民至上性

人民至上性是网络民粹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其主要表现就是尊重和关怀人民群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这些人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和财富都不高、受教育程度较低、政治意识淡薄,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这一部分人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犯,并且很难通过传统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在与其他群体博弈过程中,他们往往处于下风。例如,拆迁户、小商贩、农民工、失地农民、下岗职工,等等。而网络民粹主义就非常注重关怀这一部分群体,形成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这种特征的形成,一方面与我国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我国民众在接受学校教育、大众传播、社会熏陶过程中首先接触并接受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民主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要走群众路线。另外,西方政治传统也在不断宣扬民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而这种政治文化的传播,就使得人民群众具有了这样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并在政治行为中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我国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时,原本处于下风的人民由于对疾苦深有感受,对那些丑恶现象嫉恶如仇,因此会本能地亲近并联合起来维护自身利益。在网络上就表现为一旦有网民针对社会问题发帖就会有大量的网民跟帖,形成社会热点话题,并形成压倒性的话语优势,这样就会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使得他们在自身关注的同时也迫使权威部门不得不关注他们并维护他们的权益。如在“邓玉娇案”中,初期公安机关的鉴定结论是涉嫌故意杀人,但是经网友吴淦曝光,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并有网民成立关注网站,对司法机关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最终认定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免予刑事处罚。

四、群体极化性

原本民粹主义中蕴含的非理性由于网络参与的虚拟性以及直接性会得到空前释放,因为虚拟性可以使网民不必顾及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对参与的限制,而代议制又可以过滤直接参与中的非理性因素。当在网络上围绕着某个共同关注点而发表意见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凝聚成一个网络群体。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指出:“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情感,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误。”因此,网络民粹主义经常会形成极端化观点,出现群体非理性。美国学者桑斯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群体极化”。

这种群体极化突出表现在对某些事件的 “符号化”反应上。 比如说,凡是与“官员”、“富豪”、“精英”有关的事件,都会引起网民们的仇视情结,激起他们条件反射式的批判,至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网民们很少进行理性思考。因此,当前的网络民粹主义中,网民们经常是以民意为工具,以审判者自居,采取极端的方式与手段审判所谓的坏人,形成以多数人的名义镇压,即多数人的暴政。

五、话语霸权性

网络民粹主义虽然以人民至上作为自己的价值观,网民可以直接参与政治,但是同时,网络民粹主义还表现出话语霸权性,某些热点话题出自网络推手的策划而非民众关注。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权力还表现为技术精英和社会精英与大众的权力之争。

某些社会精英由于争夺政治权力或经济利益,也必然会采取各种手段在网络世界进行权力的争夺。《人民日报》曾发表题为《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的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所谓民意病毒,是指一些带有不可告人目的的人或组织利用网络身份,充当网络民意,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负面情绪,并引发事端。其实在很多网络事件背后都有网络推手、网络水军,他们受雇于某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是个人,隐藏于普通网民之中充当民意代表,按照旨意散布谣言,而一些网民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会受其迷惑而对事件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推手策划了郭美美事件、最美清洁工事件,造谣动车天价赔偿、铁道部发言人全家党领导等,而在整个过程中,网民无辜地成为了某些人谋求不当利益的工具,网络水军获得佣金,背后推手则实现自己的政治或经济目的。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民已经开始广泛参与政治,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民众的立场,以理性的态度,在充分利用网络民主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网络民粹主义的危害,不能听之任之泛滥。

[1]保罗·塔格特.民粹主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林红.民粹主义:概念、理论、实证[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12.

[3]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王君玲,石义彬.网络事件中的民粹主义现象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9(4).

[6]陈龙,陈伟球.网络民粹主义传播的政治潜能[J].山西大学学报,2012(3).

[7]夏亮.网络群体事件中民粹主义兴起的成因分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网民民主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关于李大钊与民粹主义关系的辨析——重读《青年与农村》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