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实证研究

2014-03-25 00:19胡吴进阳小明
科技资讯 2014年31期
关键词:运动干预网瘾实证研究

胡吴进 阳小明

摘 要:高校拇指一簇现象已经蔓延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越发凸显。该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探索了大学生手机成瘾发展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对成瘾者进行体育运动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其效果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学生摆脱手机成瘾困扰,更好应对人生挑战而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 运动干预 网瘾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202-02

据2014年7月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截止2014年6月已经达到5.27亿,比去年底增加了2699万余人,手机网民比例更是高达 83.4%,较2013年底提高2.4个百分点(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随着高校学生手机的逐步普及以及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拇指一簇现象已经蔓延到高校校园的各个角落,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也越发凸显。

1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由于目前国际上对手机成瘾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对于手机成瘾的评判标准也没有统一,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手机成瘾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诊断标准。该研究经过认真考量和结合实际情况采用Phillips和Bianchi编制的《手机问题使用量表》(MPPUS)作为手机成瘾的评判标准。初步把南昌市大学生手机成瘾者分为四个级别:得分0~20分为正常使用者;21~40分为轻度手机成瘾者(手机迷恋);41~60分为中度手机成瘾者(手机沉溺);61分上即为重度手机成瘾者(病理性手机成瘾)。

该研究以部分南昌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测试样本2000人,年龄17~22岁,收回问卷1868份,有效问卷1766份,有效回收率为88.3%)展开相关研究。通过对其进行手机成瘾量表对比检测,以筛选出不同程度的手机成瘾样本,为该研究提供可靠研究数据。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手机成瘾总发生率为15.5%。其中:轻度手机成瘾(手机迷恋)的发生率为11.1%;中度手机成瘾(手机沉溺)的发生率为3.7%;重度手机成瘾(病理性手机成瘾)的发生率为0.7%。采用样本t进行检验,对手机成瘾大学生与非成瘾大学生在量表(MPPUS)总分上进行差异性比较,发现手机成瘾学生的得分明显要高于那些非成瘾学生(见表2)。

从手机成瘾发生的年级上看,高年级学生明显高于低年级(大一)学生。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处在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大学阶段是个体建立自我个性和自我实现价值感的重要时期,相比中学时期具有较大的独立自主性,由于学习压力的相对减弱和对海量知识、信息的渴求感不断增强。因此,功能越来越强的手机对于他们的诱惑更大,他们能够在手机上实现自我价值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就提示我们要注重对大学生的手机心理教育,不同阶段的问题并不一样,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干预前大学生手机成瘾实验组与对照组选择

此次实验对象是30名南昌市在校大学生手机成瘾者。随机编入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进行《手机问题使用量表》(MPPUS)前测,对搜集的数据按轻度成瘾、中度成瘾、重度成瘾三个维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从结果中可以看出,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手机成瘾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可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未接受任何实验操作前基本属于同质群体。

3 体育运动干预后产生的成效及分析

体育运动干预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进行《手机问题使用量表》(MPPUS)后测,对搜集的数据按轻度成瘾、中度成瘾、重度成瘾三个维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验操作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轻度成瘾维度得分上及其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得分;在中度成瘾维度得分上显著 (p<0.05)低于对照组得分;在重度成瘾维度上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如图1所示:清楚的表明了干预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维度得分情况。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配对数1~6为第一维度,7~12为第二维度,13~15为第三维度在体育运动干预后发生了变化。在第一维度范围内,实验组比对照组手机成瘾得分出现较大下降,全部低于40分,而对照组则有2名被测得高于40分。在第二维度范围内实验组比对照组得分也有所改善,都低于了60分,而对照组还有1名高于60分。第三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得分情况基本和干预前的变化趋势一样。说明了在第三维度上,体育干预实验的效果不佳。

大量的研究都表明:体育运动使人产生舒适的心理体会、提高了身体素质、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增强等,对青少年摆脱手机成瘾有极其显著的效果。综合教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体育学等多种学科的专家对青少年手机成瘾产生的原因分析,发现青少年体育运动缺失、社交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该研究就此对症下药,依据体育运动自身独有的功能和特性,对手机成瘾青少年施加影响,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整体干预效果。

4 结语

试验证明:体育运动干预方式确实能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整体产生正面的影响。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替代手机行为带给人的情感体验,缓解生活压力和焦虑情绪,培养积极健全的人格品质。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体育运动干预方式对重度手机成瘾者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这说明对于这一部分人群光采用体育运动干预这种单一手段是行不通的,还必须结合心理治疗、中医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恪.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戒除[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

[2] 李欢欢.大学生网络成瘾评估与干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3] 刘映海.动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体育干预[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运动干预网瘾实证研究
盘点与梳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运动干预研究
中学生网络依赖(网瘾)形成的个人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大学生“网瘾和手机病”成因及应对策略
独立院校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长期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