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中学生体操运动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4-03-25 00:19黄玲陈立新
科技资讯 2014年31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

黄玲 陈立新

摘 要:该文通过分析制约南昌市中学体操运动大众化开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在南昌健身俱乐部或在社区健身队中体操运动的普及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构建学校动态的、开放的体操教学内容体系,改变体操运动苦、累、伤、旧的形象,倡导趣味、快乐、健康,促进中学体操教学改革;衍生出新的体操运动产品,这些产品适宜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且简易、安全、实用,激发学生学习体操热情,使体操运动在实现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心理、生理健康的目标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南昌市中学生 体操运动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204-02

体操运动是人类在支撑、悬垂、攀爬、滚翻等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育运动文化,许多技能在生活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克服障碍、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得体操运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体操的健身、实用和心理拓展价值充分挖掘,为实现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理、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体操队在2008年8月首次夺得奥运会体操女团金牌,中国体操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称霸世界,人们乐于观看体操比赛。该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南昌市中学体操运动内容开发利用的状况,用数据统计法分析比较其他开展较好运动项目的原因,找出对策,以在中学时代营造良好的体操运动氛围,对体操运动大众化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昌二中、南昌十中、豫章中学、南昌十九、莲塘中学、新建二中六所中学的600位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该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书籍、报刊、国内外有关体操运动的论文,从而为该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访谈江西省、南昌市及有关县(市)体育局相关人员,获得有关体操运动的文件、资料,把握经费情况、比赛情况。同时,对一些中学的有关领导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其学校内部体操运动开展情况。

1.2.3 问卷调查法

该调查共发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2份,其中有效问卷265份,有效回收率94%。

1.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1.2.5 逻辑分析法

对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深入探索、分析,论证有关结论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西省体操运动在中学开展状况简述

通过对以上六所中学体操项目开展进行调研发现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体育课教学大纲中体现出体操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并未执行或仅仅执行极少部分;部分学校体育师资配备数量不足,体育师资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中学在体操场地、器材的配备上匮乏。

2.2 造成体操项目教学现状的原因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85.3%的学生基本了解体操的内容,同时在这部分人中有95.8%的学生非常喜欢进行相关体操内容的学习。学生喜欢上体操课,学校或教师却不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得出问题的初步根源在于教师。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得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受限;教授体操课付出的劳动远大于其他项目;体操课承担的风险大;客观方面:校方错误性导向(减少甚至取消体操相关教学内容);家长的舆论压力(担心孩子吃苦、受伤);应试教育思想冲击(对升学、评优需要的教学内容大力贯彻执行,对不计入升学成绩、评优考核的科目减少学时甚至取消)。

通过对江西省部分学校体操运动开展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得出,造成体操开展不理想有多种因素,建议应当抓住当前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契机,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教育投资,增强教师业务水平,重新树立体操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充分发挥体操运动的锻炼价值,使之为全民素质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2.3 南昌市中学体操教材执行现状的分析

体操教材是一个体操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依据,教材明确规定体操课的上课内容“因此,体操教材上课实施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体操教学目标能否顺利的实现”。通过调查得知,南昌市中学体操课教材执行情况欠佳,教材实施情况不够彻底。

2.4 南昌市中学体操教学时数现状

充分的教学时数是教学内容得以完成、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新课改给予了学校和体育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空间,其目的在于把教师和学生从死板的体育教学内容中解放出来”。但是,从我们调查得知,在现实的体操教学中实际体操教学时数普遍较少,造成体操动作无法教授,练习效果不佳,学生身体无法得到全面或局部的锻炼。同时,教学时数的锐减也充分说明体操教学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的实际地位明显下降。

2.5 南昌市中学体操教学常用教学手段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是一种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使体操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诸如:多媒体、数码相机、摄像机等教学工具的运用,可以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快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型,从而快速的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教学效果。

大多数体育教师的体操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体操教学手段的层面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体操教学的体育教师还很少,仅仅是偶尔使用一两次,并非长期运用该教学手段。因此,优化教学手段,加强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每个体育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体操教学,从而提高体操教学的效果,满足学生需求,增强学生对体操的兴趣。

2.6 南昌市中学体操场地、器材现状

学校体育教学的场地和器材设施是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检查、评估、督导、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必要条件,是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物质保障,是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优劣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没有体操场地、器材设施作为硬件支撑,作为软件资源之一的教师业务水平再高也难以施展。

2.7 “快乐体操”教育理念切合中学生心智发展阶段

学生进中学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勇于探索和实践,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喜欢并善于模仿。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这个阶段学生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欲望和能力,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快乐体操”充分挖掘体操自身的特点,创设符合中学生心智特点、特色情境、案例、设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娱乐,了解自身的潜能,正确的评价和认识自身和他人,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2.8 “快乐体操”教学手段、方法、器材设施符合中学生学习锻炼阶段

“快乐体操”主要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专门开设体操练习,其训练的内容包含了跑、跳、攀、爬、滚翻等人类基础动作训练,教学中采用区别对待的原则,采用分层分类,因材施教等的教学方法,创设人类在不同情境,利用特殊体操器械、场地,让学生克服困难,保护自身,提高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反应灵活性、机动性、创新性,提高学生协调性、柔韧性、力量素质,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3 结论

(1)部分学校和体育教师出于各种原因,对体操教学内容进行了任意删减,体操教学成了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可有可无的项目。

(2)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评价模式的严重影响,在具体实施新课标评价过程中绝大部分体育教师仍以绝对评分法进行学生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3)体育教师的体操教学手段和模式有待创新。大多数体育教师的体操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体操教学手段的层面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体操教学的体育教师还很少,这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距。

(4)各中学校的体操场地、器材设施不管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而且各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各类器械间的比例严重失调。

参考文献

[1] 吕万刚,孙立海,姚望.中学校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94-97.

[2] 张卫平.对华东三省中学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许昌师专学报,2001(1):14-16.

[3] 杜兆斌,孙玉芹,王汝尧,等.山东省普通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89-91.

[4] 郭丽娟.对体操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4):37-40.

[5] 罗达勇.对浙江省中学体操教学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102-103.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