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静冈茶产业特点与借鉴之浅析

2014-03-25 11:58罗列万
茶叶 2014年2期
关键词:静冈县深加工茶园

金 晶 罗列万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 310020;2.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杭州 310020)

静冈以日本第一产茶地而著称,借今年一月赴日研修之机,通过拜会静冈县茶叶生产主管部门经济产业部,访问国立野菜茶叶研究所及静冈县农林技术研究所2个日本最主要的茶叶科研机构,考察茶叶广场和茶之乡博物馆2个茶文化宣传机构,寺田制作所及川崎制作所2家茶机制造企业,茶饮料企业伊藤园的相良工场及胜又制茶、丸东制茶、香之丘茶园、森内茶农园和天竜茶有限会社等5家茶叶经营主体,体验日本煎茶道、抹茶道的茶文化氛围,并就茶树育种、茶叶加工、病虫害防治、茶园防霜冻、产品推广、产业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静冈县茶叶种植、加工、经营、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发展趋向、先进经验及主要做法。本文仅就静冈县当前茶产业特点与我省值得借鉴的经验作一浅析。

1 日本静冈县茶业现状与特点

静冈县2012年茶园面积19000公顷,占日本茶叶总面积的40.6%,茶叶产量33,400吨,占全国的39.3%,且总销量约占全国的70%,茶叶产值占当地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茶叶是静冈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静冈也是日本当之无愧的最大产茶县。静冈茶叶生产的良种化程度高、机械化覆盖面广、产业链延伸科技含量高、产业标准化及科技化程度均领先于我省,科技创新活力强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得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茶树无性系良种率高

当前,静冈县种植的茶树无性系良种有10余种,茶树良种化率高达99%,但其中薮北种占到82.7%,茶树品种结构非常单一,采摘高峰期相对集中,给茶叶采摘和加工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也存在生产厂房和加工机械使用时间短、闲置时间长、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而且静冈茶园树龄普遍偏长,据2010年统计资料,10年以下树龄的茶园仅占2.1%,16年以上树龄的茶园面积占总面积的95.9%,其中30年以上树龄茶园面积占到63.5%。

1.2 茶园管理机械化程度高

日本茶树种植管理技术及机械化水平较高。茶园规范整齐,种植行距基本均为180 cm,株距30 cm,采用双行单株种植,每公顷种植20000株左右,投产园树高控制在80 cm,耕作行30 cm,蓬面、蓬侧、蓬顶均修剪得非常整齐。茶园内外道路整洁,车行道基本为沥青路面。茶园管理,如修剪、采摘、施肥和喷药等均已实现机械化。静冈由于用工成本很高,只有高档玉露茶采用人工采摘,仅占总量的5%左右,其它都使用采茶机采摘。平地茶园采用乘用型采茶机或轨道走行式采茶机采茶,山地茶园则采用双人采茶机进行采摘。茶园耕作机械有浅耕机、中耕机、深耕机、施肥机。修剪和采摘机械有手持式、轨道自走式和乘用式,目前乘用式采茶机约占40%。此外还有茶苗种植机,近年研制成功的有乘用型送风式捕虫机、乘用型复合茶园管理机。乘用式茶园管理机采用履带液压行走装置,全液压驱动,通过不同配置可以完成深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摘、遮阳网覆盖等作业,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适应性强、使用安全等显著特点。1台乘用式茶园管理机可以承担40公顷茶园管理作业量。静冈茶园管理和采摘机械使用费占到毛茶收入的10%左右。

1.3 茶园防霜冻技术应用普遍

静冈茶园防霜方法主要有覆盖法、送风法和洒水结冰法等。洒水结冰法防霜效果最好,但操作和管理较难,所以静冈茶园防霜冻普遍采用送风法。当前静冈超过一半的茶园都安装有防霜扇,防霜扇安装在茶园中离地6 m的高度,自动测温控制启动,向茶蓬吹风,防止霜冻害。茶园中密布林立的防霜扇成为静冈茶园的一道独特景观。

但是对于坡度较大、海拔相对较高、比较容易吃风的山地茶园,依靠防霜扇防止霜冻害的效果不佳。所以位于滨松市天竜区的天竜茶有限会社经营的茶园依靠挡风网、秸秆覆盖等方法,茶园四周均围上网眼规格4 mm*4 mm、高度6 m左右的防风网,利用秸秆、青草覆盖茶园所有裸露地表高达30厘米左右,并在蓬面上安装窗帘式覆盖遮阳网,有效解决了霜冻害的问题。

1.4 茶叶加工高度自动化

日本茶叶加工连续化、自动化和全程流水线普及程度较高,茶叶生产加工标准规范,效率高,品质统一性好。日本茶以绿茶为主,其基本工艺是:蒸青-除湿-粗揉-揉捻-中揉-精揉-烘干,因此日本茶叶加工机械主要围绕上述工艺开发。茶机产品的研发周期一般为3年,首先根据市场需要和调研明确功能、工艺和参数要求,开发部门制定机械设计与电气控制方案,完成样机制作并在第二年进行试验,根据试验反馈进行机械的优化和改进,第三年再进行生产试验和改进后开始投入市场。通过研修参观发现日本近年在制茶工艺上未有突破性的改进,但是制造精良,每台茶机身上使用说明及安全提醒等全面细致到位。同时近年来日本加大了中国市场的开发力度,开展了红茶加工设备的研制,但限于工艺技术的制约,尚未有突破性进展。茶叶加工新技术主要有:近红外水分快速测定技术、茶企生产管理系统、色选与除杂复合一体机等。

1.5 茶园植保实施减农药防治体系

静冈茶树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轮斑病、炭疽病、新梢枯死症、茶褐色叶斑病、赤叶枯病等,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神泽叶螨、茶卷叶蛾、茶细蛾、日本龟蚧类等;此外,2010年黑刺粉虱开始侵入静冈,黑刺粉虱是当前静冈茶树病虫害中发展最快的害虫,在日本有扩散蔓延之势。静冈茶园使用的农药过去多为广谱性农药,每年喷10次左右,防治成本占到毛茶产值的10-15%。为降低防治成本、防止过多使用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开始大规模实施减农药防治体系和IPM(Integrated Pest Mamgement)技术,大量使用扰乱通信性激素、颗粒病毒剂(GV)、IGR(Insect Growth Regulator)剂、合成拟除虫菊酯剂等新药剂,并特别重视对天敌的保护。目前病虫害防治研究的重点在于确立包括预测预报、生物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等措施的IPM,开发茶园生物多样性管理技术和难防除病虫的生态防除法等。

1.6 茶叶深加工新制品种类繁多

静冈县茶精深加工产业发达,全县40%左右茶原料用于茶叶深加工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利用茶叶的抗菌、抗氧化、除臭和保健作用等功能开发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已延伸到日用生活、工业、医学等多个领域,主要有茶饮料、茶药品、茶食品、日常用品等。日本茶饮料品种、品质和品牌均列全球前茅,用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抹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销量已超过矿泉水,茶水饮料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解渴和补充水分的最主要饮品;在静冈市场上销售的茶食品花色品种有近200种,如茶饼干、茶蛋糕、茶巧克力、茶冰淇淋、茶面食等;此外还有日常用品,静冈利用最多的茶叶功能成分是儿茶素,现有的这类商品有如毛巾、袜子等服装类,化妆品、肥皂等日化类,信封、卫生纸、尿不湿、口罩等日用品类,椅子、塌塌米等家具类以及家禽宠物饲料等。在伊藤园参观中还看到其开发的茶制墙砖、地板、拖鞋、茶配合树脂等新产品。

1.7 茶叶包装简单精致实用

静冈茶叶包装简单,多是小包装、纸包装和单层包装,较少多层包装,没有礼品豪华包装;静冈茶叶包装图案、文案设计极具艺术感,无论是茶叶筒包装,还是包装袋的印制,都非常精致。为避免过度包装的浪费,静冈茶叶包装大部分采用统一的茶叶筒或包装袋,只是设计不同的标签贴在上面,这样既可以统一静冈茶品牌包装形象、节约印制费用,又可以体现产品个性,宣传企业形象,非常实用。

1.8 茶叶名片氛围浓溢

静冈全县境内到处都能感受到茶的氛围,无论在空港、车站,还是在宾馆、大街,都有“茶之乡”、“静冈茶”字样与美丽的“茶园风景”会吸引人们的眼球,“绿茶与健康”的宣传也能常在电视、网站、报刊等各种媒体上经常出现。在各茶叶主产区不仅茶叶博物馆、茶道体验馆,还有许多茶道培训教育机构。特别县还专门成立了以传播茶文化、引导茶消费、推广静冈茶、助推茶产业、推进创造“茶之乡”的机构——世界绿茶协会。尤其是2013年5月静冈县的“茶草场农耕法”获得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遗产”认证以来,专门成立了全球重要农业遗产“静冈的茶草场农耕法”推进协议会,制作了包括茶历史文化、静冈茶产地分布、主要产品、茶与健康、重点产区等内容的“静冈茶都指南”宣传画册、并广为发送,目前在静冈新一轮茶促进消费热潮正在掀起。

2 我省茶产业发展可借鉴的经验

日本静冈的茶产业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在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还是茶叶流通和新产品研发等环节,其科技的进步、管理的精细、理念的前瞻、发展模式的多元化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1 进一步推进标准茶园建设

静冈茶产业快速发展主要依靠推广种植无性系良种,并通过标准化精细管理,以提高单产水平从而提高产量。茶园管理从种植、耕作、施肥、防霜冻、防治病虫害、采摘等方面均实现统一标准。我省在推进标准茶园建设中拟借鉴以下四点:一要坚持标准化建设。做到新发展茶园标准化规划、整地、种植和管理,为实现茶园机械化管理打好基础。二要坚持高要求建设。完善茶园操作道、蓄水池、路沟渠、电网、防护林等基础设施,配置喷滴灌、肥水同灌、防霜风扇、生物防治等生产设施,试点覆盖法、防风网等技术模式,实现科技武装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坚持发展“三品一标”。推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有效地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进一步推动茶园生产标准化进程。

2.2 切实提高茶产业机械化水平

随着采茶工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自然灾害频繁等问题的凸显,静冈茶产业机械化经验值得借鉴。一要加快茶园田间管理机械化进程。引进和研发适合我省茶园田间管理作业的中耕机、施肥机、除草机、植保机、修剪机和采茶机等机械,逐步实现茶园管理机械化。二要加快名茶、优质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的推广进程。研发生产出适应我省各类名茶、优质茶品质要求的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茶叶加工生产线,扎实推进全省标准化名茶厂建设。三要加快茶园抵抗自然灾害的设备进程。引进和研发适合我省茶园防冻抗旱的防霜扇、防风网、喷滴灌等设备,提高茶园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2.3 进一步加快茶叶深加工产品研发

静冈生产的茶叶近40%用于研制开发多样化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大大提高了茶叶产品附加值。我省借鉴日本加快茶深加工产业化发展也势在必行。一要培育壮大茶叶深加工龙头企业。在税收、金融、服务、项目、资金等方面重点扶持,树立标杆、以点带面推进深加工产品生产。二要开发引进先进茶叶深加工设备和技术,提取低档春茶或夏秋茶叶功能成分加工终端产品,推进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经营。三要加快茶深加工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渗入。加大宣传茶功能性成分有助健康的理念,借鉴日本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品等的推广经验,有效提高老百姓对新产品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2.4 进一步调整茶叶产品结构和包装

静冈的茶叶多数包装精美便携且价格平易近人。我省今后也要顺应形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一要适当压缩高端礼品名茶的生产,扩大中档优质办公居家大众消费用茶供应。二要有序发展多元化茶类生产,在吸取一哄而上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绿茶为主,红茶、乌龙茶、黄茶、黑茶、抹茶等补充、市场调节的多茶类生产格局。三要逐步改变茶叶过度包装的情况,依靠精美、便携、新颖的茶叶包装吸引更多新的茶叶消费群体。

2.5 进一步强化茶叶科技支撑力度

静冈茶叶科研的特点是机构多且层次高、针对性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作用显著。我省同样具备强大的茶叶科研队伍的优势,应该加强联合开展茶园管理机械、茶园防霜冻设施、优质茶采摘机械、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夏秋茶综合利用技术、茶叶深加工产品研发等技术攻关。同时,加强浙江静冈二地茶叶专业人员的交流与合作研修,推进更多前瞻性与实用性的技术的联合开发、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既确保新机具新技术能在茶叶生产中快速推广应用,又能保证茶叶科技人员的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趋势要求。

2.6 进一步培育茶叶产业经营继承者

静冈县的茶叶经营有兼职化、主体管理者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茶叶经营农家年轻一代选择从事其他职业,导致了茶叶生产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当前我省茶产业也已显从业年龄较大、年轻一代不乐于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工作的趋势,尽早重视茶产业年轻力量的传承应是当务之急,一要有效组织并引导“茶二代”(父辈从事茶叶行业)热爱茶叶行业、乐于从事茶叶生产经营。二要引导茶叶消费年轻化,通过研发深加工新产品、创新包装、革新喝茶吃茶理念、加强茶知识推广普及,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一代成为茶消费者。

2.7 进一步加强茶产业管理

静冈茶产业具体由县经济产业局农局负责,在局下面专设茶业农产课,共有18位职员,具体负责茶业规划、发展动向跟踪、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茶叶流通改革、防灾减灾、推进创造”茶之乡”、扩大静冈茶的消费量,农民培训,推广农技的指导与管理、增加茶农经营体质等。分工明确、职能具体。目标是阻止茶产业衰退、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之比较茶园面积是静冈的十倍,诸多竞争力已显大幅减弱的浙江省,产业管理的力量有待进一步增加,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触角有待进一步延伸,期待多方协同努力,为重振我省乃至中国茶产业的辉煌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静冈县深加工茶园
泥石流
茶园飘香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茶园之晨
杨凌:双创“沃土”铺就特色扶贫路 深加工让土特农产品大放异彩
河岸的花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获突破
柿子深加工助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