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图书馆创新管理发展

2014-03-25 02:15沈阳
科技资讯 2014年31期
关键词:公共创新图书馆

沈阳

摘 要:随着科技进步,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渴望用知识充实自己,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因此,近期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不仅代表着我国管理技术的提高,同时为信息时代的进步奠定基础。它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手段对知识信息进行管理,来满足读者的需要以及实现知识的增值和创新。

关键词:公共 图书馆 创新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2;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255-02

知识相对于精神是抽象存在的,需寄托于主体,转变为文献信息供读者学习;而知识化管理图书馆是新型管理方式的主要方法。因为其增值空间无限,所以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管理公共图书馆过程中,无论将信息资源转变为文献信息还是直接供读者阅读,都应始终为读者服务。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以物为本”,习惯于将馆藏文献当做是普通资源来进行管理,忽略了文献中知识存在的形式,而先进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文献中的知识为立足点,以满足读者和管理者的需求为前提,利用科学的手段完成知识的增值。以知识为导向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要求以文献中体现的知识来安排管理,方便读者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归纳知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让更多的人分享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增值。例如:一些现代图书馆采取开放式管理、藏阅借多种服务合一的书刊服务,将馆藏图书以知识加以分类整理,充分结合计算机等自助服务终端,从读者获取知识的实际角度出发,大大节省了读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

1 知识创新

一个创新型知识团队的形成有利于图书馆的管理。管理人员为创新知识,在对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有效利用图书馆馆藏知识,提出相应创新理论,寻求新知识,进行新创造。争取在开发知识的同时寻求新的管理方法。

1.1 管理内容的创新

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业务、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是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

1.1.1 创新化管理

它主要指创新对图书馆的理论体系的研究方式和推广新型图书馆学习方法。对公共图书馆运行流程的改造,以知识为核心,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与创新;对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创新,尤其是针对数字化图书馆的研究。

1.1.2 应用管理

公共图书馆主要为不同机构(公关政府、私营企业和研究设计院)提供虚拟数据或有效信息。努力创建为广大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公共设施。

1.1.3 传播管理

主要是在寻求知识与知识之间,寻求知识与提供知识之间获得平衡,以促进知识的及时传送。

1.1.4 服务管理

协助用户开发并应用知识是图书馆服务项目之一,以便更深层次,更直接,更全面,更高效地支持用户的知识运用和创新。

1.1.5 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而努力培养知识型馆员是相当重要的。

1.1.6 知识产权管理

现代社会是网络飞速发展却又极其注重知识产权的社会,因而图书馆需要解决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保护好知识产权的问题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

1.2 管理职能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计划、决策、组织、调节、指挥、控制等6种,而作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则是体现在以下几点。

1.2.1 外存

图书馆主要利用外部存储数据将知识进行分类,供读者更方便使用。

1.2.2 内联

是用于寻找满足特定需求的知识架构。在内联过程中,以全新布局再现从外部数据库里获得的知识,并且运用信息过滤来获取相关的资料。

1.2.3 媒介

它是指通过群发、内部组网、工作流以及文件管理系统将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进行分工明确的知识传送。

1.2.4 共享

也就是为员工从知识库中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创造条件。

1.2.5 学习

其目的是促进员工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库,以此来建立学习型图书馆。其实与很多方面相关,比如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储存、共享,对学习目标的确定等,从各个方面辅助人们查阅资料,方便迅速解决有关难题。多种不同的角度帮助图书馆和个人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2.6 创新

它是知识创新的过程,也就是在外存、内联和媒介的基础上创造知识。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但可以帮助普通用户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最新信息,而且可作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等过程,促进知识产业化。

1.3 管理原则的创新

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仅仅局限于古老的管理方式,都保持以高效益、公平民主为基本管理准则,以提高人们工作动力为基本目标,实行集中化管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一般都遵循系统核心、集中统一、民主管理、动力原则、效益原则等一系列原则,新型管理模式决定创新管理原则,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3.1 开放性原则

新型图书馆决定采用开放性阅读方式,为阅读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增加人们之间的互动,互相开拓视野,学习新知识,从而增加图书馆的知识量。

1.3.2 共享性原则

随着图书馆成员间知识的互相分享,图书馆的知识储备也成倍地增加,此外,分享知识并不会对成员自身的利益造成影响。同时共享知识是个交互的过程,需要分享者与被分享者共同参与,成员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强化自己的知识甚至于获得新知识。

1.3.3 开发性原则

图书馆作为储存知识的地点,首先需充分理解知识的价值,使更多的知识为人们服务。

1.3.4 协作性原则

图书馆的资源是所有人共有的,因此图书馆团队间的共同合作显得尤为突出。知识得到共享是知识独立于图书管理员的前提,而团队间的共同合作则可以将知识资本真正地发掘出来,并将之形式化以便图书馆获得更多的知识自主权。

2 人的发展

知识作为人类创造的产物,理应为人类服务,造福于人类。因而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

2.1 读者知识的发展

为方便读者获取知识、拓宽知识而提供帮助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所有图书馆工作的前进方向,因此图书馆需要运用新型管理方式使图书馆更方便的为读者提供有利资源,促进人们的进步。

2.2 读者素质的发展

环境因素对人的素质具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提高人的素质。公共图书馆作为获取知识、研究学术的严肃场所,在传播知识之余还能育人。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图书馆自身独有的工作理念、工作作风以及行为方式会展现在读者面前。长期呆在一个思想开放、工作一丝不苟、馆员和蔼可亲、开拓创新的图书馆,读者自身也会潜移默化,变得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与传统图书馆管理不同,图书馆知识管理更具有创新意识,相对来说需要读者拥有更高的素质,有利于读者知识的发展。

2.3 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发展

作为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管理的存在,图书馆知识管理更具有专业性,对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一个优秀的图书馆馆员,在了解图书管理学的专业知识之外,认真仔细、踏实负责的敬业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图书馆知识管理更是在这些基础上,要求馆员至少掌握一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明白读者的心理和习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要求馆员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具有更高素质的馆员在图书馆管理方面会做的更火,这样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图书馆会得到更好地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好地服务。

2.4 社区文化的发展

知识文化具有传播的功能,作为文化设施的公共图书馆能促进所在社区文化的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意义不只在于它为社区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服务,将知识的价值传递给人们才是真正意义所在。人们在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社区文化得到推动发展。

3 结语

总之,图书馆是文献管理最开始的地方,文献管理随着图书馆的反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体系,只有在管理中积累经验,并将创新意识运用到知识管理中去,才能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勤.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J].图书馆建设,2004(5):20-23.

[2] 马艳霞.图书馆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资源的分类开发[J].图书馆学信息学资料工作,2003(12):142-144.

[3] 黄敏.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5(2):71-73.

猜你喜欢
公共创新图书馆
图书馆
公共人力资源约束的理论渊源及实现途径
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飞跃图书馆
陕西省体育运动场馆设施运营现状研究
去图书馆